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焦延寿,一位至今尚未进入中国文学史的汉代杰出诗人。他书写了西汉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诗史”,一系列“写实主义”诗篇使他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承前启后者,开唐代杜甫“诗史”之先河;他有大量创获的寓言诗、哲理诗,为丰富诗歌的品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焦氏是自屈原之后,中国诗史上第二位有名的重要诗人。研究中国诗歌发展史必须深入研究《易林》,这是对诗歌发展似乎中断了的西汉时代绝对必要的联缀,是对魏晋至唐宋诗歌发展另一个潜在渊薮不可忽视的挖掘,中国文学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一片空白必须弥补。  相似文献   

2.
虽古有“文无定法”之说,但作为一种流派的文类在总体表达策略上应有类型化的趋归。现代主义诗歌在写作技法上大体有“四化”的律求。1、抒情主体客观化。现代主义诗歌是主智的诗歌,在写作思路与表现技术上,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艾略特主张诗歌要尽量驱逐情感。徐迟提出‘将情的放逐”。金克木干脆把现代主义诗歌称为“新智慧诗”,即不同于以往的以形象来说理的哲理诗而是在象征性意象的营构中凝聚并化人诗人‘精智合一”的哲理思考。如卞之琳的《投》:“独自在山坡上/小孩儿,我见你/一边走,一边唱/…  相似文献   

3.
一个名叫席慕蓉的蒙古族女子,她的诗歌风靡当代台湾诗坛。她的诗,正如她自己所说,是“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交织的结晶;富于抒情而蕴于哲理。本文介绍了诗人的三首短诗,短则短,却可以隐约窥听到她在诗歌道路上吟韵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宋人哲理诗的巧妙和方法是大大有别于西方哲理诗的“中国式哲理诗”的新样式,它以“哲理之理”和“事理之理”入诗,使得诗歌突破了“以情动人”的唯一表达模式,实现了“以理服人”的含蓄化,这是宋代诗人才气的表现,也是他们在唐代诗歌艺术巅峰面前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历史进入新时期以来,朦胧诗,后朦胧诗,新潮诗,后新潮诗,先锋诗,第三代,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毫无疑问,诗人们的探索精神应当肯定,20多年来也涌现了一批优秀诗篇。但是,不少诗人、诗作者在强调诗歌的艺术本体,也强调诗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忽视了诗与社会、时代的关系;在重视向西方现代诗艺学习、借鉴的同时,忽视了向祖国优秀古典诗艺的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诗魂,这样孕育产生——《有的人》探魅崔石岗臧克家的哲理诗《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写下的第一首诗,也是一首登上了高峰的诗”①。它以深邃的思想力量和隽永的艺术魅力叩击着读者的心灵。这首诗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两种人的描绘...  相似文献   

7.
在杜甫诗歌的接受史上,对其诗歌“难度”的指认由来已久,但相关研究和诠释尚不多见。事实上,杜诗之所以难读,盖因其诗中有“学”,诗中有“道”,诗中有“神”;这三点,恰好对应着杜甫作为学者、儒者、诗人这三种文化身份。学者杜甫虽不以经学立身,却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儒者杜甫的圣贤志向和醇儒抱负,成就了杜诗的思想深度和诗学高度;诗人杜甫则“经学与诗学并重”,通过“以《诗》入诗”“经史并用”“以道运诗”的诗学创造,开出了一个崭新的“诗世界”。杜甫的儒教信仰和儒道实践,是他的诗歌获得“神理”并被后人师法的关键;而杜诗的“经典化”之路,因为伴随着中唐儒学复兴和北宋理学奠基的全过程,故而比任何一位古代诗人都更具“经学化”的内涵和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一诗的开头写首:“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尽管这个“我”总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在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个“你”却始终伴随着“我”,歌唱着《我自己的歌》。在惠特曼之前,从未有哪个美国诗人像他这样如此重视过自己的读者。文章从诗人戏剧性地表现“我”与“你”的关系中,探讨这首诗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创作特点,从而窥视美国现代长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吕亮耕重视诗的艺术技巧,却不赞同“唯技巧论”。他的诗作,意象鲜明、生动、丰富;语言清新、洗炼;他不但是在诗坛上不断地探索诗艺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少有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主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诗歌本质论;诗歌的社会作用与诗人的社会责任论;诗歌语言论;诗歌技巧论;诗歌风格论;诗歌创作论  相似文献   

10.
诗人的修养     
诗人要想写出激动人心的诗篇,必须有很好的修养。 马克思说:“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愿意影响别人,你就必须是一个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诗人是创造艺术品的人,是用诗歌这种艺术品去促使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所以他必须是很有修养的人。“诗人的教养越是高,思想在他诗里的表现就越是明朗和完整,它和内心感情的结合也越是紧密。”诗人有很高的思想修养,他的见识才能超出同时代人的水平,他才能对每个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这  相似文献   

11.
论穆旦的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穆旦的诗王泽龙九叶诗人唐堤称道他的诗友穆旦的诗“有着最鲜明的现代诗风”与“最深沉的哲理内涵”.而且是九叶诗群中“流派风格最浓烈”的诗人。[‘j穆旦以他坚实的探索实绩.代表了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四十年代穆旦共出版诗集三部:《探险队...  相似文献   

12.
正象笔者在自己撰写的《弗洛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一文的结语中所提到的那样,弗氏短诗哲理思想的研究仅告一段落,本文拟作续篇就其做进一步的纵向透视。 诚然,并非每个诗人都能写出哲理诗,更不用说情理融合的哲理诗了。对弗氏诗的哲理的具体内容已进行详尽的解剖后,细心的读者兴许会问究竟其惊深的哲辩思想缘由何处。因此,对哲理的根源及表现做一番探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诸葛大名垂宇宙”。自汉末迄今,评论诸葛亮的文章和诗歌极多。从诗歌说,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歌咏诸葛亮的诗篇数量既大。质量又高。杜甫以人物为题材的诗歌,同时的人,他怀念李白的诗最多;而不同时的历史人物,则他怀念诸葛亮的诗最多。杜甫之于李白声气相通,交谊素重,同为当时出类拔萃的诗人,倾慕爱惜,发为诗篇,篇目既夥,情感至深,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杜甫之于诸葛,生不同时,政事、文学又各异其途,但他对诸葛亮景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祖国是诗的故乡.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长廊里,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吟诵那些脸炙人口的诗篇,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代诗人们心灵的震撼;而最能拨动我们心弦的,则是在这些诗篇中激荡着的爱国主义情感所鸣奏的旋律.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光耀干古的爱国诗篇.其实.不仅是《离骚》,屈原的诗,哪一首不袒示他痛苦而高洁的灵魂,哪一篇不浸透他忠贞爱国的血诚!“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抽思》)因思念祖国,短暂的夏夜.在诗人眼里如此漫长;因眷恋家园,诗人的梦魂一夜间竟返乡多次.“鸟飞返故乡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鲁迅宣称“不喜欢”诗歌的原因入手,分析了他的诗歌趣味。指出他并非不喜欢诗,而是有其评价诗的独特标准。除了强调“真诚”与“深切”外,他的诗歌趣味还与其人生体验和所受的诗学熏陶有关。因此,他对新诗的评价也与众不同,只有殷夫与冯至两位诗人得到过他的高度评价,他喜欢殷夫,是因为他赞赏殷夫的真诚和以身殉道的勇气,赞赏他“摩罗诗人”的气质;而他欣赏冯至,则是因为冯至对“真与美”的体验,契合了他的生存体验与艺术趣味  相似文献   

16.
“诗以道情 ,道性之情”是王夫之诗学的重要命题 ,他从表现内容与客观功用 (特是“或可以兴 ,或不可以兴”)明确作为文学的诗与非文学的经史著述、实用文章的区别。从诗歌创作诗人以情感为心理动因、以情感为主体表现内容 ,作品产生“兴观群怨”作用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为基础 ,阐明诗歌抒情本质特征。以“心宇”强调诗歌创作情感的纯化 ,诗人品格的提升 ,以“心旌”强调哲理入诗必须情感化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的诗歌中,有四道属于“剥体诗”。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鲁迅以古代的名人名篇作母体诗,“活剥”,百制作出肃体诗。母体诗与剥体诗之间的共同性和可比性,是产生新的诗篇的必备条件;在相同中求新异,更是剥体诗的创造性所在。鲁迅的剥体诗现实针对性强,语言上白杂糅,通俗、诙谐、讽刺锋芒逼人,它兼具杂和政治讽刺诗的特点,是众多诗歌品种中颇有风格的一类,鲁迅未曾料到,他的某些诗篇成了被剥的母体诗。  相似文献   

18.
在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盛唐诗坛,一位天才的诗人带着他银河落九天般豪迈雄壮的诗篇走上诗坛.他的诗,仿佛是一声声震响诗坛的春雷,向盛唐这个气象恢宏的大帝国宣布;一位独具异彩的诗人步入了俊才云蒸的时代.他就是诗人李白.他的诗,令人目骇神摇.古人认为他不食人间烟火,诗歌迷离惝恍,不可究诘.今人则认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笔者认为,李白并非云端里飞来的诗人,而是盛唐诗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李白诗歌的风格固非一  相似文献   

19.
E.E.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现代实验派诗歌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行断意连.他独特的建行方法、标新立异的模式和风格使他成为视觉诗的代表,他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画诗”的美誉.本文将依据陌生化和神话原型分析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正是春天》这首诗,充分领略这位标新立异的诗人如何将其立体派绘画思想融入这短短的诗篇之中,利用陌生化原则和神话原型使诗歌呈现出完美的春天图景.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诗探索》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拙作《矛盾重重的诗篇》,在肯定了“小川同志是第一流的诗人”、“他的诗将永远载入新文学史册”、“《团泊洼的秋天》是小川最成熟、最优秀”的诗篇的同时,对该诗第二部分以“四人帮”时代流行的社论语言入诗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