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文化概述后现代(Post-morden)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著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已进入“后工业社会”(或称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思潮涉及的理论观点和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和复杂,但是他们大多对“现代”知识的合法性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后现代思潮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关于后现代思潮的概念,学术界一般认为,后现代艺术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包括后现代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等在内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它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文学具有独有的意识形态和发展内涵,故而,女性诗歌在的发展和兴起,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体系的发展兴衰,其实质更与社会的发展和思潮的更迭息息相关。而针对女性诗歌的发展,笔者认为,其大规模的兴起,与西方后现代文学理论思潮的植入,不得不说是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DV影像记录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文化思潮、哲学观念密切相关。所以,随着世界哲学观念、文化思潮不断的发展.艺术创作自然会呈现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特质。文中将以DV影像为典型.阐明后现代思潮对DV记录影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以当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为背景,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影响。首先,对后现代文化思潮和青年亚文化的概念、特征做出界定与辨析。其次.对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后现代取向的形成动因和表现形态进行揭示。对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分别从文化冲突论和文化生态学两个不同视域展开学理层面的分析。最后,对构建21世纪中国青年新文化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下,似乎把侃谈"后现代主义"的任何问题当成是一种时髦之举。一批自认为后现代主义能人在大谈后现代主义表象之上取舍、褒贬之见而无视后现代主义客观存在的学者们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伪学说。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定层面上无法回避的变革、取代上敢于面对、正视现实,积极引领中国未来传统发展,翘首以待后现代主义思潮预演中国"后现代"之传统。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源于欧美的一种新文化思潮,旨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评和扬弃。我国学者将后现代思维的特征概括:怀疑和否定的思维特征;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非中心性、异质性的解构策略;反思、批判现代性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对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思想也给正处在变革和发展中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带来影响和启示。一、师生地位趋  相似文献   

8.
交织的张力——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青年价值冲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涌入,当代青年正面临着同一时空下传统、现代、后现代思潮共存的状况,而三种思潮相互交织形成张力,构成了当代青年的价值冲突.本文从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放逐理想"、"多元论与差异性"、"责任的消解与去中心化"等几方面的特征出发,阐述它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冲击与影响,并提出对青年价值重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以往文化形态的社会新型文化,具有形式通俗性、载体科技性和商业消费性以及后现代思潮倾向性的特点.本文结合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众多大众文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产品,分析了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变及其对青少年人格形成与社会化进程存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魁 《公关世界》2008,(4):43-45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和深刻的变化,以至于人们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与启蒙运动以来矢志追求的“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后现代”时期,从而围绕这一重大的社会转向和深刻的社会变化,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思潮。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格里劳所说:“如果说后现代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代思想界一度盛行的后现代思潮,可以被看成是对"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批判、反思和突围。后现代主义思潮包含了整个西方思想和文化非理性、启蒙之外的另外一个真实面向与可能。我们抛开文化批判、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不论,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早在现代性最"根深蒂固"的经济领域,对增长瘾、增长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率先提出"零增长"的可能性,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学习。尤其许多后现代主义者借鉴了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资源,对于生态经  相似文献   

12.
从思想领域培植我们的现代根系 李振 西方现代思想界一度盛行的后现代思潮,可以被看成是对"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批判、反思和突围.后现代主义思潮包含了整个西方思想和文化非理性、启蒙之外的另外一个真实面向与可能.我们抛开文化批判、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不论,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早在现代性最"根深蒂固"的经济领域,对增长瘾、增长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率先提出"零增长"的可能性,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出于反思"现代性"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目前已经发展成"带有西方色彩"的全球性社会思潮。它反对理性主义、整体主义、中心主义,主张多元价值取向,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否定的全面性与不彻底性、价值取向的无中心性、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行为表现的随意性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青少年的天性成长,但也往往易于模糊青少年的是非判断标准,侵蚀青少年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诱使青少年养成享乐主义的生活习惯。为此,需要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对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研究、加强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领网络与大众传播方向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叙事疗法作为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一个主流疗法,它去掉了传统上把人当做问题的治疗观枷锁,通过"问题外化","丰厚特殊意义故事","改写故事"等方法,视来访者为他们生命的主人。本文主要简单地比较了叙事疗法与传统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与时代背景互动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一些有关现代与后现代的基本理论问题。后现代理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复杂的社会变迁的产物。这些杜会具有非组织化、知识化、身份认同分离化、知觉影像化等特点。后现代理论正是基于对这些变迁的理论认识,重视对文化、话语、大众传媒的研究。经过去伪存真,后现代理论是可以对社会学的理论批评、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社会20世纪6 0年代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提倡去中心,强调差异性,鼓励多元化,推崇平等对话。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可避免地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招聘带来影响。结合2010年对广州大学城400家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后现代视野下择业创业理念重塑的论述,剖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变化,提出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三方在毕业生素质培养方面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葛南  张传宏 《现代交际》2013,(12):57-57
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入手,对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的“戏仿”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中的“戏仿”现象蕴藏着一股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艺术生命力。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帮助文学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美国文学发展趋势,尤其是对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使研究人员和读者对美国后现代文学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颜 《职业》2016,(32):102-103
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态,在我国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但由于高职学生的鉴别力不强,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作为高职德育一线的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现状和规律的研究,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科学地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各种当代社会思潮,使有利的思潮促进其健康成长、学习,同时规避不良社会思潮的侵害.  相似文献   

19.
研究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影响对于新形势下使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近10年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当代中国社会对青年有较大影响的思潮主要有新儒家思潮或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历史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此外还存在诸如后现代主义思潮、女权主义思潮、反全球化思潮、消费主义思潮等对青年影响力稍小但绝不容忽视的思潮。当代社会思潮深刻地影响了青年的信仰和价值观,导致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变迁,影响青年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而在这些过程中青年接受社会思潮影响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青年思想引领主要有思想绝缘法、对象研究法、武器强化法和能力培养法。现有关于社会思潮对青年影响的研究存在着过分侧重定性研究和消极影响、到底如何影响是"黑箱"、研究成果呈现结构失衡等缺陷,需要针对这些缺陷寻找相应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生活方式是在世纪之交风起云涌于中国大中城市、受到在经济生活中崛起的与都市白领家境优裕的青年大学生所热衷于迷恋的一种日常生活观念与行为倾向.究其根源,它萌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社会,是在广泛而深刻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迅猛影响下在资本主义社会所风行的一种反权威、反传统、反束缚的日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