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刚 《社科纵横》2007,22(1):119-121
伦理思想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在儒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伦理思想同其它别的思想一样,也在发生变化。本文从其中一个方面———伦理标准,论述从先秦到宋明,儒家的伦理标准的变化。先秦儒家以“仁、义”为最高伦理标准,而到宋明儒家以“去欲”为最高伦理原则。从“仁、义”到“去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了儒家伦理重心的偏移。  相似文献   

2.
一、韩愈“道”的具体内容《原道》是韩愈儒学复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佛老相对立的“道”和“道统”说,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和伦理观念。文章一开头就对“道”的内容作了解释:“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他把孔孟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触为一体,作为“仁”的含义,从而指出,实行以“博爱为基本内容的“仁”,使一切言行符合现实的需要,就是“义”;“义”是“仁”的具体表现,由这种“仁”与“义”再进一步修行,就是“道”。一本正经的强调仁义道  相似文献   

3.
墨家的伦理思想甚为丰富,其兼爱说、贵义说、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论以及其关于义与利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伦理观皆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与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学在根本精神方面是一致的。许多人总是将墨学与儒学截然对立起来,喜儒者则非墨,非儒者则喜墨。其实,墨学与儒学虽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精神却并无二致。儒家提倡仁,讲爱有差等;墨家提倡兼爱,讲爱无差等。但墨家的爱无差等只是指“视人之父若其父……”爱人之亲与爱己之亲无差等,并非认为上下左右各种伦理角色互尽义务的方式全…  相似文献   

4.
胡兵  刘竞艳 《社科纵横》2013,(12):103-107
兼爱是墨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其中,兼和爱是圆融为一、体用不二的关系。笔者认为,墨子的兼爱概念有"爱人"、"相爱"、"爱利"、"周爱"、"体爱"和"竭爱"等六个方面的含义,其中,"爱人"是兼爱最基本的含义;"相爱"强调爱是相互的,指出兼爱具有主体间性";爱利"是爱人利人的简称,强调爱人和利人相统一是兼爱的基本原则,只爱人而不利人等于不爱人;"周爱"明确了兼爱的对象,是除了无功之臣和无益之子,以及盗人、暴人、暴者和暴王等恶人以外的天下所有人;"体爱"强调兼爱主体要设身处地去爱人,明确兼爱是一种体贴他人、爱人如己、我为人用的目的之爱、无私之爱;"竭爱"强调兼爱主体要竭尽全力去爱人,彰显了"任"的精神和爱利天下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钟纯 《唐都学刊》2023,(1):49-55
“士孝”是儒家知识分子所尽孝道的道德伦理要求与义务。就《孝经》而言,儒家的孝道思想体系是有次第、层级的。对比天子、诸侯、卿大夫、庶人孝的内容,“士孝”具有独特的伦理意义。在“善事父母”方面,“士孝”具有普遍的赡养义务,对双亲具备爱、敬、顺等特殊情感;在“为教以孝”方面,“士孝”不仅要协调内在的家庭、家族和睦关系,更要将“孝”的内容外推于社会、国家,从而实现“移孝作忠”的政治转型。在文化、价值多元的当代,我们应借鉴中国古代“士孝”的伦理意涵,为当今社会新型家风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法伦理思想呈现出三种面相:以共同的国家权力出现的国家伦理,以规定的法权状态出现的家庭伦理,以教化的道德世界出现的个体伦理。在当代,黑格尔法伦理思想的三种面相与伦理精神一体,构成以实践思维方式关注现实、改变世界的特殊品性。  相似文献   

7.
“敬畏生命”是史怀泽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 ,也是当代世界绿色运动、生态伦理的重要思想来源。“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认为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 ,任何生命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 ,因而应平等对待各种生命。通过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相比较 ,可以显现出史怀泽“敬畏生命”理论的普遍人性基础及其和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中的儒家化倾向,明确提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是冲突式的,即主干与支干、中心与边缘、正统与异端的活生生的对立统一体,并从自觉与自由、理性与感性、群体与个体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刘洋 《学术交流》2015,(3):177-182
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强调"兼爱""非攻",反对以扩张、聚敛为目的的战争,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以"保民""诛暴"为目的的"正义"战争持肯定态度。《墨子·非攻下》借助对"汤武革命"的叙事表明了墨子对待战争的鲜明态度。在对"汤武革命"的叙事中,墨子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融入了"天志""明鬼"思想,将"汤武革命"的过程描写成了一场由天帝主导、鬼神参与的传奇之战。战争爆发前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和战争中鬼神力量的参与,种种情节设置均与《墨子》的"非攻"思想直接关联。《墨子》是第一次对"汤武革命"进行浪漫主义处理的先秦诸子作品,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波 《社科纵横》2012,(1):126-127
本文从墨子主张的"节葬"、"非乐"、"非命"、"三表法"、"兼爱"、"尚贤"等六个方面展示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同时从节用、"兼爱"、"尚贤"等思想来阐释墨子批判精神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墨家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基础,以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为核心,以社会本位为价值观,在先秦诸子学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研究墨家主要的伦理思想的特征,从而挖掘其伦理思想的精华,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  相似文献   

12.
崔树芝  王鸿生 《阅江学刊》2016,(4):14-20,143-144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儒家认为,从人有限而无限的本质规定中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由此证成生态伦理,技术困境亦可从中得到启示。从当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开始,其科技伦理思想更加自觉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包雷 《社会》1993,(1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发展,出现了各种道德价值体系冲突与道德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倾向,反映在家庭道德观上,出现了某些家庭伦理“失范”与家庭道德观变迁的现象。其主流是家庭道德观的更新与进步,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然而,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也诱发人们产生种种反道德、反社会的行为,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又冒了出来。家庭伦理的“失范”现象与家庭道德观的变迁主要表现为:第一、反映在婚姻关系的准则上,婚姻关系中的感情含量、精神文化含量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成为决定婚姻关系能否成立的主导因素。但目前,大多数人仍以“人品好、有才能、会过日子,能白头到老”的实惠稳定的婚姻作为理想模式;同时,拜倒在金钱脚下的功利婚姻观与牺牲婚姻当事人的幸福,为家族利益摧残人性的封建婚姻观有抬头倾向,以重婚纳妾、跨国婚姻、包办买卖婚姻和拐卖妇女等形式出现;人们在婚姻选择上拥有更多的“个性自由”,社会对多样化的婚姻选择呈逐渐理解的态度,“离婚自由”正在成为现实。据《青年研究》1987年12期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8,(1):45-50
汉代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定型时期,包括贾谊在内的汉代思想家对儒家传统伦理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推进了中国伦理思想的进程。贾谊在伦理思想上的独特贡献是对儒家伦理思想的高度提升和深度挖掘。他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对50多对道德规范做了界定,从形而上的角度论证了德的"六理"和"六美",并对仁义与礼的关系、君臣的行为规范等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先秦伦理思想在汉代的转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2):65-69
论文通过分析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对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内涵及有效途径,指出了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和谐家庭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伦理的“礼仪之邦”。本文认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思想和传统主要可以概括为“尚德”,“明德”,“用德”三个基本方面。“尚德”即对道德的崇尚和追求,它反映了古人对道德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明德”,它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内容和道德规范的理解与确认;“用德”即将知之德付诸行动,它体现古人关于道德实践的基本准则。本文以为总结和继承古人“尚德”,明德”,“用德”思想合理成份,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文化滋补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美凤 《唐都学刊》2007,23(4):84-86
“信”是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中重要范畴之一,真实无妄是其基本内涵,循物无违是它的基本道德要求,恪守“义”是它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准则。“信”以其特殊的道德功用,在先秦时期为儒家所重视,并在汉代被列入“五常”之中,成为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6,21(3):84-85
儒家传统伦理中的合和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源,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合和思想,对构建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逐步融合实现中国化发展至顶峰,而后渐渐衰败.作为独立的文化系统,其思想价值体系必然与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价值体系存在矛盾冲突.佛教思想家们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实现佛教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在不放弃根据的思想和价值原则的前提下,必须附和儒家思想,论证二者之间的共通性.儒家思想的伦理化特征,使二者伦理思想的共通成为必然,因此佛教伦理积极融会儒家伦理,实现自身伦理思想的中国化转变,准确地说是儒家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以孔子、孟子和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义利现则奠定了整个儒学乃至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义利思想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对现时代的正月两方面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而且有助于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是由孔子肇始,经盖、苟续成的。其所谓的“义”,是以宗法礼制或宗法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其所谓的‘乔心则主要是抬物质利益或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