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瑾(1879—1907),原名秋国瑾,字璿卿,别号竞雄,自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女革命家。1904年,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于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1906年,她在上海筹资创办了《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成为  相似文献   

2.
洪门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课题,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索。但就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清代的洪门,作为秘密结社,由其本身的性质,其所留下的资料真伪混杂。因此这个课题留下的疑难问题很多,尤其是一些重大问题,如它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等,使得今天在研究了解时,常常会感到扑朔迷离,难以解释。胡珠生先生的《清代洪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对洪门发展的历史,对洪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洪门史资料的评价,对洪门内部各派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作用,都…  相似文献   

3.
"怎样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家孙文毕生探索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孙文"救国"的性质.以前,在日本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认为孙文的理论充满矛盾与混乱,无法解释清楚,因而认为他救国的本质是极为模糊的.特别成问题的是人们对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他们在评价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时把二者截然分开;他们不是否定,就是低估旧三民主义在反封建和反帝方面的意义.他们还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王朝为内  相似文献   

4.
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张连起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于辛亥革命全过程的研究,已经比较深人,而对于同辛亥革命准备相并行的清末新政,深入研究者却甚少;至于对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这两大事件之间的关系,更未...  相似文献   

5.
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目前流行的观点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强调五四文学革命直接受益于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构成,其价值取向直接来自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想象,晚清以来的主流文学作为一种渐变的铺垫,在新文化运动之际终于发生突变——这是“文革”结束以后,大陆文学史普遍采用的一种的文学史模式;另一种是世纪之交舶来的思路,即王德威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强调晚清以来被大陆文学史忽视或“压抑”的非主流文学(狎邪、公案、科幻等小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同时,十分关心东方革命,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运动。1908年,列宁指出:“在中国,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近几个月来也表现得非常强烈。的确,对这个运动还不能作出明确的估计,因为关于这个运动的消息很少,而关于中国各地造反的消息却很多,但是,‘新精神’和‘欧洲思潮’中国的强有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日俄战争以后,是用不着怀疑的,所以中国的旧式的骚动必然会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列宁在消息很少的情况下,已明确指出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及其民主性质。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宁以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7.
宁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工商城市。早在1887年就有举国闻名的通久源轧花厂问世,至辛亥革命前夕,宁波的近代企业达到16家,资本额约在二三百万元。同时,宁波的商业、外贸也有了较快发展,至辛亥革命前,不仅街市林立,店铺毗连,买卖兴盛,而且随着“宁波帮”商人的南去北往,与全国各地结成巨大的商业网络,“甚至东西南洋诸国亦措资而往开设廛肆”。  相似文献   

8.
胡国枢 《浙江学刊》2001,(5):134-137
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浙江,土地肥沃,近代工商业比较发达,民气开通,是辛亥革命蓬勃发展之地,堪与两广、两湖比美,而视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正如辛亥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重要阶段一样,在浙江的历史上辛亥革命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有的人对浙江在辛亥革命中地位的重要性,至今估计不足,对浙江人民、浙江革命团体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肯定不够,对浙江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研究不深,所以重新认识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实属必要.而且深入考察在文物之邦的浙江土地上发生的辛亥革命种种现象,也许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推进现代化的某些规律性的探讨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近代史研究中,对辛亥革命在黑龙江地区的状况,有的著述有所涉及;包括本人在内的一些研究者也曾发表过论文或文章。然而,今天看来,它们无论在史实的挖掘上还是在理论的研究、观点的阐述方面都显得不够了。适逢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笔者根据近年来搜集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即作此文,以示纪念。如有不当,请方家赐教。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都是在形成了革命的形势、具备了革命的条件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辛亥革命也是如此。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地处极边的黑龙江地区产生巨大的冲击,更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0.
王巍 《东西南北》2011,(9):67-67
中国金融博物馆完整保存了一张1911年5月20日发行的债券,面值20英镑,年息5厘,九五折实付,期限40年。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告诉了我们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毫不夸张地讲,这张债券直接引发了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债券签名的手迹出于盛宣怀。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蕴蓄着无限生机。辛亥革命运动在浙江的全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密切联系的阶段,或者说是三个层次民众的觉醒,构织出的一幅绚丽多姿的革命交响乐的三部曲——整个辛亥革命运动的璀灿一翼。这个过程的阶段性正是辛亥革命运动在浙江兴起的规律性的反映。首先,学界的觉醒,一部分知识分子最早肩负起反清救亡的时代使命。学界的觉悟为辛亥革命团体光复  相似文献   

12.
辛亥上海光复后 ,对周围农村的影响 ,首先是政权的更迭。新政权的成立 ,给上海地区久已期盼的减轻赋税负担带来希望。军政府宣布将一些苛捐杂税豁免 ,以苏民困。但从中受益者主要是那些国家赋税的承担者 ,众多贫苦佃农则被忽略。封建帝制倾覆后 ,上海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大为改善 ,也给周围农村经济的演变带来促动。辛亥革命对上海农村人们思想观念和民风习俗新旧嬗变的推动 ,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1979年举行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学术讨论会"有许多显著特点.首先,会议十分注意辛亥革命中各领导人的作用,尤其对孙中山作了近乎神化的描述.虽然总的说来,人们也提到了孙中山思想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对于他作为一位革命活动家和革命领袖的才干是高度估价的.所有的评价都极力强调孙中山的重要性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主导地位.这种高度赞扬、甚至过分夸大他的作用的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浙江灾荒频仍而严重,成为乡村民变的重要诱因。报荒、闹荒、闹漕和抢米风潮日趋高涨,从一个侧面说明辛亥革命前的浙江已处于革命前夜。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运动。陕西是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本文考察了西安爆发的由同盟会革命党人和哥老会领导的起义的全部过程,并对其在辛亥革命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价。由于西安在西北所处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特殊地位,西安起义的成功对陕西乃至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的女知识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亥革命时期女知识分子的崛起,是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妇女解放运动形成高潮的鲜明标志。该时期女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识,热烈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独立的理想,较多的群体意识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革命的秘密工作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她们的崛起,显示了中国近代女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力量,为妇女解放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她们的价值与作用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其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对女权正式提倡始于戊戌维新,梁启超等维新派思想家站在救亡国存在立场,将提倡女权作为开启民智以兴民权学根本出发点.但并未摆脱传统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思想家站在新学高度从不同角度对女权进行了阐发和论证,呈现出三个方面:其一是从国民之母的角度论证了女权学兴衰决定着国家学兴亡;其二是论证了男女平等对国家富强有重大影响;其三,无政府主义者则彻底主张女子应摆脱一切束缚,最终在于实现人人平等与自由.  相似文献   

18.
光复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团体之一。它以浙江为主,在江、浙、皖等省组织和领导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间会党以及清朝新军中一部分转向革命的官兵,前仆后继,奋战八年,会众十几万人,牺牲和就义的骨干几千人,是同盟会在长江下游几省的主要同盟军。曾给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以极为沉重的打击,终于配合同盟会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满清政府,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先生在领导辛亥革命过程中,对光复会采取团结、争取和教育的方针,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是陈其美在光复上海和辛亥功成以后,对光复会则采取排挤、打击乃至摧残的态度。他指使蒋介石和王祝卿暗杀光复会的领袖陶成章,又派人行刺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蒋介石当时是陈其美的忠实部下,与陈一鼻孔出气;他自己当权以后,一贯执行“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府”的方针,千方百计排斥和消灭异己,光复会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翻开辛亥革命的历史画卷,几乎随处可见日本人或与日本有关的人们的活动踪影。这反映日本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既深又广。这种影响归纳起来说,大体是通过中国留日学生、日本大陆浪人以及日本政府这三种力量来实现的。一、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为了转变中国人的对日感情,以实现其控制中国并进而称霸亚洲的目标,很快就确定对华“示好”政策,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热心”吸引并培养中国留学生。1898年5月14日,驻清日本公使矢野文雄给外务大臣西德二郎的信中集中  相似文献   

20.
陈其美是辛亥革命时期显赫一时影响巨大的风云人物,又是一位颇有争议迄无定评的历史人物。本文拟以陈其美从事辛亥革命的历史实践,在谋求祖国民主事业中的作为,提出一些看法,就正于专家同仁。陈其美(1878—1916),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清光绪三年丁丑十二月十五日(公元1878年1月17日)生于湖州城内五昌里。父陈延佑,字眷仓,是个秀才,屡试不第,弃儒从商,在钱庄做些文字笔墨事务,家境小康。陈延佑生有三子:长子其业,字勤士;次子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