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孤残老人的社会支持在物质支持、情感慰藉与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孤残老人的物质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提供的五保户补助,资助渠道较为单一,资助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孤残老人心情不好时没有倾诉对象;养老院中的孤残老人没能得到及时的照料,生病时得到的照顾却更少.要从来源、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改善农村孤残老人社会支持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救助责任,拓展社会救助渠道;创造社会物质条件,由传统养老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方式;建立高水平的养老机构和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从建立与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养老内容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其中精神慰藉是渗透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之中而得以体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及老年人的"自养",使得我国至少从理论上说还能够应对老龄化对经济供养的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高龄与失能老人的增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化养老设施及社会化养老服务现状的不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已成为养老内容的重心。应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适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尽快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继续推动和完善居家养老政策等,以应对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生活照料压力。  相似文献   

3.
以养老服务政策变迁为考察视角,中国的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以家庭为主提供养老服务阶段、社会福利社会化阶段、政府责任凸显阶段。中国养老服务的政策取向有五:一是制度化,建立以护理保险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制度;二是体系化,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多元化,政府主导下的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四是法制化,健全老年服务法律法规;五是科学化,实现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家庭养老是我国大多数人首选养老模式,家庭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价值,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养老问题尤为凸显。研究以河北省W县为例,对该地区家庭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及社区支持方面梳理家庭养老社会支持政策现状,剖析存在困境,并在多层面提出完善家庭养老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与建议,为家庭养老社会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给传统的养老方式带来了挑战,在西部城区社会养老制度还不完善及经济水平低下的过渡时期,必须探索适合其现状的养老模式。在养老的过程中凸显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家庭的情感慰藉作用,强调社区的资源整合优势,同时增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一个以老年人为圆心,家庭、政府、社区为外环的同心圆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娜 《东岳论丛》2014,(2):137-140
老农保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发育不充分,老年人主要通过自主养老和家庭养老来维持老年生活。新农保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功能缺失、社会养老功能发育不充分的窘境,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稳定性降低,风险性增高。因此,应通过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打造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继续倡导孝文化和鼓励家庭养老等途径,建立健全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政策研究经历了由"补缺型特征"向"发展型趋势"的范式转向,家庭由此从"边缘"走向了社会政策的"中心",并与内外部环境产生积极互动。以家庭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的社会政策为社会化的照料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由此形成了满足社会照料需求、提升照料供给主体能力的照料社会政策。由于制度的长期缺位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我国出现了老龄化与老年照料需求增加、儿童照料赤字与生育率降低、女性工作—家庭难以平衡、家庭形态变迁与照料功能式微等对照料社会政策的现实需求表征。家庭本位的照料社会政策的建构遵循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政策范式转型、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及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的理论逻辑。客观审视当前中国家庭的变迁以及社会政策的演变特征,迫切需要将家庭作为照料社会政策的客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多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的行动路径,以培育家庭形成内生化的风险抵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在家里养老。然而,少子化家庭,其养老功能在削弱,人力在减少,照料失能老人在人力、财力、精力上将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力不从心。解决担当失能老人照料的繁重任务与小型的核心家庭资源匮乏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必须注重发挥家庭照料的基础作用、社区服务的依托作用、政策支持的保障作用。在着力巩固家庭照料地位的过程中,政策支持的方式有待完善改进。即资金投入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方面转变,医疗保障应由"管大病"向"管小病"方面转变,照护老人的职工所在单位应由"送奶假"向"照料假"方面转变,养老院建设应由"围墙式"向"虚拟式"方面转变,以求得投资效果见效快、最大化,将优先的资金、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快速的老龄化和经济、社会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家庭养老价值观念的转变,主要靠子女和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足以应对当前中国养老服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超越现有的养老模式,逐渐淡化子女和家庭养老服务的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政府和社会逐渐承担起提供养老服务主要责任,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和未来中国养老服务所面临的挑战,确保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他们所需要的养老照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贺楠  王敏  李振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202-205,219
为城乡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的服务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正在成为现实,我国的养老模式正朝着社区居家养老迈进。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提供相应居家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促进社区养老福利设施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民办养老机构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主体。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理论,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个案,对该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办养老机构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综合服务支持、专业服务支持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应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家庭多元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基本国情。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急需从制度上加以安排。文章将“居家养老服务”界定为面向居住在家里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并且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大类功能。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和短期入住服务、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提供的养老服务和兴建养老社区四种。总体而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服务人员的数量有限且专业素质不能适应养老服务需求等。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和设施不足、人员不足以及体制机构不顺、资源利用分散且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引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就在于独生子女家庭已不具备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从养老角度来看,国家近期推行的"单独"可生育二胎政策也是为了缓解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在上述问题背景下,本研究将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运用logistic定量分析模型,根据老年人对于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分析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老年人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核心养老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针对如何集国家、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解决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宋代民间的养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养老模式中颇具代表性。两宋王朝民间养老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两点,即民间养老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完善的侍丁制度。宋代民间养老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原因,同居大家庭的重新形成、孝文化的推广以及政府养老政策鼓励等,最终使得民间养老蔚然成风。民间家庭养老风气的形成一方面维护了两宋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使得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并对后世民间养老模式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规范化与个别化:机构养老的艰难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加快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老有所养"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偿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日益加深,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养老服务体系中机构养老重要性越渐明显.如何实现机构照料补偿功能,笔者认为机构养老中规范化和个别化有效结合既是其艰难抉择,也是其重要功能发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莉莉 《兰州学刊》2012,(6):138-14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将"老年家庭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强调了要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本文认为家庭照料支持政策是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重要内容,并从宏观背景、理论实证基础、国外经验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完善我国家庭照料支持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养老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国内外家庭养老功能的变迁说明:家庭养老具有扎实的社会文化根基,家庭养老的亲情价值难以替代,社会养老发展的不成熟需要家庭养老,国外家庭养老的重新回归要求重视家庭养老。对于目前存在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观点,要从经济供养与服务提供两个维度,对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加快制定家庭养老支持的政策体系,深度挖掘家庭养老支持的社会资源,加强支撑家庭养老文化体系建设,是促进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力不断下降、机构养老存在结构性失衡且总体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成为大多数老人的选择。居家养老具有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具有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不可替代的功能,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它是我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国居家养老的服务主体是多元的,不同的服务主体分工合作,共同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必须把居家养老服务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是在新时期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政府民生治理能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划分政府、家庭、市场等养老主体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养老保障职责,增强老年人的普遍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制度探索。然而,当前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内容较为薄弱,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匮乏,本文以系统梳理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形成的政策逻辑,详细阐释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