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许多专业化分工活动通过一定的结构与方式联结与聚集在一起的动态性组织 ,这种独特的结构会产生一种系统集成放大效应。企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生产性知识、制度性知识和管理性知识。企业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换的能力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一种有效率的、最有生命力的企业制度就是能提供一种合理性、激励性的制度安排 ,鼓励知识的不断创造、使用、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主流曾认为知识与权力无涉,但今天这种观点已经不合时宜.梳理现当代关于知识的权力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几个主要传统:马克思传统、知识社会学传统、尼采-福柯传统和技治-反技治传统.它们一开始就交织在一起,如今又日益相互借鉴和融合,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研究趋势.有关知识的权力研究业已积累了许多重要问题,但必须要超越对知识之权力维度一味辩护或批判的立场,朝着问题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育理念存在着一种内在矛盾,即知识观念和教育人本思想之间的皲裂,从而导致了教育领域许多问题的产生。尤其是人本思想的缺乏,造成了学生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的不对称。而产生这种内在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价值观念、传统教育理念和政府教育管理政策的失范。要改变教育的现状,应当首先着力于改变教育理念,使之更加符合教育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种哲学,既要创构起一种独特的存在理解方式和秩序建构方式,又要建构起赋予这种存在理解方式和秩序构建方式以系统阐释的知识谱系、价值系统和存在精神,前者是哲学的精神历史学,后者是哲学的知识形态学.孔子哲学无疑是一种"不具有完全知识形态"的、体现其广阔政治诉求的道德哲学:其赖以生成的精神历史学,是"变中求不变"和"不变中求变"的历史经验主义;其赖以构建的精神形态学的基本框架是"仁德一公道"理念,它统帅起了人伦主义的知识谱系与救世主义的价值导向系统,以及以血缘一政治的等级平等、独立、自由为最高精神信念,以人本、公开、持守、担当为具体精神原则,以践行、尽性为实践理性指向的存在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知识旨趣表现出操作性、直觉性及功用性的鲜明特征,而明显区别于古希腊那种思辨性、逻辑性及真理性的知识旨趣。本文追溯了形成中国传统知识旨趣的文化根源,肯定了上古巫术文化与这种知识旨趣有血缘关系,并对中国的知识传统作了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6.
晚明特殊的社会环境,从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两个方面为女性建立了相对宽松的文化生存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知识女性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会交往,其方式主要有外出游历、做闺塾师、参与政事、文学酬和等。这种交往成为中国女性独立进行社会交往的可贵开端,并沉淀成一种历史资源,由这种交往而沉淀的闺秀传统,形成代际传承,对后世清代才女、民国名媛的社会交往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乡村知识需求与社会知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允璋 《东南学术》2007,(4):111-119
乡村生存条件、生产结构变化促使农民知识和信息需求进一步产生。乡村知识和信息需求存在区位地理、农户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的差异,体现着当今农民知识需求的现实性。农民知识和信息产品获取具有自在性、被动性、潜在性、逐利性、系列化、自主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在辨析乡村知识援助的机会、质量、成本关系中,强调机会的质量至关重要。实证提供知识产品的实用性,开展服务的主动性,营造公共知识空间,提高农民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培育农民利用公共知识资源的意识,是乡村知识援助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知识财产权不属于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固有主题。若把知识财产权主题化,马克思哲学既要批判一种与共有知识相对立的思想方式,又要充实作为由“智能发动机”或网络滋生出的分享理念。以著作权为例,在知识财产权领域,黑格尔的人格知识财产权理念提供了一个被视为批判个人主义知识财产权的抽象本质的视角。黑格尔主张人格的完善是思考知识财产权和作者权的基础。马克思则拨开黑格尔把“知识”当作“自我意识”存在的思想迷雾,一窥知识财产法哲学的意识形态要义。马克思聚焦于知识的社会主义因素的议题,并重新唤起知识劳动异化理论的当代魅力。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的边际报酬递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一种区别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的新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是知识这种生产要素相对其它生产要素而起支配性作用的经济形式。知识这种生产要素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知识的这种报酬递增的性质源于创新引起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投入生产的知识所具有的非完整性 ,以及知识产品引致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种新的智能知识生产模式正在浮现。与两种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比较,这种新生产模式有弥散、多元的特征。冯·诺伊曼关于人脑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具有不同逻辑深度和计算深度的观察可以成为理解这种生产模式特点的钥匙。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看,智能知识生产模式的产出内容和组织方式易受社会因素影响,其智能特征更敏感于社会政治经济等驱动因素,因而也更需要引入科学的公共决策程序来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11.
引言 知识体系是文化背景变化和环境演变的产物,因此它们常常具有适应性。通常,我们关于知识体系的知识,要么基于外界对某个群体如何定义、规范和表达其对世界的体验及观念的解读,要么来自该文化环境内部的体验与感受。对于我们当中那些既接触了本土文化的认识论、又受过西方科学认识论话语训练的人来说,常常面临着一种困境:怎样将这两种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高度个性化和情景化、难以表达和沟通、不易被观察和了解、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创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隐性知识的管理不容忽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教育学知识型及其教育学知识转型进行了论述,阐释了教育学知识转型的依据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提出教育学知识转型就是原有教育学知识范式、形式、标准或框架被转变的过程。暗含了人类有关教育的精神理念层面、制度层面、技术手段层面的一种巨大的变化,是一种共时性的人类认识的发展变化活动,是一种对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特别倚重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4.
程光炜 《河北学刊》2004,24(5):123-127
文学史是一种知识,它的撰写与生产是权力运作的一个结果.知识-权力的关系是多重的,而且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仅是文学叙事权力对经验事实的原始关注,作为知识的文学史,还必须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重建文学秩序,确立文学史知识范畴和价值标准.因而,几乎很少有一个作家或批评家完全按照"中性"材料来叙述文学的事实,他们在强调所认同的某一文学价值时,潜意识中总希望自己的判断能被他人所接受.文学叙事,即构成了对一种权力普遍性的寻求.  相似文献   

15.
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而我们需要对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知识劳动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劳动形式。与传统劳动受资本支配和控制不同,知识劳动显现出了对资本的相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知识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支配地位、知识劳动者在价值分配上的优势,以及知识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稀缺性等方面。在高科技企业中出现的与传统企业资本雇佣劳动形式不同的劳动雇佣资本的新现象,是知识劳动对资本相对优势的集中体现。知识劳动对资本的相对优势,使知识劳动者有了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机会,影响着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经营战略,强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国家干预,并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为其向更高级的社会制度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科学知识观认为知识是普遍有效的,科学的应用是普遍知识在具体场合下的 实证,其核心观念为:一个科学领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理解,至少要做到内部始终一致 。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劳斯(Joseph Rouse)挑战这种以理论为主的科学观。他通过对科学 的实践分析,主张科学研究的局部化或境域化(contexlization),认为我们关于理论的知识 必须通过实践的、局部的把握方式来说明;科学知识的应用只能从一种局部知识过渡到另一 种局部知识,而不是从普遍理论过渡到具体例证。本文认为,实践从其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 其场景和局部的关联性。在此意义上,劳斯的新科学观为我们考查科学实践及其对我们周围 世界,甚至对我们人类自身的理解,无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理解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奥塔认为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叙事知识,二是科学知识;叙事知识由自身确定其合法性,而科学知识则通过西方哲学确定其合法性。当科学知识日益逼近叙事知识并挤压叙事知识的时候,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它事实上是在借用叙事知识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利奥塔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科学知识的说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后现代社会需求对科学知识的合法性进行新的界定;既不能把对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当成是科学知识的合法性,也不能用性能标准去说明其合法性,而必须把“谬误推理”当成科学知识的新的合法性标准。利奥塔有关知识的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反映了当今科学发展的状况,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制度创新的动力来自人类知识进步的推进。世界不断变化使现存知识逐渐失去其有用性,而专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使知识趋于个性化,因此不完全知识始终存在。制度能够通过有效集合知识来克服这一不足,同时,制度可以通过激励竞争来创造层次更高的知识。转型过程是一个学习、更新、积累、提升知识的过程,当今中国推进转型的制度创新没有什么比学习、提升知识更重要了。我们倡导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学习接受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是我们推进转型必不可少的知识成本。把转型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来看待,增加我们对知识的投资,可以减少转型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论创新知识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创新知识生产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创新知识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创新知识生产的动力是生产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创新知识生产是围绕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是主动创造、不断更新的过程;创新知识生产根据知识的属性与种类,有不同的生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