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生涯中,大量运用了史学批评,他以史学批评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论。与同时代其他人的史学批评相比,朱谦之史学批评更多地关注了西方学人及其历史哲学。其史学评论是在宏大架构之下展开的,不同于传统批评方法,突出了对史学现象、史学观念及史学思想的评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史料与史观并重,是其史学批评的重要学术标准,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史学批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以来,史学批评的研究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综观前一时期史学批评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对史学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所谓史学批评就是人们对史学实践所进行的评判;它包括史学主体(史家),又包括史学实践物化成果(专著);因而史学批评的内容就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对史家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评判,一是对史著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的评判;批评的方法主要有历史的批评、逻辑的批评和比较的批评;史学批评的功用则主要表现为推动史学实践的发展和促进史学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尽管没有史学批评的自觉意识 ,但他在滔滔雄辩中运用了大量史例作为论据 ,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历史研究及历史鉴戒发表看法 ,并对辩说及学术批评的一般原理作了初步的但颇有价值的探讨 ,诸如辩说的规范标准、验证标准、不同风格总结、基本名词概念等 ,对史学批评有间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权力视角可以看作史学评论中的一个较为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权力视角就是把每一部分历史著作和每一种历史观点都放置到一定的权力背景下和权力框架中,并透过权力的制约来剖析历史思维机制的合理运行。换言之,必须揭示出历史著作中所包含的权力意向。权力化的历史观对历史学家的思维构成一种非现实的权力框架和权力背景,因而权力化的历史观往往是一种僵化的历史观。而史学批评的权力视角在史学史上又几乎随处可见,同时,我们又应看到,史学批评的权力视角又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学术领域。本文对两汉时期的史学批评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论:一是它从综合学术批评中的逐步分离;二是它对当时史学研究某些基本问题提出的颇有深度的见解。作者认为,中国史学批评自先秦萌芽之后,至两汉始形成独立地位,并为下一阶段史学批评的长足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先秦史学批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秦是中国史学批评的萌芽阶段,探讨这一阶段史学批评的状貌,有助于理解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路径和特点。此期关于史学价值之认识,有鉴戒得失、惩恶劝善、可资施政、有裨修养四说;关于史书编撰要素,有“事”、“文”、“义”三方面的探讨;关于史家素质,确立了“学识渊博”和“书法不隐”两条“良史”标准;关于批评自身之审度,触及了广义论辩的目的和特征,并无意中揭示出“知人论世”之科学方法。此期史学批评还有三个特点:往往与综合性学术批评混在一起;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极为关注史学的政治功用而未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古籍目录著作,不仅在目录学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而且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开展史学批评过程中凸显出多种史学方法,既从不同侧面详细而绵密考证了历史事实,又诠释了史学思想方面的不少见解和主张,对正确解读和认知史学典籍和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是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大师。他对于初唐以前的史书、史家、史制和史体等等,均作了系统的批评,其成就之大,世所公认。刘氏之所以对史学批评进行反思,是由于史学批评中存在的严重缺陷深深触动了他,诸如“妄生穿凿,轻究本源”,“文饰其非”,“无其文而有其说”;①“各自弹射,递相疮痏”,“笑他人之未工,忘已事之已拙”②等等。这种批评上的谬误,“乖作者之深旨,误生人之后学。”③所以刘氏在进行史学批评的同时,也格外关注到史学批评的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9.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批评理论,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史才。戴名世的史传文章是对司马迁、欧阳修在史学表述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班固对司马迁史学思想的批评,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来学者对此议论不一.作者通过具体分析,指出:班固的评语抓住了当时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他的议论充分表明了班、马二人在追求“大一统”和“求安治富”的前提下,对某些大问题的意见分歧,丰富了传统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反思之,一方面可以分析和考察班、马史学思想的异同长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以史为鉴,朔往思来.  相似文献   

11.
杨慎是明代一位有着浓厚批评意识的学者。杨慎的史学批评主要表现在对《史记》《汉书》的史学审美、对宋代史学的有意求瑕及基于史料价值和史书编纂方面对其他史著的批评。其史学批评呈现如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明代中叶的《史记》《汉书》研习风激发杨慎对《史记》《汉书》的批评;其治学理路崇汉学而抑宋学,引发杨慎对宋代史学的苛责;其博学的治学视野促成杨慎对史料价值的多元审视及对史著编纂者资质的求善求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中保有一种先验的东西,存在着一个先天的前结构,即传统的史学批评。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的自觉先于文学意识的自觉,史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渗透于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从思想渊源来看,史学批评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开端于孔子,至章学诚而走向终结.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代史学批评逐渐形成了一套反映自己特质的基本范畴、批评形式和主要标尺.把握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范畴与标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英国经济史观学派的产生 英国经济史观学派是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学派,它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其繁荣兴盛时期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这一学派的出现为英国资产阶级史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史学理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这一学派把历史上的社会经济事实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并把经济因素置于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地位。英国经济史观学派奠基人索罗尔德·罗杰斯,在其《经济史观》著作中说,研究历史首先研究历史上的经济事实,他甚至认为:英国民族是各种力量的产物,各种力量  相似文献   

15.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知名的史学理论专家,王学典先生近年来对若干重大史学倾向进行再平衡、再调整的倡议以及牵涉史学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颇为引人关注.王先生站在时代高度进行的最新思考对探究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史学发展的本土化理论建构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得出诸多极具价值的论断,可谓当下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创获,值得学术界认真反思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的努力,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站在今天的角度反思,这场学术争鸣在当时有其不可或缺的创获,譬如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挑战了阶级斗争史观的唯一性,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得到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等。但讨论对唯物史观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不够彻底,意识形态因素与思想解放程度对史学方法探讨有所制约等时代局限,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工作尚未完成。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来看,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反思、打击了极端意识形态化,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获新生、恢复学术活力,其历史价值不容抹杀,但对此前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遗产未能较好吸收。未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确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历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史学理论是历史研究的灵魂,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高校对《史学概论》课的教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历史学的学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要更好地发挥史学理论的价值作用,必须做好它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尤其不能忽视普及工作,而在高校历史专业的学生中普及史学理论,搞好《史学概论》课程的建设,是做好史学理论普及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及运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唐代史学批评显示出多种样式和不同的风格,有唐太宗对十八家晋史那样激烈的批评,也有刘知幾《史通》那样系统而全面的批评,还有散见于杂史、笔记中的批评。杂史、笔记中的史学批评,包含着作者们的史学意识与史学批评意识,以至于鲜明的追求信史的目标。其批评的对象,有关于史家言行、史书价值方面者,是谓史学批评之常态;也有关于学术门类、史学流变、学风转换者,则显示出史学批评的深入和特点。综而观之,唐代杂史、笔记中的史学批评呈现出极为活跃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考察中国史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是个不容忽视的承上启下阶段.古代史学批评自先秦萌芽、两汉确立,中经魏晋南北朝长足发展,方在唐代进入高潮.本文运用较丰富的史料,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论述了此期史学批评的成就,包括批评形式的多样化和批评内容的深广化.文章着重评述了当时对诸如史学的性质和作用、史学研究的范围、著史态度、家学承继、治史特点、文质关系、编纂体例等基本论题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