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少红是第五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她自觉地把女性悲剧意识融入自己的影视创作之中,不仅弥补了以往众多影视文本中女性悲剧意识的缺失,而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语境下的多种类型的女性悲剧形象.她以独特的影视叙事风格从性格、爱情、生育以及生存状态等方面分析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表达了她自觉而深沉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她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多重思考.她所执导的影视剧不仅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深刻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王熙凤与斯佳丽婚姻悲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婚姻悲剧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女主角性格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社会生活背景不同,其爱情婚姻悲剧也各异。王熙凤的婚姻悲剧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夫权、族权造成的,是社会性的。而斯佳丽的婚姻悲剧是由她的骄傲自负,她强烈的虚荣心和自我中心决定的,是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具有悲剧意蕴的人物形象,霍小玉的悲剧精神集中体现在她既有强烈的人生忧患感又有不屈不挠的抗争意识,化为具体行动就体现在她对爱情幸福充满着忧虑,为了获得爱情幸福,她与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而对社会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以及自强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是霍小玉悲剧精神产生的根源.此外,作为一个具有悲剧意蕴的人物形象,霍小玉的悲剧命运引起了人们的怜悯之情和崇高之感,悲剧效果是较为强烈的.  相似文献   

4.
凤姐的悲剧是双重性的悲剧。她的悲剧是她作为封建家庭的维护者蛀蚀了其所依存的大厦 ,加速封建家庭崩溃的悲剧 ,也是她作为封建时代受封建礼教戕害的妇女的悲剧。第一种悲剧中的凤姐罪有应得 ,第二种悲剧中的凤姐则令人叹惜、同情。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的悲剧是她自身性格的悲剧。苔丝性格的矛盾性与心理冲突是造成她悲剧的根源。苔丝的本能欲望与她对社会伦理道德根深蒂固的认同构成了她内心两股相互对抗的力量,使她一直处于痛苦的心理挣扎状态之中,并最终酝酿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6.
考狄利娅在<李尔王>一剧中出场次数虽然不多,但她的悲剧最为牵动人心.正是由于她的悲剧,才使<李尔王>这部作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具有了崇高的悲剧美感和深刻的意义.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在于父王李尔的昏愦专横、大姐高纳里尔和二姐里根的虚伪凶残,考狄利娅本人的幼稚、轻率、卤莽和孤傲.  相似文献   

7.
禁忌中挣扎的灵魂——《祝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学术界多是从封建礼教角度探讨她的悲剧命运,笔者认为导致祥林嫂命运悲剧的除了封建礼教,寡妇禁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是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寡妇禁忌这一恶俗对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影响,及她对此所作的挣扎但最终难逃其悲剧命运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威塞克斯地区,苔丝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导致她悲剧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她的悲剧进行了探讨。她的失贞,被克莱抛弃又落入亚雷的手中导致了她的悲剧,看起来是偶然的,但是在这种偶然性背后,苔丝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道德标准,宗教,以及她自身的性格弱点等诸多因素使她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哈代在《儿子的否决权》中描述了一位可悲的女性——索菲.她的人生悲剧源于她所生存的社会.在这特定的环境中,造就了特定的人,索菲成了这种环境下的牺牲品.本文就索菲的悲剧根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远离尘嚣>表现了一个女性的悲剧.小说围绕巴丝谢芭的女性意识、她的追求及追求的失败展开叙述.最后指出这一悲剧是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生存悲剧——《茶花女》女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女权,探索玛格丽特的悲剧命运的根源是男权制度文化传统和女性自身内化的双重结果.玛格丽特微弱的觉醒和反抗意识并未使自己的命运得到救赎,她的悲剧是男权文化背景下全体女性的共同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无不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在其代表作《宠儿》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作为悲剧题材,以正在遭遇苦难的普通黑人作为悲剧人物,以跌宕起伏的悲剧冲突表现了深刻的悲剧效果,反映了美国黑人同奴隶制与种族主义的不懈抗争,弘扬了美国黑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其身世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玉良缘的影响等。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也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作为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悲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物出现的.本文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负有过多的责任,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她还有一些属于她自己的品质精明强干,谙于算计,泼辣直率.  相似文献   

16.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悲剧。笔者认为“爱情至上”与“个人主义”的嫁接是导致林黛玉婚姻悲剧的基本原因。她在爱情问题上并未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任何压抑,她本人也未有任何反叛之举,不存在所谓“叛逆”问题。林黛玉的“乖僻”性情与多病之体“恐不长寿”是贾母决心将其舍弃的终极理由。她的婚姻悲剧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很早就陷入了“爱情至上观”的泥沼。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红楼梦评论》)莱辛认为:“悲剧是一首引起怜悯的诗.”(《汉堡剧诗》)如果说整部《红楼梦》是由一首首人物命运悲剧小诗组成的长篇悲剧组诗,那么惜春的悲剧则为其中一首独有特色而又不太为人注意的小诗.它像一朵洁白的茉莉,即便折离枝头,仍馨香沁人,诱人怜惜.惜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红楼梦》第二回)她的出身,比之二小姐迎春、三小姐探春都要高贵,她是和元春一样的正派小姐.可是,她和元春的处境又不  相似文献   

18.
评论界对苔丝的悲剧研究由来已久,近些年又开始从苔丝自身来寻找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设法从苔丝的负罪感人手来探索导致她的悲剧的原因.本文采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阐释负罪感对苔丝一生的影响.同时,本文还采用叙述学的聚焦理论并从苔丝作为聚焦者出发来分析她为自己的悲剧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勇于反抗压迫,敢于离经叛道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形象.她的悲剧命运与她弱势的经济地位、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人格地位紧密相连.她的悲剧结局给当代女性以深刻启示,要想改变弱势地位,就应该努力从提高经济地位、改变家庭地位和争取社会地位做起,最终实现自我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20.
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揭示了强大的工业文明与日趋没落的旧南方种植园文明之间的矛盾,成为对20世纪上半叶南方旧文明消亡充满诗意的悼念。女主人公布兰奇·杜波利斯无法排遣的性欲望、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爱的绝望是最终导致她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她的悲剧是旧南方文明错误的女性价值现对其迫害造成的,她的悲剧是一个文明陨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