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雪梅 《学术交流》2008,12(5):180-182
所谓信息生产力,是指信息劳动者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手段作为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通过对信息的创造、采集、处理、使用等方法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获得新的信息产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突出速度与效率的条件下,信息才逐步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逐渐从生产力诸要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存在的形式,成为信息生产力这种新的质态.它具有形态的转换性、强烈的渗透性和快速辐射性特征.作为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它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以优化,改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素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极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与我国当前的几个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人们对它的传统理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现实问题产生了矛盾 ,从而引起理论界对劳动价值的再次讨论。在总结当前讨论的主要焦点的基础上 ,得出劳动的形态应从体力劳动为主转向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具体分类还应区分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观点。对于价值源泉问题 ,作者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概括出四种观点 ,针对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分析了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等问题的矛盾 ,升华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武晟 《探求》1996,(Z1)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并把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作为全部历史观的基石。20世纪末期,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概括地说,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使 人们对生产力结构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长期以来,人们对生产力的结构只是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上去理解,在理论概括上忽视了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因素。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结构问题时,既谈到劳动者这个人的要素,又谈到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分工这些物的方面的要素。同时,他还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结构要素应包括:主体性要素,即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客体性要素或曰实体性要素,即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生产资料;结合性要素,即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主要指生产分工与协作方式,以及劳动的组织和管理;渗透性要素或智能性要素,即渗透于上述三种要素之中并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关系的原理作了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已经突破社会制度的限制走向趋同。但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它而刻意追求它。将不断摆脱自然和社会的束缚,争取人的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做为终极目标,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一、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人的解放和发展 确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客观上把生产力发展动力的理论研究提到重要的位置。迄今为止,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的理论有三种主要观点: 第一、生产力的系统发展论:他们把生产力看做一个由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在日益强烈地经受着新科学技术浪潮的涌动与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等,已经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新科技群。这个高新科技群的涌动和冲击,必将是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力质变的狂飙时代。其威力所至,也必将对所有国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发生深刻而强烈的影响。为此,自目前起,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它的严竣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党及时作出了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公正的确切的评价,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在总结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经验的时候,进一步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提法,要比“也是生产力”,“潜在形态的生产力”的提法,无疑在认识的深度上前进了一大步,是对科学技术应有地位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具有管人、管物和管事相结合的特点,那么,以人为本还是以物或事为本管理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人为本进行管理。一、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的运动过程中,人的劳动能力的强弱及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高,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就高;反之,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低。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从本质上讲,生产力的运动、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结果的物质产品,实际上就是人的劳动的物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结。所以,在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7.
一、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的高度总结概括。首先,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和智力在不断地渗透到生产力的其它基本要素之中。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的劳动力。科学技术的因素渗透到生产设备、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和商品消费各个领域。其次,当今世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充分肯定和一再重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论断。这是他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而得出来的新结论。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毫无疑问,它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59-65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有着鲜明绿色意蕴的科学理论。自然物质条件是劳动合成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而且在其构成要素和物化形态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它本质上是作为要素被劳动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扩大自然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为发展生产力而滥用和破坏自然力的倾向,合理的农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这是由资本的逻辑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中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且使土地肥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递减。深刻领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生产力的内容,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二因素论”,即生产力只是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构成的,所概括和反映的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生产力。“三因素论。比“二因素论”前进了一大步,它反映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三因素论,同“二因素论”一样,也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因而它所反映的也只能是抽象的或可能的现实生产力。“三因素论”虽然表明人们运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力,具有其作用的对象和被吸收的载体,可能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工具和劳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恩主义经典作家所使用的生产力概念都很多种,其中“生产力”是一个总体概念、一般概念,“劳动生产力”则是生产力的本质形态,它规定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而其它许多关于生产力的概念,诸如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科学生产力等,都只是劳动生产力的转化形态或具体形态。因此,只有弄清劳动生产力这一范畴,才能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根本涵义、构成因素,运动规律等,并把它作为逻辑起点和主线,展开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劳动是考察生产力的出发点 生产力经济学研究财、富生产的一般社会形式,即研究各个社会的财富创造、获取的普遍形式及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建构了科学技术理论。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科学作为智能要素渗透生产力基本要素的事实出发,关注到现代科学已决定了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拓展途径,视科技进步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而且指明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途径。本文还阐述了该卷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战略思想的基本思路:一是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二是要不失时机地向世界高科技领域进发,三是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一百多年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中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制定的跨越世纪宏伟蓝图中,则明确地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首要因素,它已成为经济腾飞、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不仅如此,如果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考察,那么,我们还可以说,科学技术还是实现社会财富增殖的主要手段。人类社会走过的历史轨迹说…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生产力是历史生产力的延续和发展,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当代生产力又不仅仅是历史继承的产物,它还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生产力之间的互相渗透、交融和混合。历史继承的生产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随着世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随着交通运输、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生产力发展中的融合、渗透、混合的成分就越来越大,继承的成分就越来越小。在我国近现代生产力中,这种移植的影响与日俱增,以不可阻挡之势改造着我国生产力,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流形式。因此,在考察我国封建手工生产力时,必须清醒地把握这一历史继承性的局限性及其趋势。过高地估计这种“继承度”往往是有害的。尽管如此,考察我国封建手工生产力的特点及影响仍然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赵景峰 《学术交流》2002,(5):105-109
网络社会的本质是建立在信息和知识的快速传递与链接共享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态 ,其运行机制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社会信息的传播、选择与使用的方式和途径朝着网络最大化的方向运动与发展 ,以促进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网络时空中得到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网络社会在劳动性质、劳动方式、劳动形式、劳动用工制度、劳动报酬的确定方法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 ,政府、企业、劳动者必须采取正确的策略 ,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和行为调适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不仅取决于资金、能源、管理,更取决于科技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基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谁想在21世纪的经济与科学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谁就必须拥有强大的跨世纪人才队伍。邓小平说:“我们要实...  相似文献   

17.
一、英明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在研究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社会改造和科学技术革命——这是异常活跃的、飞速发展的现代历史过程的两个相互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面。只有把社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两者统一地加以考察,才能正确地理解两者的最深刻的特点。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发展中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今天正是由于科学技术革命而特别剧烈和活跃。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的发展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技术理论的重要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和实践,尚有许多不全面、不科学、不正确的地方。因此,全面、准确、正确地阐述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的供给主要受到总人口规模变动、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以及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的决定。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北京市劳动力供给以及三个主要决定因素历史变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解方法,定量计算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三个因素在北京市劳动力供给量变动上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发现,在整个90年代,北京市总人口规模增长对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很大,但从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了近年来北京市劳动力供给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相对影响程度不太明显。今后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这三个因素各自的变动趋势与大小,更取决于它们作用的相互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