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阳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1-25
<老子>"道"、"无"之思想是中国神秘主义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讨论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存在."道"者,统合万物,超越万物,是世间不可言传的神秘本体."无"也,形上之超验焉,无形无体,然宇宙生成之大本大源.宗教神秘主义思想的终极关怀不是神,而是人,它以超越生命(神)的方式赞美生命.<老子>哲学神秘主义则让万物保持自己渊深而神秘的生命,不允许人类以自私之心奴役自然、污染自然.让宇宙恢复神性,净化人类心态和保护人类神态,重建一个清新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甫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7,(4)
尽管《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是个老课题,但是对《老子》哲学的两重性及成因的探讨则至今相当薄弱。我们认为正确认识《老子》哲学的两重性及缘由,有益于深化对《老子》哲学思想的认识,亦有助于对《老子》哲学思想研究的反思。有鉴于此, 相似文献
3.
罗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关于《老子》哲学,近年来我国哲学史界多侧重于探究它的本体论,即作为《老子》哲学最高范畴的“道”,是精神性的本体,还是物质性的实体的问题。至于它的认识方法论问题,则由于持论较为一致——多认为它是辩证法的,甚且有指它为先秦辩证法杰作的——而未予以充分注意。而这个问题,对于判断《老子》哲学的基本属性却是至关重要的。管见认为,《老子》哲学是道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体系。限于题旨,本文对它的唯心主义性质不作辨论。 一、《老子》的形而上学观 《老子》成书,约在战国中期,它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这是学术界颇具倾向性的意见。《老子》甲、乙两种帛书本的出土,亦可维持此说。 《老子》的主旨有二:其一是宣扬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那些被“降在皂隶”的奴隶主贵族的全生葆真之术,其二是对“人君南面之术”作经验总结。这是长期作周王室守藏之吏的老聃力所能及的。此外,《老子》中也掺杂了若于军事方略方面的论述,与战国兵书大同小异,但与老氏的恬淡无为哲学却存在明显的矛盾。而对治军的经验进行总结,却是老聃力不能企的。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尚无确据。《老子》最后成书,取材很广,前人之说已备。故书中有关军事辩证法的论述,抑或承袭他书而未及消化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4.
杨巴特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46-48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道”做了哲学性的解说,它不仅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给“道”赋予了本体论意义,同时也把“道”看作是万物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循环原则的起点和终点。它从循环整体论出发,把哲学思考集中在如何使循环原则、整体原则获得逻辑的圆满性上。它的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老子哲学和《内经》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明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医学是唯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而这种理论体系的形成,除了我们祖先的丰富医疗实践为它奠定基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特别是老子哲学对它的影响。为了探讨中医学和哲学的联系,本文试图就《黄帝内经》和老子哲学的关系谈一些个人学习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胡鑑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5)
内容:(一)简述老子哲学本质问题的争辩经过,我们写这篇论文是以关锋、林聿时两位先生最近发表论老子哲学为唯心论的文章为争辩的对象。(二)和关、林两位的论点相反,我们指出老子哲学中的唯物论内核——道是物质本体,道可以作为事物规律理解。(三)老子哲学是一个朴素唯物论体系:(1)朴素唯物论的特点,并评关锋、林聿时把老子现代化。(2)老子哲学为朴素唯物论的辩证法根据。(3)由老子哲学的历史进步作用判定其为唯物论体系。和关、林两位商榷对老子的辩证法和老子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的估价问题。 相似文献
7.
陶月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
老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思想家。所传《老子》一书言简意深,哲理宏富,对当时和后世各种不同学派都产生过影响。两千多年来,解老、注老不断,各抒己见,难齐一是。魏源说:“解老自韩非下千百家,老子不复生,谁定之?”(《老子本义》) 真正把老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进行研究的,是在“五四”以后。那时,虽然也曾涉及到了一些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但争论的交点主要是在对老子其人和《老子》的考证上。建国以后,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和评价工作始有深入,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建国以来有关《老子》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50年至1958年为第一个时期,1959年至1966年为第二个时期;1967年至1975年为第三个时期;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至目前,作为第四个时期。现分期、按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汪业全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103-105
《老子》哲学的辩证精髓在于否定性。这种否定性乃借助包括不动式在内的否定结构而实现。《老子》不动式具有语法上的简约性、逻辑上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等诸特点。不动式是深刻解读《老子》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宋惠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4):363-371
《老子》一书之所以在政治思想史上产生长久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书中通过简明的哲理阐述,给人以政治哲学辩证法--政治智慧的启迪.这种高明的政治智慧主要是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谦恭可居上位,治国大事必须格外小心谨慎,切记不要锋芒毕露,等.这些思想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是,就其思想的深刻性、对问题分析的尖锐性而言,是有宝贵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黄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体系完整、哲理宏富的重要著作。它发端于春秋末年(由老(耳冉)遗传),成书于战国前期,是我国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哲学思维发展之集大成。它之成书,广泛吸取了前人思想之精华,尤其同《易》有着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关于《老子》同《易》的血缘关系,历来的研究者多次提到过。宋人邵尧夫曰:“老子得易之体,留侯得易之用。”(转引自陈和祥评注《老子读本·老子总论》)这里所谓“老子得易之体”,画龙点睛地揭示了《老子》对《易》的继承关系。近人李大防在《老子姚本集注·自序》中曰:“老子 相似文献
11.
对于《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的研究属于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层面上的更为客观的另种文本诠释学视界。具体考察《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特点有三:偏否定论证、超经验论证和准概念论证。三者分别表征着《老子》政治哲学思维的三重突破,即对片面肯定的突破,对纯粹经验的突破和对含蓄和比喻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论梁启超《老子哲学》的思想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4,41(4)
梁启超写于1920年的《老子哲学》既宣传《老子》返璞归真的人生哲学,又宣传佛家《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想;既将老子的客观的“道”解释为毕竟平等、不可破坏之真如,又将“有生干无”的客观过程解释为万物为妄见所生,因而将返璞归真视为灭除我见、我相而证到自然之道的过程。把佛、道两种旨趣完全不同的学术纠合在一起,无疑是学问家之大忌,但如果考虑到他是在执行思想家和宗教家的社会职责,那么,他这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3.
刘立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46-49
《老子》的道论哲学兼有本原论和本体论双重思维方式 ,还体现着中国哲学特有的“体用一原”认知方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一方面尚未完全摆脱上古宗教神话意识的影响 ,他需要从理论上寻求一种“最古老”、“最神圣”的“母性”存在 ,导致了他的道论包含了本原论的内容 ;同时 ,老子时代已经发展出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他本人那超越常人的智慧又将他的哲学带入了高度抽象的理性世界 ,使得他的道论具备了本体论的特征。老子的哲学又是以人生实践为最终目标的 ,这使得他的形而上的道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和政治道路之上 ,因而他的道论打上道德一体、体用不二的烙印。老子哲学毕竟是直观的、自发的 ,他的道是顿悟式的 ,这一超验的哲学范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用概念和逻辑把握世界的现代人来说 ,则不得不用清晰的概念与逻辑去接近老子那终极性的“道”。 相似文献
14.
魏宗禹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名著。它的思想,在历史上曾有过重大影响。解放以来,也曾进行过讨论。自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问世以来,深受学术界重视。帛书《老子》为汉初珍本,较通行本《老子》、即今本《老子》为早,从两者内容方面分析,今本《老子》显然后人有过严重篡改。对此,近来已引起初步评议,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探讨,又呈现出活跃的气氛。在这种形势影响和一些学者论文启发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想以帛书《老子》为依据,对《老子》这部书的哲学基本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与中国“女性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伟礼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有一位朋友拿着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德·波伏娃所著的《第二性——女人》问我,中国有没有“女性哲学”?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举台湾学者吴怡先生的《中国哲学的生命和方法》一书为证。在那本书中,吴先生颇有见地说,中国女性在默默中相夫教子、茹苦含辛,稳定了整个民族文化,她们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在他看来,中国男性用很多漂亮的字眼去称颂女性的 相似文献
16.
肖振常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6,(1)
中国古代哲学怀疑论究竟发端于何时,它的先驱者、即作为一个派别的怀疑论哲学奠定理论基础的哲学家是谁?世之学者至今大多无人过问此事。 有人虽然接触到这个问题,但据今本《邓析子·序》说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就断定他是怀疑论哲学的先驱。此说证据不足,未必可信。邓析,春秋郑人,《汉书·艺文志》列为名家第一。邓析之世是否形成名家立论并非可靠,但就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尹振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3)
封建社会对于“君人南面术”,大抵是说不得、看不得、想不得的。今天人们也多诟病它,以为它含有诈术,令人不寒而栗。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今天我们有了领导科学,要研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封建社会治国御臣制民用权,为什么没有它的方法和艺术呢?如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老子的君人南面术,就会承认其中含有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因素。老子的学说固然也不乏糟粕,但若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卞永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4):15-17
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入手 ,以老子对“哲学最高问题” ,即“道”的本体论的阐述作为前提 ,解读《老子》哲学的“有无同一性问题”。首先 ,本文揭示老子认识论主知的特色 ,作为世界本原、始基的“道”以及由它化生的事物与现象是可以认识的。其次 ,对《老子》哲学中关于怎样认识具体事物以及实现与“道”的绝对同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抓住老子认识论中“为学”与“为道”的矛盾 ,最终揭示出老子认识论的消除欲望、放弃实践、超越感性、止息思维、浑然与天道合一的认识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3)
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孔孟之道,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为反修防修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宣扬儒家孝道的《孝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被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儒家门徒奉为“经典”,成为反动派反对革新、反对进步,统治和奴役人民的工具。他们多次为《孝经》注疏,并刻成石碑(名曰“石台孝经”,今存于西安碑林),留作纪念。这本反动册子,曾刊印过二十八种版本,流毒甚广,我们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20.
李邦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清人魏源曾说;“解老自韩非下千百家,老子不复生,谁定之?”(《老子本义》的确,这个“谁定之”的历史积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对老子问题的研究,又是十分必要,它对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史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伟大哲人,是孔子之师,这是司马迁公正的结论。《史记·老子传》记述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