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认真分析了影响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原因,积极探索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现阶段,教育资源的律设已经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资源建设从早期的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到现在大力开发软件及软硬件并重.最终要达到软件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并重的理想状态。在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质量工程”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尤其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对“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方式”缺乏足够认识,致使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好坏,对于能否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昌平区是北京市的郊区,从2002年开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和研究,经过三年时间的摸索,尤其在以课题带队伍、促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该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和发展以智能化教育工具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能力,并使它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走进校园与教育结合、服务于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信息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人才更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来说,互联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如果互联网运用得好将极大地推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互联网运用不好,将对高校的教学产生极大的阻碍。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思想政治互联网教育的出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为辅助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湖北教育信息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优化配置,推进较发达地区优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的输送,将逐步缩小我省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距、让更多、更广泛的人群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区域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巫山职业教育中心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三项重点目标任务,以及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两项重点工程,建立完善了学校校园网和数字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应用环境,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现实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已经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校作为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然要求党校教员的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所有这一切都对党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干部教育事业应对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干部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课程建设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进行有机整合,文章建议从师生角色转变、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程网络资源库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将移动技术引入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日益深入,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的紧迫任务。然而,在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都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采纳价格低廉、性能良好、使用便携的新型数字化设备来支持教学创新成为未来教育信启.化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资源极度匮乏,严重阻碍了甘肃教育的长远发展。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师资培训,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及时把握甘肃教育信息化现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于甘肃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时代是信息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其主要思想是实现资源共享,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新的要求。本文对当前阻碍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在过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其相应的特点。如何构建21世纪初的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教育成为热点话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思想等成为教育人士关注的焦点。作为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密切相连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推广。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一种优良的教学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及时反思,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思想仍具有潜力来开拓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支撑智慧教育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为建设新型教育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持。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资源是推动信息化教育改革与构建全新教学模式的前提。但新型教育资源在建设中仍存在缺少关注、缺乏沟通和技术等问题,在以后的资源建设中要以优化教学模式为出发点,明确资源建设方向,将智能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新型教育资源建设。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资源建设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与教师和学生有着最直接和最密切关系的是资源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环境,如何建设、组织、协调、整合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它们,实现其整体最大效益,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最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常州地区启动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目前,常州地区的信息化环境基本满足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需要;拥有一支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较好的师资队伍;大力开发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缺少在国内有影响的品牌。“十一五”期间,常州地区提出了从关注个别学校转向关注区域联动,力求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规模和效益,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多媒体电脑室、语音室、校园网、城域网……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事实上,很多功能场室、城域网、校园网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这些投入并没有给教学带来多大改观,反而成为了学校里的“花瓶”摆设。如何能有效地连接起“应用”与“建设”环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者们所关注的课题。 “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是广东省为解决这一课题提出的新思路,即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使用水准。目前这项活动已在广东得到迅速普及与推广,广东教育信息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应用特色”。  相似文献   

19.
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科学发展观视域之中考察,其实质是探讨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问题。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外部时空境遇和教育理念陈旧、教育内容空泛、教育方法单一、队伍素质较低以及理论研究所面临的危机等自身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问题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内容、提高教育队伍素质、推进教育理论研究新发展,以回应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之一。而要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实现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只有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最终实现高校的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