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向以“文学自觉”著称。其实,该时期的“文学自觉”同时也是“文学的反自觉”,文学的分体合流与返本合源在该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都有重要体现。追溯魏晋文学“自觉/反自觉”说的嬗变轨迹及历史背景,并以“玄言诗”为个案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即可看出“魏晋文学自觉”说存在的某些偏颇,“魏晋文学反自觉”说的纠偏性补正,以及其后魏晋文学“自觉/反自觉”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代文学理论来作历史考察与文本分析 ,可知赋与骈文都不属于散文范畴 ,而属于诗歌范畴 ,中唐以前文学散文尚未形成独立形态。中国文学散文的自觉是在发生了古文运动的中唐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理论的成熟与创作的繁荣。文章围绕散体和感情两个重心 ,对韩愈、柳宗元的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有二道等著名理论给予新的诠解 ,并对韩柳“放恣横从”、“快意累累”的美学追求和“舒忧娱悲”、“自嬉”、“自释”的纯艺术观念作出新的分析。最后指出了苏轼“文起八代之衰”说的理论缺失 ,阐发了刘熙载“实集八代之成”说的实质内容 ,揭示了中国文学散文自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汉赋对文学自觉进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学的自觉,经历了文字自觉、语言自觉与文学自觉三个历程。汉赋则是语言自觉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以反政教、反朴野的艺术精神,在审美追求中,完成了文学由奴婢地位走向独立自由的巨大进步。对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赋对“丽”的追求是文学自觉之先声。晋人倡情与丽结合,掀起文坛新潮。士族社会“及时行乐”之情与汉赋的娱乐功能相拍合,使南朝文学走向轻艳靡丽。于是汉赋积淀下来的审美经验在士族社会精神气候下长足发展,并影响诸文体,是为“赋化”。而“诗化”则体现在“意象化”上,从外在的穷形毕貌走向内在的情景交融。正是文学的自觉促成了文体分工与诗赋之消长。 相似文献
7.
8.
文学理论话语的独立与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学理论(主要指新文学运动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终于走上了学科化的轨道.但学科化并不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学科成熟的标志是科学化.为使中国文学理论进一步由学科化转入科学化,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文学基础理论话语系统,使学人们增强话语独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是近代文化自觉历程中的一个高潮,它是不平等的世界交往过程中一次转被动为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的自觉的文化转型运动。五四文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追求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立足于民族,与世界先进文化保持广泛的联系并与之进行有效的对话,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特质,这主要表现为清晰明确的启蒙思路、见善思齐的文化态度、勇于担当的文化情怀等。充分认识这一特质,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文化交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傅道彬<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提出商榷意见,主要现点有;1.文学的本质意义并不如傅文所说是语言.而是形象,春秋时代并不存在时下意义上的成熟的文学.更遑论自觉的文学;2.即使傅文对文学及其成熟与自觉等方面的认识不误,用于支撑其春秋文学自觉说的四大理由均不能成立;(1)春秋"文言"实践重理尚用;(2)春秋时代"文言变革"证据不足;(3)春秋"文言"理论重理尚用;(4)春秋时代并未形成独立的文士集团.本文附带性地讨论了傅文时<文言>的错误认识,在论证的过程中还随文指出傅文存在的部分逻辑问题.文章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自觉的契机及其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自觉论的“魏晋说”实际上包含着汉末时期 ,尤其是《古诗十九首》时代。剖析东汉文化及士人的心路历程 ,可以发现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以士林分化为大前提 ,又以俗士阶层的涌现和时人对世俗情怀的认同为契机 ,而以党人精神的失落和俗士们的痛苦彷徨为代价的。而这种失落又于无意间拯救了诗性精神 ,促进了文学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陆机所处的晋代是玄学与佛学大盛的时代,玄、佛二学在本体问题上都主贵无贱有,重视作为生活世界本体的无而忽视作为现象的万有.陆机的美学思想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认为,钱穆将文学观念自觉视为从发生到定型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强调儒家思想在其中的重要意义,较之仅将研究视野停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般理解,见解尤为新颖、深刻;他从儒学史和社会形态转化角度对魏晋文学观念自觉的过渡性质的论述,也有与众不同之处.钱穆引此为其文学史研究的"最大观点",是完全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自觉"既是对学术变迁的时代特征的一种概括,又是对文学的艺术性特征的一种评价标准.目前,关于"文学的自觉"讨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于"文学的自觉"的形而上思考不够,理论层次较低,多是在复述中古文学发展史."文学的自觉"对中古文学发展史而言,是一个宏观的命题,是对一个时代文学特征的概括和描述的辨析."文学的自觉"是在主体觉醒、文学独立基础上的"创作自觉"与"批评自觉"."文学的自觉"不等于"人的觉醒"与"文学的独立","人的觉醒"发生于东周时期,"文学的独立"出现于西汉时期.而"文学的自觉"即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自觉发生于汉魏时期. 相似文献
17.
经学在古代的学术文化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其他学术文化部类有持续产生影响的权力。在“文学自觉”后,受着经学权力控驭的文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在发展中取得成果也滋生弊端。同时,“自觉”后的经学权力虽然凌夷,但也一直捍卫自身并意图对文学予以规约:文学权力与经学权力间出现了疏离甚至是对抗的局势。如何在新的历史实践中激活传统,使包括经学在内的文化学术能对文学发挥适当作用,且不妨害文学更好地存在和发展,遂成时代课题。对此,刘勰给出的理论方案最为系统和全面。其方案的核心在于“宗经”式思维。他的“宗经”并非是学术宗经,而是以重新赋予经学相应文学权力为策略,通过文体谱系来落实,以构建经学与文学间新型耦合关系的方式为实践指向的理论系统。经过刘勰时代及至初唐,文学发展的实践印证了刘勰的理论构想。刘勰给出的协理经学与文学权力关系的方案,在文学史研究中具有深远的理论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自觉说是个产生于五四时期的古代文论概念,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从未停息过。学者们形成了汉代文学自觉说和魏晋文学自觉说两个主要派别。而到了新世纪,又有学者认为,文学自觉说毕竟是个西化的概念,借用到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中,也许本身就不存在合理性。本文就这些派别的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以期得出有建设性的概括和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流派。考察这些文学流派形成的轨迹可以发现,文学流派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即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走了一条由自觉形成到非自觉形成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文坛上再未形成和出现新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坛已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文学话题。文学的世俗化、作家的自我膨胀心态、网络文学的自由开放,以及文学讨论与批评的弱化是文学流派在当今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