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世界级文化与自然遗产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是中国旅游经济起飞和旅游品牌塑造的最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发展旅游又是有效利用遗产资源、进一步挖掘遗产资源的内在价值、使遗产文化得以更为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并且,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回报可使遗产保护获得重要的资金支持。当前,在中国遗产资源的开发与经营中,仍存在一系列突出的制度和认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根据中国现时国情,建立遗产资源的可持续旅游经营模式,从而真正实现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有我国"一五"时期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将依靠雄厚的工业基础,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老工业基地。基于此,企业将面临着技术更新、技术改造、产业转产甚至倒闭等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就带有抢救意义。对工业文化遗产的有效挖掘和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因此要尽快制定黑龙江省工业遗产保护战略与方案。  相似文献   

3.
《青岛画报》2014,(1):72-75
台儿庄古城坐落于枣庄的京杭大运河畔,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台儿庄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发生在此的台儿庄大战,歼敌万余人,英雄的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运河文化的承载体,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这里至今仍保留有不少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据史书记载,运河开通之后,每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遗产旅游业的发展基本依托于遗产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和不适当利用现象.杭州佛教文化丰厚,各寺院特色活动丰富,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在利世思想、良性递进的利益主体关系、积极有效的传播途径基础上,形成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功能体系,有助于发挥佛教文化遗产旅游积极功能,保护佛教文化遗产.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延续遗产文脉、传播信息符号、普及宗教知识、传承民俗活动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南北锣鼓巷将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北京"建设的现状及趋势。事实说明,我们需要将文化遗产与"人文北京"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北京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系列国际公约的出台,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姊妹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依据更为充分,国际社会的保护架构趋于完整,尤其欧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已经比较成熟.而中国由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起步晚,保护理念与利用策略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改进,即加大保护力度,合理利用开发,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最佳结合点,使文化遗产在旅游利用过程中不但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的经济功能,还可以延续遗产文脉.  相似文献   

7.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木西  和军 《求是学刊》2004,31(6):79-83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具有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是政府规制的原因。遗产开发所引起的遗产保护问题、产权改革问题以及遗产规制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政府规制的缺位或规制本身的非合理化。应通过健全遗产开发的政府规制体制、增强遗产开发的规制能力、进行适宜的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完善对遗产开发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8.
克拉运河方案:挑战、意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运河项目的酝酿已历经三个多世纪,法、英、美、日等大国均曾对运河项目施加影响或介入规划。克拉运河项目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经济可行性不确定、泰南局势不稳以及泰国政府效能不足等内政问题、东南亚地区地缘经济和政治形势复杂等。克拉运河也具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东亚能源安全和助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等战略意义。基于对中国参与运河项目的利弊分析,中国应适时关注克拉运河项目的研究、规划工作,并借助区域合作机制提供融资支持,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合作,适时参与推进运河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成熟发展与应用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相互碰撞形成文物数字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赋能。目前,敦煌文物的数字化采集、文物重塑、档案扫描等工作已取得海量成果,文物数字化已成为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数字敦煌为例,从创建文化数据库实现遗产永久保存、促进文化遗产的再利用与再创作、线上线下相互助力、共享遗产数字资源促进相关领域实现学科突破4个方面,分析文物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意义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日益重视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有关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条文的问题根据和思想逻辑,集中探讨了文化遗产“有形”与“无形”兼具的特点,进而指出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及其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工程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中部地区产业的经济联系,具体分析了调水工程建设期工程投资本身对当地产业的直接带动作用,以及调水工程在运营调水期由于水资源条件和水供求关系的改善对中部地区产业与部门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当前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数字化标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南海周边主要国家海底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底文化遗产面临着的保护压力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尤其是南海周边主要国家的开放商业打捞政策导致的挤压效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中确定的"就地保护"和"禁止商业开发"原则在现实的压力下很难实现。目前,我国海底文化遗产保护只能依靠国内立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在制定海底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时都考虑了各种价值的平衡,这些国家平衡各种价值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参考。我国海底文化遗产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应当在摸清大致情况后制定具体而灵活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世龙  吕观盛 《创新》2010,4(6):77-80,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已比较成熟,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承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问题,并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桂林应从构建融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为一体的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园区、建立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示范研究基地、打造桂林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建设桂林戏曲曲艺演艺场馆、设计桂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共5种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上中外"古物"保护及"文物"保护思想追溯性的研究,有助于讨论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与演变。随着《世界遗产公约》的形成,在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文物"保护思想。相应的,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也由"历史"转为"文化"。由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视野更为开放、包容,目前基于类型学认知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亟待建构新的、能适应当前保护工作需要的文化遗产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过伟 《创新》2007,1(6):115-123
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及布洛陀、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是广西壮族五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details of a largely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an intensive multi‐method Project, with a residential component, which aims to help families facing eviction to overcome their housing‐related difficulties. The families served by the Project had a host of other problems related to parenting, with child care and protection issues, addictions and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 figuring prominently. Just over half the referrals came from the local authority housing services, with nearly all the remainder coming from the social work department. The majority of families made good progress, but in some cases it proved harder to have an impact on parenting than on tenancy‐related matters. Nevertheless, the Project was deemed to have helped some families stay together or be reunited,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financial savings for social work services. Crucial ingredients were good management, stable staff, shared ‘ownership’ by other agencies, a repertoire of challenging methods, and a holistic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