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 《四川统计》2012,(3):61-62
教育应该是文化精英从事的事业,一个民族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教育,这个民族才会发达,教出来的学生才会优秀,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对四川羌族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羌人是形成华夏民族的主体族群之一,也是我国西部藏、羌、彝、纳西、普米等众多民族的主要先民,其中羌族是古羌支系中保留羌族族称并继承古羌人传统文化最为完好的一支。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素有民族活化石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国民族关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羌族主要聚居区的汶川特大地震对羌族人口和文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性的影响,汶川特大地震可以说就是羌民族的一次灾难。  相似文献   

3.
周鸿 《广西统计》2001,(3):21-23
20世纪已经落下帷幕,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犹如久治不愈的顽症困扰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处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治贫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将贫困理解为一种自然生态的伴生物,认为是由于能源、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恶劣而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的贫困。这种生态贫困观反映在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中,就是只重视物质上的反贫困,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何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生产等,而很少人文生态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和反贫困的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民族地区大面积的贫困落后状况得以延续至今且久治不愈的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在反贫困战略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草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都以其富有历史意义的内涵和精神特质,为自治区民族进步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滋养,成为其繁荣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草原文化品牌能够概括和代表内蒙古文化的总体形象,它是凝聚内蒙古地域文化特色和世代在内蒙古生息繁衍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品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汪雪 《统计与决策》2016,(15):34-36
文章基于势科学理论构建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和政府行为四个纬度选取评价指标,对文化软实力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政府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知识资源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组成部分,没有知识资源量的积累很难实现文化软实力质的提升;生产者需求的增强显著刺激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吴晓山 《统计与决策》2012,(22):106-109
民族文化旅游自产生以来,在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文化失真问题最为突出。这不仅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不利,其实这也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失真以及旅游企业方面就文化失真所采取的措施等情景,对旅游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主要包括其负面心理、感知风险、旅游评价及旅游购买行为等方面造成影响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情景假设,并且采取相关实例进行调查研究,利用所涉及变量的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经济》2010,(3):1-1
加强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宁夏统计局坚持以“三个提高”为主线,着力推进统计文化建设,以争创区级文明单位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知识、信息、娱乐、休闲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内蒙古作为民族文化大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文化多样性特征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产业显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内蒙古实现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一、当前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任何一个民族都要有自已的民族精神,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其结果只能是受制于人。“自强不息、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就是我们当代的民族精神。它激励我网各族人民,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已任,为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及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本市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每年有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一部分劳动力走向二、三产业,但也有一部分劳动力形成了剩余劳动力。这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整个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时也很难全部解决就业问题。为此,市统计局农调队对本市6个区县、60个镇、600农户、1988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了抽样调查。本文就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分析,为逐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的压力作一些探索,为各级党政决策部门更好服务。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沉淀,文章以西藏旅游业为例,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系统、社会文化、旅游环境等四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源开发潜力,并给出民族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正镶白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大幅度改善投资环境,全力实施"文化立旗,旅游活旗,工业强旗,特色兴旗"之策,将新农牧区建设和民族建设一并向前推进,实现富民强旗。一、独特而珍贵的资源优势自然景观:正镶白旗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典型草原区,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中南部为低山丘陵草原,由于不同地形地貌,地理环境多姿多彩,每到夏秋季节,一望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从国外传入中国,如何使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怎样借鉴国外民族企业文化合理要素,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研究发展企业文化应先行解决的课题。 一、立足国情,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江西省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和谐社会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大的复合系统,一个或几个评价指标很难准确全面反映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教发函[2009]77号,内政发[2009]95号),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主要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招生。她的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3年。学院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为中央、自治区和蒙古语文协作  相似文献   

16.
一、鄂温克旗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鄂温克旗基本情况鄂温克族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温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东南部,是我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全旗共有4镇、1乡、2个苏木、14万人口、23个民族、6170牧户,畜牧业是自治旗的基础产业.200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17.6%;财政总收入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549元和8108元,分别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18,(11):10-11
川西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质构造奇特,拥有丰富的立体自然景观,是国内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羌族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丰富绚烂。在川西北发展全域旅游,有基础、有资源、有市场、有政策,是川西北脱贫攻坚、底部突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言,是指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等文化因素发挥的凝聚力、影响力、渗透力和吸引力,是国家发展和施加对外影响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动力。沙画艺术作为新锐艺术形式,凭借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当代艺术学科优势,能够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加强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建设、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等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应该是文化精英从事的事业,一个民族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教育,这个民族才会发达,教出来的学生才会优秀,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房晓琳 《山西统计》2001,(10):39-40
企业文化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随意地选择一种文化机制异想天开地臆造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有民族性的。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有着深远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也最主要的便是儒家文化了。因此,我国企业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倾向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还应看到这样两个事实:一是中国儒家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虽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却仍然如薪传火,连绵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和东南亚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