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在帝国主义国家关系中,战败国割地、赔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战后围绕德国战争赔款问题的斗争相当激烈。赔款问题表面上看来是德国履行“凡尔赛和约”对战胜国进行赔偿问题,但围绕这一问题的背后亦可看到几个大国在欧洲的争夺与勾结。英、法、美等大国出于对欧战略的不同,对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际惯例,在每一份战后签署的和约中都包括战争赔偿的内容。这种由战败国向战胜国缴纳的赔偿,款额往往大得惊人。如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胜的日本就通过《马关条约》以战争赔偿的名义从战败的中国清政府手中掠走白银两亿两。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却没有向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缴付赔款!而那些受战争破坏远较中国为轻的东南亚国家却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赔偿。其中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所得赔款分别为2亿美元、5.5亿美元和2.23亿美元,甚至连当时尚未统一的越南南方吴庭艳  相似文献   

3.
一战后,受自身地位限制,且担心战胜国尤其是日本的阻扰,德国在寻求与中国重建外交关系过程中态度谨慎。但是,与中国恢复关系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德国最终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与中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为20世纪20-30年代中德关系的广泛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战的爆发使维也纳体系建立以来欧洲百年权力平衡被打破,战后欧洲新的力量对比失衡与秩序的不稳定性造成各国之间缺乏必要的互信机制,以维持和平目的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因其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建立伊始就极不稳定。《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近乎掠夺性的惩罚促使一战后的德国在内外困境中寻求生存空间,国际与国内局势的变化促使纳粹党于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德国第一大政党并进而掌权,从而使德国再次崛起,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5.
1919年6月28日,德国在协约国的武力胁迫之下签订了完全背离“十四点原则”的《凡尔赛和约》,接受战胜国提出的对德国异常苛刻的惩罚。这种严厉的惩罚不但损害了包括资产阶级、容克贵族和普通民众等阶层在内的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物质利益,而且严重践踏了德意志民族感情,伤害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引起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抗和普遍抵制,刺激了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6.
德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爬上了欧洲第一号强国的宝座。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它从顶峰上掀落下来,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紧紧地束缚住了德国的手脚。当时,一些为协约国胜利所迷惑的外交史家,认为从此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历史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德国战败后仅用十年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恢复了它的欧洲强国地位。德国军国主义为什么如此迅速地复活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想从德国二十年代的外交目标和策略的角度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运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同战胜国明争暗斗,策略巧妙、灵活、多变,分阶段地实现了它预定的外交目标。按照《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所有殖民地全部让给战胜国;德国原有领土减少八分  相似文献   

7.
五国和约是二战后盟国处理战败国所签定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的和约。缔结和约的前提主要有两个 :一、五国不是盟国战略计划中的重点 ;二、与德国相比 ,意、罗、保、匈、芬是附庸国 ,所犯的战争罪恶轻、缔约较容易。在缔约过程中 ,盟国主要在意属非洲殖民地、的里亚斯特港归属、罗、保、匈政府组成和战败国赔款等问题上展开斗争并最终达成妥协。五国和约的签订 ,其最重要的后果在于它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客观上提供了时机和借口  相似文献   

8.
1919年6月,巴黎和会在美、英、法、日、意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通过了《凡尔赛和约》.《和约》无视中国主权和战胜国地位,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和会上最终对日妥协,使中国人希望依靠威尔逊的支持而收回山东权益的强烈愿望成为泡影.由此,中国对威尔逊的认识发生了急剧的转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这一特殊时期中美关系的演变,深刻认识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探讨中国人民,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怎样走上新的救国救民之路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问题为学术界所忽略,迄今没有专门的研究文章问世.本文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9.
法国30年代的军事战略与绥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30年代建立在英法联盟基础上的消极防御战略是由一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脆弱的战略地位及其军事防御理论决定的。这一军事战略的形成标志是马其诺防线的修建。它对法国30年代的军备建设和外交政策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帝国主义争霸的30年代,法国军队固守防线,使法国失去了处理欧洲大陆外交危机的能力,与英国结盟也使法国失去处理欧洲大陆事务的独立地位。结果,法国在追随推行绥靖政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导致1940年的法国大溃败。  相似文献   

10.
源典 《今日南国》2014,(11):26-26
虽然历史书上说1918年11月11日签署的《贡比涅停战协定》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一战持续了将近100年,直到2010年10月3日,德意志联邦银行严格按照《凡尔赛条约》规定向战胜国支付了最后一笔6990万欧元的赔偿金. 一代又一代德国人支付着屈辱的赔偿,这些赔偿包括:交出全部德国商船;每年上交20万吨的新船;每年上交4400万吨煤,37.1万头牛,德国生产的化工和医药产品的一半;德国失去殖民地;德国人的私有财产被征用;此外还要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这个金额相当于今天4500亿美元,因为需要分期付款,赔款金额被增加到3000亿金马克.  相似文献   

11.
由歌德学院(中国)和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奥托·迪克斯:批判画1920-1924/铜板画《战争》系列1924",在南京艺术学院新美术馆展出,这不仅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开馆展,也是奥托·迪克斯作品首次走进中国展出。本次展出了迪克斯的铜版画和石版画作品共计86幅。展览的焦点是铜版组画《战争》,它在迪克斯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战期间,迪克斯作为一名机枪手应征入伍,这一经历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仅在1915年至1918年间,他就在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的前线完成画作600多幅。这些就地绘成的战地记录,艺术价值上乘,它们和画  相似文献   

12.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是战胜国,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了日本;二战后,被日本侵占的旅大又转入苏联手中。中国外交上的两次失败,从本质上说是大国强国对弱国的欺凌与掠夺,是当时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以宗教的和政治的理由将德国的文化分裂了,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又以结束教派战争的方式使德国的文化重新统一起来,使德意志人开始认识自身的存在价值并继而发展成为“文化上强大的民族”,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期内,贯穿于德国文化史的是取代了罗马公教精神的基督教教派信仰;构成德国文化史的主要章节内容的是在教派观念激励下的带有古典主义理想和风  相似文献   

14.
1947年9月14日、19日、3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连续3次举行由国内高层人士组成的对日和约审议委员会谈话会,磋商中国参与对日和约谈判的方针,内容涉及日本天皇制的存废及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战后日本领土问题、美国扶日政策、和约起草顺序以及管制日本诸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应对各种问题的初步方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方案后来大部分没有得到实施。日本利用美国有求于日本协助朝鲜战争的有利战略态势,依靠美国的帮助,修正、模糊,甚至改变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限制日本领土的重要规定,导致日后中日、韩日、俄日间诸多领土争议,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生存》杂志1998~1999年冬季号曾刊登曼德尔鲍姆(M.Mandelbaum)的题为《大战过时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称:战争本身不会消失,然而类似法国大革命、一战、二战这样的战争将不再发生,这种战争牵涉众多国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促发国家制度和地缘政治结构剧变,并对社会财富破坏严重,故被称之为“大战”(major war)。围绕曼氏的宏论,众多学人在华盛顿和纽约举行了一系列研讨会,《生存》杂志1999年春季号的《大战过时了吗?》一文,介绍了不同意曼氏的3位学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皇帝的新装》是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早期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童话中的名篇.安徒生生于丹麦中部奥登塞镇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度过的.当时英法战争的风云笼罩着欧洲,丹麦也跟着法国卷进了战争.安徒生的父亲迫于生活,曾到拿破仑军队当雇佣兵,因病退役后,不久即死去.从此安徒生就靠母亲替人洗衣度日,他的祖母常到街上行乞.一八一五年拿破仑战败,丹麦统治阶级成了战胜国的附庸.丹麦人民成了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本家双重剥削的对象.贫困的生活,动乱的环境,使安徒生眼界开阔,也为他从事童话创作积累了材料,打下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普法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战争以法国签订屈辱的割地又赔款的和约而结束。它不仅对参战双方的政治、军事及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速度及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18年3月,苏维埃政府同交战国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退出了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个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使俄国失去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乌克兰等领土,苏维埃俄国还要向德国缴付60亿卢布的巨额赔款,复员自己的军队,并与其签订极为不利的贸易协定。尽管如此,和约的签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极大意义的。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积极防御国防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战争威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冷静分析国际形势,客观看待本国实际,认真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争特点和规律,制定了一套积极务实的国防战略。这一战略打破了敌对势力的武装寻衅,实现了国家安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针对德国实施的经济战行动为协约国阵营获得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的 保障。 纵观其筹备和实施过程, 中立贸易问题一直是影响英国政府决策的重要外部因素。 1909 年 2 月, 英国 主导签署了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通过这一国际立法实践, 英国希望实现交战权利和中立 (贸易) 权利的 相对平衡, 以确保自身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无论扮演哪种角色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国际法的庇护。 然而事与 愿违, 一战爆发后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不但没有为英国的经济战行动提供合法性背书, 反而严重地阻碍 了其有效实施。 究其根源, 即先前推动签署这一文件时, 英国低估了中立贸易渠道对于德国维系自身战争能 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英国政府于 1916 年下定决心开始对中立贸易实施强有力的 干预, 《伦敦海战法规宣言》 随之彻底遭到废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