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成功的最基本历史经验.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告诉读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中国的五大基本问题,产生了四大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她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社会完成了四次转变,并一步一步指引着中华民族向着更加壮丽的巅峰迈进.  相似文献   

2.
廖红娅 《社会福利》2007,(11):48-48
薄暮.白雾笼罩了一片寂静的天地,我似乎感触到空气的缓缓颤动,夕阳在沉睡,暮色极力修补着黄昏的破旧和失望,迷茫中突见一个燃烧的火球在西天滚动,我雀跃而兴奋,拍着皮球,跑着、跳着,不停地追逐着那个火球……,儿时我做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梦.  相似文献   

3.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简析《人民日报》评论在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蕾 《社科纵横》2008,23(12):137-138
恸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一次典型的突发性事件.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中如何作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及其结果.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承担着集中反映和有力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人民日报>的重要评论在地震专题报道过程中很好地扮演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次事件启示我们,中国大众传媒在日常报道中应该更好地树立危机意识、培养危机预报习惯、建立危机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物质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中,正在显示其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人类的生存世界赋予了物质性的形式、结构和秩序,也以一种高度具体物质化了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生活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里和周围环境中看到的所有的人造物,大到城市的规划、建筑设计,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不可否认的是设计日益影响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人类学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哲学史实践哲学的宝贵资源,把实践哲学置于人类学的视野内,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实践哲学的一场革命.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克服了实践的二元论,把实践看作是超验与经验的统一,看作是完整的生活世界,从而建立了一种总体性的实践观.因此,马克思的人类学实践哲学内涵着一种超验纬度,内涵着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超验性是一种积极的超验性;这种终极关怀消除了超验与经验的张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具有了现实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施剑翘复仇,因挑战了社会性别制度而备受关注.社会精英在感慨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同时,更多的则是转而利用媒体重塑施剑翘形象,以满足国族危机下的现实诉求.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施剑翘努力向被塑造的形象靠拢.在此过程中,她实现了自我觉醒,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冲击了性别制度.施剑翘复仇一事表明:性别、媒体、国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在近代女性解放运动中,存在着媒体推动下的由点到面的解放模式.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睡美人》的救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阅 《日本研究》2007,(3):87-9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表面上描写一个衰朽老人如何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寻欢,实则要揭示为世俗烦恼所困扰的心灵如何获得净化和拯救.小说所展现的是一个隐蔽的"妓女=菩萨化身"的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多种古籍中记录着这一故事的各种版本,一系列的故事都传达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万物一如思想.川端正是试图借助这一结构模式来表达此类故事中所蕴涵的救济意义.为了充分体现"妓女=菩萨化身"这一隐含意义,川端从环境背景、形象塑造到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在《睡美人》怪异情节的背后,深深地隐含着佛教的救世主题--芸芸众生在凡间的苦恼应当得到抚慰.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需要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转型是建立在经济转型基础上的涵盖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一场综合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时代.但我们也需清醒地看到,在这一宏伟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从精神层面看,社会转型震撼着我们精神存在的基础,冲击着精神生活的秩序,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要的危机.显然,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仔细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需要理论出发,通过对精神需要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剖析,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说作者的全部努力都为着一件事:感动读者.小说读者的孜孜不倦也只为着一件事:被小说里的人物感动.读者在被小说人物感动的过程中,是受到小说作者的个人意图、叙述技巧和叙述者身份与地位的引导和制约的.英国现代小说<印度之行>的作者通过叙述视角来达到控制读者情感意向,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心.这说明距离和主体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典叙述学向后经典叙述学过渡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无小事,它成就着学生的未来.作为教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未来.学生就象一个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给学生需要的东西,不是给学生想要的东西."这花朵需要水分,他们就给水分,需要营养他们就给营养,在他们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学生长大了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成长.在自发中学习成为了一种乐趣,学生怀揣着梦想上路了,这就是他们所希望的.  相似文献   

13.
11月1日下午,随着2008年青岛城市联赛最后一轮比赛的结束,又一年的足球"征战"尘埃落定.这一年来,伴随着各支球队的有喜悦、遗憾,也有反思,但相同的是在拼搏中挥洒汗水的快感,是团结一心,配合协作时的默契,他们在比赛中历练了队伍,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认为一生中他写得最好的一部剧本,是对"任何一种信仰经历的拒绝",拒绝使价值走向虚无,个人的自由在虚无中抖落了所有的义务与责任,在工业社会来临的脚步中,对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进行着颠覆.自由的存在被无限地放大,人的和谐亲密共处向崩溃的边缘逼近,家庭的存在也在个人自由的膨胀中越来越成为不可能,两性关系在个人的极大自由中错位,爱情在错位的关系中,也嬗变着走向圆寂.在宗教的救赎意义被否定之后,家对人在情感上的救赎意义也被否定了,于是男人不再是丈夫和父亲,女人不再是妻子和母亲,家庭伦理变得空泛式微了,最终流于虚无,而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人的存在更加绝望地陷入一种毫无意义的荒诞之中、孤独之中.家庭的解体是现代悲剧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5.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以另类的表达方式阐述了他对哲学的独特理解.否定的辩证法从社会批判深入到对启蒙和现代性的批判,再到对哲学自身的批判,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性、现实感和关怀意识.阿多诺的哲学观中流露着哲学传统的延续痕迹,激进的态度背后是阿多诺对哲学批判精神的本真诠释,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守护着哲学的灵魂.反思阿多诺的理论,绝对的否定缺少与现实的对接,因而难以摆脱自身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墨伦理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多源发生、多维发展、包含着众多思想成分相摩相荡而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在这由多元文化所架构组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中,儒墨两家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过,两家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一直以来相互攻击.儒家倡导仁爱为本,墨家则极力鼓吹兼爱至上;儒家强调以义制利,墨家则主张义利并重.然而在攻讦与对立的同时,由于两家都面临着源自于内部的理论困惑和来自于外部的挑战,使得两派的互补与融通便也成为了一种必须.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恩格斯的自然观散见在他的不同著作中.根据对恩格斯不同著作中自然观内容的梳理可见:恩格斯围绕着自然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分别从自在自然、人化自然、生态自然三个维度阐述了他的自然观.首先,恩格斯提出矛盾决定着自在自然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而且还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规律,直至出现了人类.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启示当代人要树立尊重自然的理念.其次,在继承马克思思辩人化自然思想的基础上,恩格斯具体化了人化自然的思想.他提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类脱离了自然,并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开始支配自然;但不管怎样人类在支配自然的过程中,是绝对不能逆自然而行的.由此提示当代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一定要顺应自然即按自然规律行事.最后,恩格斯提出,要实现“(人)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的生态自然,就要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当前,中国已构建了以生态自然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制度,未来应继续朝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和方向推进社会发展和体制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的分析表明,在我们的意识当中确实存在着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意识都伴随着一种第一人称的被给予性,自身意识就存在于这种被给予性中,而非存在于意识流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中.自身意识具有反身性,也即,可以在反思意识中被主题化.但是,这种自身意识并不是对"自身"的意识,它并没有承诺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浅论“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空间"是多元存在的,其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学空间.媒体所营造的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是由作者、编辑出版者、读者共同参与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公共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争鸣,媒体改变了作者的创造状态.在新文学的传播中,这一空间改变了读者的审美趣味,消费习惯,这又反过来影响着报刊风格,及审美趋向.本文试图理清"公共空间"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契合之处,对文学公共空间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郑欢  刘春杰 《学术交流》2001,(6):156-15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作为具有一定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它既存在着供求双方的矛盾,又存在着供求双方为解决这一矛盾而采用的等价交换关系和供求双方对这一等价交换关系的认同,并由此构成了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市场及其在市场中供求双方的行为方式证明了高等教育市场属性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