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四言的平仄组合随意灵活,有16种模式。因为平声轻、仄声重具有不同的音质,所以两者组合的模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旋律节奏。该文从平仄的产生、平仄的轻重入手,分析了《诗经》四言的音律效应。  相似文献   

2.
《诗经》的四言句式与周代诗歌的四拍式节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严格、详尽统计的基础上 ,论述《诗经》中四言句和杂言句的比重 ,从而认为 :《诗经》整齐划一的四言句式的形式 ,主要是受了内容之外的与节奏有关的强大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4.
论古诗四言句式的源起与感觉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诗经》、《石鼓文》原始、实物史料为论证根据,将现代心理学的记忆理论作为主要参照系,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了古诗四言句式的源起与人的数觉、感觉记忆之间客观密切的关联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探讨,取得了如下几点初步认识:一、四言句式与数觉阈限(数4)共有同一个渊源;二、并与感觉记忆模式相一致,三、史前古诗诗体句式不会超越四言句式;四、四言句式作为考证、评判史前古诗的一种实用性强、可操作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汉语诗歌句式的构成和演变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经》、楚辞、五七言诗、词曲以及现代格律体新诗的主要句式的构成和演变有如下规律:汉语诗歌是由歌诗向诵诗发展的,诵诗的节奏才是诗歌语言自身的节奏;这种节奏主要由句式体现;句式主要由双音顿构成;句式以包含三顿数和四顿数为适宜;句式适宜以音数较少的音顿结尾。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是赫然耸立的两座丰碑。《诗经》主要是北方中原地区的作品,语言质朴,以四言为主,反映了北方语言的特色,可谓北音的代表;而《楚辞》是南方楚地的作品,语言形式上突破了四言的藩篱,形成一种长短不齐的“骚”体,句法参差错  相似文献   

7.
句式是诗歌文本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诗歌文本形式特征基本性状的直接、基础的形式构件。古诗句式,由于其长短不同,韵律节奏不同,形成不同的形式意味。本文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古代形式批评资料,认为二言质木啴缓,声音和色泽皆质朴;三言句式径直而端正;四言句式优游委婉;五言质朴、亲切、安恬、平淡天真;六言句式甘美妩媚,呆板少顿挫斡旋;七言华美、庄重、敏捷迅疾、浩荡慷慨;八言句式较六言更为呆板;九言句式字数繁多,没有充沛的气势的驱动,繁多的文字反而会成为累赘,很难浑然一体,成为四言与五言的简单叠加。四言、五言、七言是古代诗歌的主要句式。齐言诗中七言是古代诗歌容量最大的句式,八言、九言、十言、十一言和十二言,鲜有感人至深的诗作,只有特殊语境存在少数有感染力的诗句。  相似文献   

8.
分析《诗经》中的语料,可以发现其中至少有15首诗21处运用了列锦修辞。虽然这些列锦修辞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但是形式多样,不少模式被后来文学作品所继承。其它先秦歌谣里面亦出现列锦修辞。列锦的起源与初步建立当为先秦时代。根据谭永祥先生给“列锦”的定义,单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单独成句算作列锦修辞是不妥当的。根据《诗经》中列锦修辞的数量和模式、《诗经》的来源和作者、《诗经》中某些列锦文本分析,《诗经》中的列锦修辞当为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9.
汉语四言句式略论孙建军四言句式是文言文中最习见、最常用的句式之一。四言式曾是早期韵文的主流,对古代韵文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及骈文乃至散文,成为古代汉语中最具特点及优势、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句式。一、四言句式的形成四言句式的广泛应用最早是在诗歌...  相似文献   

10.
四言诗以三百篇为极致。四言既衰,五七乃兴。西汉乐府歌谣,则五七言诗之先驱也。今检寻事迹,略明流变如次: 考三百篇虽不尽四言,而实以四言为其主要句式。此类句式,大体又可区为二种。一种杂有虚字,一种则无之。此二种句式,后经变迁,渐趋分化。前者词赋承之,后者则成为汉以来四言诗之唯一句法。而儒术既尊,三百篇渐由文学而进为圣典。故汉人作四言者,亦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辑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805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由于《诗经》语言精炼形象,且其中大多数诗以四言为主,因此一些诗句经过人们长期传诵或改造后,已成为大家所熟悉或常用的成语。本文就源于《诗经》的成语作些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颂具有以“颂”名篇,内容上以褒述帝王功德、祖先事迹或赞美人物、事物为主,形式上以四言为基本句式,艺术风格上崇尚典雅清丽、华腴丰缛等鲜明的文体特征。考辨现存先秦文献,《诗经》“三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颂》从音乐而得名。《管子》“国颂”及《庄子》“有焱氏之颂”冠以“颂”名而非褒美的韵体颂文。屈原《橘颂》作为第一篇以“颂”名篇且题旨颂美的作品,在颂体文的形成发展中具有开创性。《橘颂》不仅在内容题材上将歌颂对象扩展为“细物”,通过歌颂具有高贵品质的物,来寄托作者的志向与情感,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格式,赋予四言句式以新的生机,从而奠定了颂体的基本特征,标志着颂体的正式形成,对后世颂体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述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取法、借鉴。文章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是形式上的取法借鉴,《诗经》多为四言,而嵇康诗歌最突出的部分亦是四言诗,文章着重探讨了嵇康钟情于四言诗的原因;其次是语汇、句法、章法等方面的取法借鉴;第三是表现手法的学习借鉴,主要是比兴手法,嵇康加以创造性运用,形成了自己四言诗独特的艺术蕴涵和魅力。最后提出,嵇康诗虽然取法《诗经》甚多,但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受汉代发达的经学影响 ,汉代文士形成了以《诗经》四言体为准则、以诗歌教化作用为目的的审美期待。在这一期待视野的拘囿下 ,汉代文人诗陷入了模仿因循的困境。但随着诗歌革新要求的呼唤 ,张衡的诗歌创作逐渐与汉诗的期待视野拉开了距离 ,最终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五言诗和七言诗  相似文献   

15.
近读杨伯峻《诗经句法偶谈》。其中提词:“《诗经》的句法不能和一般散文同等看待,”对此颇受启示。《诗经》的语法现象相当复杂。机械地用先秦散文习见的语法特点去研究《诗经》,就象用唐宋散文的句式阅读唐宋诗词一样,必然是隔靴搔痒,难奏其效。众所周知,《诗经》是以诗歌形式记录的先秦文献。所  相似文献   

16.
四言句式是观察早期文学生成的重要视角.《周易》作为重要的早期文本,其卦爻辞中大量出现四言句式,表现出四言句式使用的自觉性.从其四言句式的内部结构和节奏看,其通过叠音联绵、虚词使用等方式,基本确立了二二节奏;从四言句组看,从二句组到五句组都有出现.有的按照义脉贯通式行文,有的则能按一定结构层次形成句义单元.总体看,追求平...  相似文献   

17.
节奏与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演变刘焕阳中国古代诗歌以产生的时间为先后,基本上是按照《诗经》、楚辞、古诗、律诗、词、曲这样一个顺序排列的,从构成各种不同诗歌体式的句型音节来考察,则呈现为这样的一个序列:四言、杂言、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长短句。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四言诗内容集中,主要表现其家庭、田园生活及对人生和时运的思考,其艺术特色表现为流畅自然的句式,生动新鲜的语言,情、景、理的高度统一和对偶的精妙。在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上,陶诗是对诗经体的学习、继承、综合与发展,代表了四言发展的新方向。从陶渊明四言诗与嵇康四言诗的比较来看,两人都善用比兴,但嵇诗峻切清远,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对《诗经》的研究上,历代都有著述,但大都侧重于词义的训释上,对其句法还缺乏研究。本文试对《诗经》“名+是+动”这一句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名词+是+动词”这一句式,在《诗经》中较多,据统计有七十多个。对这一句式,前人大多未有论及;有的虽已论及,但多认为是宾语前置式,这无疑是片面的。因它不完全是宾语前置式,具体来说有三种用法: 一、“主语+是+谓语”式 在“名+是+动”句式中,名词作句子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有诗共一百零五篇。《诗经)战争诗主要在“大雅”和“小雅”中。二雅战争诗主要包括规、雅》中的《六月》、《出车p、《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