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权力与权力话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经学中心主义”的揭示①德里达以独特的解构工作,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作出了毁灭性的颠覆,从而把近代以降的批判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思潮推向了顶峰。②正如杰弗逊所评价的,经德里达的消解之后,任何想绕过德里达而重建形而上学的企图都是不可能的。③尽管德里达坚持认为,他所揭示和解构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西方思维的特产。④并声称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了“一种在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外发展着的强大文化运动的证明”。⑤但对于中国学者来说,仍不禁要发问:逻各斯中心主义真的仅仅是西方文化的特产?中国文化真的是“在逻各斯中心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散文文体风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散文文体风度审视冯军胜一中国散文的历史可谓辉煌,但迄五四新文学运动止,却无传世的女性散文。这包足可证见女性之无地位。然而女性散文之发端却也灿烂。在五四时代的革命巨潮产,也崛起一代不让须眉的新女性,象冰心、陈衡哲、丁玲、凌淑华、黄庐隐、肖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儒教经典中孔子形象与古希腊典籍中苏格拉底形象的对比,细致分析了二者思想与言行中所显现的儒家与古希腊关于知识分子的两种根本不同理念:知识分子是在何种层面上介入并影响人类社会文化生活,在真理与权力、入世与出世、静观与行动的矛盾对比中显示了中西文化在源头上关于知识分子理念的巨大差异.其中,我们也可看出二者对今日知识分子反思自身,反思权力与真理的本真关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精神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散文近20余年来的发展过程是女性精神的不断转换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丰富了文学,也丰富了女性自身。本文基于散文的本体特征,在对这一过程进行解读的同时,阐述了特定的时代生活、精神对女性言说空间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中女性精神自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档 《晋阳学刊》2008,(5):112-115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作家创作中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诸种文体中女性主义意识表达最为直接的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女性主义意识的拓展,主要是从女性的自我处境表达、自我确认、自我反省三个方向展开的,具有女性意识的先进性。但近十年来,消费文化的泛滥成为影响女性散文进一步发展的负因素,散文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有消退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中国女性散文的话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散文呈示了女性作为言说主体对自身主体位置的追寻与建构。 2 0世纪的女性散文阵容庞大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容。盈灌现代意义的人文精神 ,扩展对话网络 ,注意实践品格 ,是推进新世纪的女性散文走向更广、更深、更美之艺术境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70年代末到明年代初中期,新时期文坛最令人惊喜的现象,莫过于老一代著名作家创作力勃发,由此迎来文学生命的又一个春天。拨乱反正、万象更新、社会巨变,当他们重新拿起被迫搁置10年甚至几十年的笔时,那历尽人间沧桑的丰厚体验与思考,和着功力深厚的学养才力,如醇厚绵长、芳香四溢的陈年佳酿,令人回味无穷。散文成了他们回忆反思、诉说心迹的最合适的文体。由此决定了老一代作家的散文题材,一是对刚刚过去的那场民族的也是个人的噩梦,发出“无力的叫喊”,或记下“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①;二是在生命的黄昏,他们禁不住返…  相似文献   

8.
赵思运 《阴山学刊》2001,14(2):37-40
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女性一直被笼罩在男权话语的阴影之中。已经觉醒的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开始对男性为女性设立的花草隐喻和神女峰意象予以改写,对象征男权的“天空”意象予以反叛,对性别专制的“家庭”意象予以拆解,以期完成对男权话语的突围。  相似文献   

9.
“女性”是相对于“男性”而言,两者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印证,而非相互对立。我们所以特别提出“女性”来谈论,是因为“女性”还远远未获得应得的、与“男性”相对应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地位和认识。这是由于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历史迫使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未意识到“自我”,这就决定了在以往历史中所形成的公共语言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男性”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实质上总是相对公共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解构传统制度下做男人与做女人的历史,并试图重建其他历史时意识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将叙述缠足这一历史事实的文本看成是一种历史实践,通过由话语以及由话语建构起来的行为、行动两个历史实践维度展开对缠足问题在词与物中的历史呈现。通过本文的考查,看到这个事实背后更加深刻的思想意识。有意义的不是对这个事实进行过程的描述,而是对围绕这个事实言说的话语策略作出解释:是什么形式的话语,是谁在说话,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所有这些人们的话语实践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权力实践的方式,人们的历史实践的总体特征可以在当时的话语表述方式里显示。  相似文献   

11.
泓峻 《山东社会科学》2013,(1):69-73,154
中国“新时期”初出现的“意识流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这使得采用在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学思路,以政治话语去为其进行合法性辩护遇到很大困难.因此,为“意识流小说”出场进行的辩护最终转换成了作家、批评家、理论家共同参与的学术建构活动.尽管最初参与论争的人政治诉求与学术诉求常常相互纠结,学术话语的使用同时也是为政治立场辩护的策略性选择,但随着论争的展开,后来的学者更多地被学术话题本身吸引.这是“新时期”文学批评用学术话语置换政治话语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当代文学研究者学术意识的回归与学术身份的确立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剑晖 《学术研究》2005,(2):133-134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是文学发展的两翼,故探讨散文的发展,除了探讨散文创作本身 的问题外,也应反思散文发展的另一翼,这对于理论研究更为直接。所以,本刊自去年11期刊登“散文理 论研究的视域”笔谈后,又组织编发了这组“散文批评研究”的笔谈,希望能对研究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学者散文"的崛起与命名,以及20世纪散文创作实践都为以主体的"职业身份"类别为研究视角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同时以"职业身份"类别为研究视角,散文文体存在着带有共性的话语倾向:学者的散文侧重学识、思想与智慧的自主表达;诗人的散文侧重意象营蕴出的诗情与诗意外化,小说家的散文则呈现出个性化生活叙事的客观传神描写、思想张力与精神极致的追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以来的女性散文创作,随着世纪末的文化转型、体制转型和多元价值取向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并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作家解除了长期的心理束缚,以女性的眼光和“女人”的叙事法则,审视社会,感悟人生,袒露心灵轨迹,标识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15.
尽管"新时期"初期小说以"写真实"话语和"人学"话语呈现出向"五四"启蒙精神的回归,但在"新时期"特定历史意识和文化逻辑的制导下,其启蒙认同的建构却又显示出不同于"五四"启蒙文学的文化心理机制和叙事表征。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散文思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4,(5):109-112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小说、诗歌与戏剧的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们眼中,只有散文相对沉寂。事实上,散文内部也经历了“形散神不散”、真实与虚构、“新潮散文”、“大散文”与“文体净化”、“文化散文”、“杨朔模式”与“重写文学史”、“学者散文”等一系列探讨及论争。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永远不会得出结论。但是,在探讨中,散文的文体特色、创作空间等都在进一步明晰,一向比较缺席的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建设。在对资料的梳理与综述中,我们发现,散文创作及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它亟需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高涨,舆论阵地女权声音强劲,教育向女性全面开放,女性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英姿,在此背景下,女性文学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女性文学或浓墨重彩地描写女性的凄苦命运与勇敢抗争,或曲径通幽地表现女性的独特感受与感情涟漪,与此同时,也有的作品旨在解剖病态女性的阴暗面.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虽然仍有稚嫩青涩之处,但在形象化、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上大大超越了近代,意象丰盈,清新可喜,生动感人,足以在艺术宫殿登堂入室.  相似文献   

18.
女性话语的文学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丹娅 《东南学术》2004,(1):132-140
女性话语在中国已历经百年演化过程,但因其生长在源远流长的传统男权话语之中,并关涉到每一个具体个人、具体家庭、具体组织的性别文化成份,因此,反映在女性文学的写作、阅读与批评中,便存在着十分错综复杂的状况.传统话语对女性话语资源的误识、误导与误用亦在所难免.因而,举证与分析、辨识与澄清,是女性话语摆脱传统话语所造成的困窘境遇的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丁玲以鲜明的政治意识打破了20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情绪框架,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她的创作过程中,政治立场和阶级立场相融相生。而丁玲的政治参与热情,被斥责为女性立场的缺失,更被归结为"男性气质"的体现,背离了女权主义者所坚守的女性在包括政治领域内的与男性的全面平等的原初概念。丁玲以她的政治地位为女性写作取得了"双声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