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府改革引致的社会中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治理模式的最新转变表现为"善治"的出现。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力向社会中介的分化。社会中介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社会中介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土壤。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中介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我国的社会中介行业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之所以成效有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中介组织极不发达,政府行政缺乏可以授权的中介组织的有效补充,导致对政府职能的设计总是在政府内部兜圈子。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在于:提高社会运行质量,承担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制约政府权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对策是:明确职能,划清职责;割断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利益关系;培养社会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建立统一的执业资格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3.
治理理论是二十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权力构架理论,它主张通过分权的方式使得国家权力完成向社会回归.而对于政府权力的制约则是政治学中的-个热点问题.社会组织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成为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分权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由于其体制外的身份,通过不同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从而成为我国自律性社会的形成和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善治理论下社会组织对于政府权力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党员的监督,完成对于政府权力的监督这一传统监督体制存在不足之处.而善治理论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权力构架理论,它主张通过分权的方式使得国家权力完成由威权政府向社会回归,而对于政府权力的制约则是政治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社会组织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成为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分权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由于其体制外的身份,通过不同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从而成为我国自律性社会的形成和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使国家权力不被少数人滥用,以社会制约国家权力十分必要。但在国家与社会一统化的阶级社会,阶级国家和国家权力被异化,社会屈从于政治国家而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要实现社会制约国家权力,必须以社会力量的壮大以及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为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的国家—社会分权结构以及发展社会组织等,是实现社会制约国家权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社会治理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在自治过程中因受权能之限制不可避免导致其在身份、权力与行为上面临合法性困境。政府有必要通过双重负责、法制导向、民事合作、选择性限制等方式引导并监督社会合法行使自治权力,并为其权力之行使与能力之增长提供所需的伸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看,政府职能揭示的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实际上是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重新塑造,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政府规模、结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的再造。  相似文献   

8.
伴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变革权力作用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回溯建国以来政府权力作用方式的演变与适应社会治理需要之间的互动过程可以发现,随着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理念的变化,政府权力作用方式需要相应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需要。因此着重探讨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所要求的政府权力作用方式变革,进而通过变革提升其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中的政府与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民主、宪政的现代化国家必定有一个强大的、多元的、享有高度自治权力的公民社会(市民社会).二十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实践,是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行动)的过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国家权力(主要指行政权力)与社会自治权的界定,以及基层农村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调整,对于解决现今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一大目标和重点,而其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中介组织的发展和健全。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是政府向市场分化的职能的中介。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是一种互动的渐近关系。政府应加快中介组织的法制建设,明确规范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介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有关和谐社会定义、社会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多元化社会的出现。目前我国民主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及其行政官员的权力、扩大公民权以及公民对自身权利的积极争取,使社会力量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但权力腐败却是妨碍和谐的罪恶之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权力制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使权力规范有效地行使。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国家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利实现良性互动的社会,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治理的社会。和谐社会实现的关键要件是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即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该模式实现的基本路径应是从统治性行政到民主性行政,从行政集权到有限分权,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惟一可能性在于宪政体制下社会多元化力量的出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力—责任机制的划分与制约。为了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各参与主体进行合理的权力与责任划分,在政府内部,进行纵向的各级政府权责划分和横向的部门间权责划分;在政府外部,要对民众、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进行权利的授予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政府职能及其运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性体制因素。文章探讨了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并厘清了政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统治能力极为薄弱的传统国家还是渗透能力极强的现代国家,国家都不能完全有效地渗入到以县为基点的乡村社会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县域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同。在每一特定的时空场域,国家都在县域社会遭受不同的境遇,并深刻影响了国家与地方的行为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政府机构的弊端反映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对立,社会自主性的增强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动因,转变政府职能是还权于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治学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学是以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政权问题,包括夺取政权(革命)和巩固政权(治国)。政治学既研究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也研究政权运作、施政为民的理论和策略。但两者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一样。当对立的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革命时,是用暴力方式解决矛盾;革命成功,并不能消灭矛盾,因为社会上不同利益的群体之间,群体与国家、社会之间,会因各种矛盾而不断失去平衡。保持和谐和稳定,就是要把这些矛盾不断摆平。但这时不是用暴力的方式,而是提倡妥协、维持稳定,以求得矛盾的化解和缓和。因此可以说政治学是一种摆平矛盾的科学或艺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世界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和谐社会也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随着矛盾的不断克服,国家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9.
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最宜采取"总则性社会责任条款"与"分则性社会责任条款"双管齐下的规制方式。但是,合作社特有的价值和原则以及合作社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不仅降低了对"总则性社会责任条款"的依赖,而且要求对"总则性社会责任条款"进行隐性技术处理,这也更突显了合作社终止时对债权人"分则性社会责任条款"的重要性。因此,应当研究社员惠顾债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等特别情形,探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遗漏,加快合作社破产与解散时对债权人"分则性社会责任条款"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内容上看.服务型政府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功能上看。服务型政府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容包括:职能转变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社会管理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题.分清级别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途径,界定职能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向;加强政府机构改革,把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积极推进法治建设,把握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