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登”,实为“癹(ba)”字之误。 据《说文解字》段注称:“‘皋,气白之进也……’气白之进者,谓进之见于白气滃然者也。……皋有训泽者,《小雅》‘鹤鸣于九皋’,传曰:‘皋,泽也’。泽与皋,析言则二,统言则一。”可知“皋”的本义即沼泽。再看“登”字。据《说文》,“登”字的本文为上车,引申为凡攀上高处的动作皆曰“登”,如《左传》成公十五年“登丘而望之”,《礼记·曲礼》“登城不指”。“东皋”可泛指东边的沼泽,既为沼泽,盖为低湿处,就不当说“登”,故作“登东皋以舒啸”于文理不合.  相似文献   

2.
乌马儿系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之孙,延安王纳速刺丁之子,高官显宦,但《元史》无传,仅在赛典赤传后附识“乌马儿,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是见其简陋之至。元人文集却有这方面的碑传资料。翁独健先生当年为陆峻岭编《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作《前言》时就曾指出:“《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传》对他的孙子乌马儿,只提了官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而任士林《松乡先生文集》中的《平章政事赛典赤荣禄公世美之碑》(卷一)和《江浙行省春运海粮记》(卷二),对乌马儿的事迹有比较详细的记述,这可以补充《元史》的漏略”①。现《碑》与《记…  相似文献   

3.
唐代有两首《登鹳雀楼》诗 ,其中“白日依山尽”这一首是颇负盛名之作。此诗唐人选编的《国秀集》题为“登楼”,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知所登者为鹳雀楼 ,补“鹳雀”二字。雀 ,通鹊。殷尧藩《和赵相光登鹳鹊楼》诗自注 :“楼在河中府 ,前瞻中条 ,下瞰黄河。”唐蒲州 ,开元八年改为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县。这首诗长期以来误作王之涣的名作。诗最早见于《国秀集》,作者为朱斌 ,不是王之涣。《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 ,芮挺章选录 ,楼颖作序。书中同时选有芮挺章楼颖两人自己和朱斌王之涣的作品。书中入选作者…  相似文献   

4.
清代天台宗高僧受登住杭州天溪大觉寺三十七年,世称"天溪和尚"。天溪受登及其弟子在明末清初天台宗的弘传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受登非智旭嫡传弟子,而是桐溪雪松正性的弟子。受登被看作智旭的弟子,源于灵耀的含混表述。智旭有弟子性旦。性旦早逝,无弟子可传,于是将衣钵托天溪代传,天溪受登后将性旦的衣钵传给自己的徒弟等庵代继。等庵长期住于智觉教寺。受登现存《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一卷、《准提三昧行法》一卷、《摩诃止观贯义科》二卷、《药师三昧行法》一卷四种。受登弟子众多,最重要的法嗣是灵乘、灵耀。  相似文献   

5.
花,是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美好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人们心灵美的一个窗口,因此,课文中描写花的篇目章节,远胜其他材料所占的篇幅.就拿高中四册语文教材来说,以花为题的就有《荷塘月色》、《荷花淀》、《樱花赞》、《百合花》,乃至《花城》.至于课文中以花为衬景、借花来表情达意的片断、细节描写,那更是屡见不鲜了.《雨中登泰山》,在登主峰的盘道上所见的野花,与苍松相映成趣;《天山景物记》中的雪莲,表现出高原在雪线以上那特有的奇景;《海市》写“海上仙山”,除铺叙“四季花开”,还特写了一位青年妇女鬓角上插着一支野花;《药》在夏喻的坟顶上有“一圈红白的花”;《百合花》  相似文献   

6.
《左传·昭公三年》载晏子关于齐国量制的一段话曰: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这段话,向来被作为考证和研究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量制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然而出土战国齐量器实际测量得出的结论,与“皆登一焉”之说不合.因而,笔者以为其语不确,故作辨正于下:齐旧量器未见出土实物,据晏子之语,其制当为:  相似文献   

7.
<正> 古人论辞赋,往往把屈原、宋玉同誉并举.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即云:“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同书《时序》亦谓:“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后来,“诗圣”杜甫更言:“窃攀屈宋宜方驾”(《戏为六绝句》);“不必伊周地,皆登屈宋才”(《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等等.研讨屈赋的论著,多矣.现在,我们从性视角对宋玉代表作《高唐》、《神女》二赋作若干探索.  相似文献   

8.
对光复会成立的具体日期、地址,迄今尚失考,史著中都仍写得比较笼统,甚至有出入,如:1979年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第385页写:“1904年10月,……光复会在上海正式成立。”1980年人民出版社版《辛亥革命史》上册第486页写:“1904年冬天,江浙地区的革命小团体——光复会,也在上海建立起来了。”(《近代中国八十年》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所说时间、地点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9.
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新颜.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呼吸便宜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满岩松石皆仙骨,应笑狂奴不肯闲.——七律:《登焦山》这是清代乾隆末年《红楼梦》嗜爱者、名诗人张问陶所写的一首纪游诗.去今已近二百年了(原载《船山诗草》卷二.光绪《丹徒县志·[五二]艺文》亦有著录.)诗篇通过游登我邑焦山的闻见,尽情抒发了作  相似文献   

10.
<正>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从《十三经》以来,先论什么选本都是在辙字下面加点,其他联成二句。笔者以为这与文意相左、应断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特申说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医法征验录》是专论脉舌诊法的清代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经王名声阐释整理而成今日所见版本。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书中舌诊的内容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的是想象自己登上岳阳楼,激发出自己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杜甫的《登岳阳楼》,写的也是登上岳阳楼的感兴.那么他的观感有什么不同于范仲淹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13.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是桐城派领袖姚鼐晚年倡导的著名理论;《登泰山记》是其中年创作的优秀篇章,也是桐城派的代表性作品,并被作为古典文章名篇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当代众多文学史家以姚鼐晚年提出的理论逆向诠释其中年的作品,认为《登泰山记》是体现其三合一理论的典范之作。在钻研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紧扣《登泰山记》的原文特质和作者意图,可以证明:《登泰山记》中既无义理,也无考据,它只是一篇纯粹的辞章之作;作者以客观、冷峭、拙涩、凝练之笔,抒写清朗、空灵之境和浩然、超然襟怀。由此可以推论:作品特质、作者意图和历史背景为诠释活动设下的界限不可跨越,否则,任何诠解都难免与事实枘凿。  相似文献   

14.
一、《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诗系年考辨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一诗,就其艺术价值来说在李诗中并不是太重要的作品,但对于了解诗人的一段行踪却是很重要的资料。 詹鍈英先生《李白诗文系年》系于乾元二年己亥,并注云:“《唐会要》卷七十一:“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此诗之作当在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15.
读刊随感     
《中华魂》编辑部:贵刊2007年第2期收到后,我不仅推荐给知识分子看,也推荐给工人看了。《一些俄罗斯作家和政界人士对苏联解体所作的反思》、《古巴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发展》这类文章,发人深省。对于动摇者,对于悲观失望者有振聋发聩和鼓劲的作用,今后还可登一些。  相似文献   

16.
王粲的《登楼赋》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关于《登楼赋》中的楼址所在,向有三说:当阳、麦城、江陵.后二说虽有人提出,但无甚影响,应者寡。而当阳说自唐李善注《文选》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提出以后,历代多相沿袭,影响很大,今人选本如《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汉魏元朝赋选》(瞿蜕园选注)、《历代文选》(冯其庸  相似文献   

17.
《宋诗钞》是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宋诗面貌的清一代最为重要的大型宋诗选本。晚明潘是仁所编《宋元诗集》对《宋诗钞》有直接影响。明末清初江浙藏书之风很盛,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皆致力于宋集的搜集,这也从文献上为《宋诗钞》的编纂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一)“坐断”应该拆开来讲中华函授学校编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文学习讲座丛书》第七辑中,有王力先生的《宋词三首》一文。其中讲到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时,王力先生说:“‘坐断’不能拆开来讲,就是据有、占有的意  相似文献   

19.
“太平玉玺”真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福铭同志所作《关于东王杨秀清称“万岁”和“逼封万岁”真相问题考》(《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第四期),指出“太平玉玺”非太平天国的真玺。但文中所持四点论据,值得商榷。本文拟根据庄文所列的四个方面,试作分析:一、据文献记载,太平天国是有玉玺的。《李秀成自述》谈到:“天王在长沙南门制造玉玺。”又《幼天王自述》说:“登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研究会江浙沪粤分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在镇江市召开了《外国文学答问三百题》一书的编委扩大会议.研究会总会的两位负责人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具体指导.会议着重研究《外国文学答问三百题》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