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汪曾祺文化人性形成的自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文化人性特征是他有意识地构建的结果。他的文化个性的自觉意识比较多的体现为文学对他的诱惑和熏陶,导师对他的影响和引导以及生活对他的教育和磨炼,正是在学习、生活、创作中,他有选择有改造地吸收了故土文化、师恩家学、传统思想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他鲜明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2.
自 8 0年代以来 ,有关汪曾祺的研究 ,基本上是从时间维度出发 ,更多地关注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认为他的文化意识及其审美态度 ,主要渊源于儒、道、佛 ,或者是三者的圆通与整合。这种认识 ,在汪曾祺的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基本上代表了近 2 0年来的研究向度和主要成果。本文则从空间维度着眼 ,在整个 2 0世纪的文化背景上 ,对汪曾祺的生活与创作进行了一番宏观上的审视与考察 ,发现其文化方位实际上是属于民间的。正是其文化意识的民间性 ,决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早期作品大都写的是纯情少男少女之间渴慕和幻想般的爱恋 ,带有“泛爱”倾向。他笔下的人物都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所赋予的权利。他善于对情欲进行提炼、升华 ,筛掉杂质 ,注进美好追求 ,歌颂健康优美的人性。在描写上继承了中国文学简约的传统 ,做到“文学有益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从年龄还是从文风上来看,汪曾祺都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的一个特例,是一个有意思而且有意味的个案。鉴于此,通过分析其在80年代的创作中与传统方面的衔接,发现汪曾祺的创作在单纯的文化品格、服务于"今世"的现实意义、"常有隐于民间"、真诚朴素而有回味的艺术美等四个方面受到传统文人归有光显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其作品多取材于平常的人和事,善用白描写法,在平淡舒缓的叙述语调中,流露出散淡、平和、典雅的淡淡笔意。小说作品则多描写自然状态下的世界与人性的美,二者之间处处充满着和谐的美感。本文主要从汪曾祺的散文与小说两个方面来对其素淡、质朴、自然适意又别有情致的散文风格,及和谐的文章风格进行探讨,总结出汪曾祺作品突出的风格特色:素淡有味,和谐之美,并对其文风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美不止于形式简洁、用词生动,也不止于音韵清雅、流畅。汪曾祺语言的美根源于他对民间日常生活所注入的深情目光,根源于他对每个人的文化发现,根源于他对此进行的诗性呈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文化意蕴和诗性呈现彰显着汪曾祺完整而系统的语言本体观念,彰显着他独特的文学观和生活观。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从年龄还是从文风上来看,汪曾祺都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的一个特例,是一个有意思而且有意味的个案。鉴于此,通过分析其在80年代的创作中与传统方面的衔接,发现汪曾祺的创作在单纯的文化品格、服务于"今世"的现实意义、"常有隐于民间"、真诚朴素而有回味的艺术美等四个方面受到传统文人归有光显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通过对小城记忆的再加工,经过情感的过滤,借助小城的不同场景,逐渐铺开小城细民的群体文化心态以及小城文化的多样表征。在这些小城文化中,汪曾祺表现了小城世界的“真是”境遇,礼赞了小城之子的至善品格,挖掘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存在。这也是汪曾祺小城小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笔下展示的多是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图景,他以民间的情怀和审美的目光,从一系列小人物身上发掘出诗意和美,这些美包括人情美、人性美、生命美和传奇美。对于知识分子和政治官员,汪曾祺则要么敬而远之,要么讽刺挖苦,完全不似对普通人物那样充满温情。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但他又是"五四"精神哺育的一代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尤其是涉及性爱描写的作品看,中西文化很自然地融为一体,有时甚至是非常矛盾地杂糅在一起:作者的描写方法是中国式的、传统的,而人物的性观念(也是作者的观念)则是西方式的、反传统的。文章探讨了其背后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多是以童年为视角,对旧时生活的回忆。促其转变审美角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温馨的童年生活所沉淀的情感底色决定了他的审美取向;二是自觉地通过回忆方式净化有悖于审美取向的浮躁情感;三是人性的善与美之主题表达与童年视角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李健吾、沈从文和汪曾祺同是京派团体中的一员,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和描写人性。沈从文自称乡下人,以其独特的抒情笔调和文化视角构建起一个充满魅力的湘西世界,依托乡村,描写人性,建造希腊小庙,寻找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汪曾祺师从沈从文,致力于发掘自然、美好、健康、和谐的人性,关注现实生活和世俗百态,发掘向善的人性。与他们二人不同,李健吾则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入剖析人性,揭示人的善与恶、内心矛盾等,凸显人性的普遍与复杂。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汪曾祺的创作经历的三个阶段 ,总结和论述了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对形成汪曾祺这种创作风格的成因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具有如下三种鲜明的特征:通常为一种如诗的意境所笼罩;缺乏完整的、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语言运用上主张“文备众体”,并着意于语言的省净、简洁与平淡。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以历史的审视为底色,以故乡的生活回忆为切入点,着眼于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在世相的描摹中颂扬人性,以之浸润人心。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被尊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温暖仁爱,具有理想主义色彩。20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深受恩师沈从文的影响。不仅创作起点高,创作类型多,小说、散文、诗歌皆有成就,而且他的作品质量高,有意识地尝试多种艺术手法,在题材、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文体的创造实验。汪曾祺下笔有情,创作讲求意识、印象、诗情和空灵,不仅追求画面感,强调音乐美,并且以“意象”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塑造出独特的艺术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旷达的诗和远方。纵观汪曾祺作品的审美表现艺术,既有叙事写实,也有景物写意以及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相间的表达手法,这是以往研究者忽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陆建华解读汪曾祺的"私信",源于其与作家共识文学表现人性原点的特殊机缘,其《私信中的汪曾祺》论述作家和评论家之间16年文学对话的价值,即阐释汪曾祺创作的灵感、背景、人物等机制的形成,对作家进行人格品藻以及论述此著所表现的文化批判精神,这一切都是对汪曾祺研究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创作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一个传统文化色彩较浓的现代作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现代意识较强的作家。他的现代意识的萌发始于西南联大。他的创作无论在题材的探索、写法的革新方面,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含有显著的现代性,并且对中国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对新时期的寻根派、先锋派小说也起着一定程度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史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汪曾祺小说文体破除了传统的审美认知模式,表征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历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韵味吸引着广大读者.从审美创造上看,汪曾祺有意识地淡化时代背景,淡化社会政治内容;从艺术心境上来看,情感节制而叙述明快.这一切使得其小说不仅在文体层面上表现出浪漫主义特点,而且在创作精神层面上为浪漫主义写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