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柯是文化哲学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人类的形而上学”提出了文化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对文化哲学在 19世纪至 20世纪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考察维柯的“人类的形而上学”为个案,考察了维柯“人类的形而上学”的主题思想,分析了维柯的文化哲学本体论问题及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文化哲学的本质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马克思在18世纪40年代就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在这个观点中,马克思为艺术所规定的历史任务是“按照美的规律建造”,认为,只有具备了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人类,才拥有这种建造的特性。18世纪50年代,在马克思对人类基本活动类型作出全面的界定时,马克思坚持了这一观点。在我看来“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与“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在内涵与外延上如果说不是完全重合,至少也可说是完全相通的。对《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读解告诉我们,马克思所讲的这个建造,既要按照美的规律重新安排外部世界,又要按照这一规律重塑人…  相似文献   

3.
论组织、组织效能与组织领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的社会里,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知识化,人类的各种活动更多的依赖于组织。组织存在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人类活动的好坏与组织活动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研究人类活动与组织活动的内在关系,对搞好现代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组织、组织效能与组织领导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加以分析和探讨。一、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组织作为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必须有其共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任何组织都有其适用性。巴纳德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二人或二人以上,用人类意识加以协调而成的活动或力量”。他所强调是…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的学人谈人文,焦点似在经济、科技和人文的关系上,所要解决的,依然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人文价值等问题。确切地说,20世纪是人类文化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同时也是最糟糕的一个世纪。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电脑、激光、核能、航天飞机……,无一不在显示人类控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不是梦想。古人所谓“与天地参”,其意境也不过如此。而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对抗在本世纪也空前惨烈。人类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部发生在20世纪,人对人的杀戮无论在…  相似文献   

5.
管理,作为人的一种目的活动,是自有人类的社会生活以来,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再没有比它更普遍地存在的活动了。管理是人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使活动系统有序的活动。从管理活动的这一内涵不难看出,管理源出于人类的一种需要——“为实现既定目标”。换句话说,人类之所以要对自身的活动进行管理,管理之所以具有能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相伴随的渊源历史,管理活动之所以能普遍地存  相似文献   

6.
一 评价性认识与反映性认识的基本区别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的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就在于“他不但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而且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亦即“为了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如果人类不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样”,不知道自然物的性质或规律等等,那就不可能“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就会处处碰壁;同样,如果人类不知道客观事物“是否有价值”,不知道哪种自然物对人类“有用”,那就谈不上“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类的活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换句话说,自觉地追求着自身的现实需要的人类认识活动,一开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生态美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中,在价值立场上存在着“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的根本分歧。然而这两种价值立场未必是根本对立的。对“人类中心论”应当进行历史的反思与辩证的分析,绝对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论”都是不可取的;对“生态中心论”同样有必要加以辨析,绝对化的“生态中心主义”立场也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还是需要回到马克思的立场上来,即寻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或实践活动的基本价值立场,也应当是当今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8.
作为行政学理论大厦基石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对20世纪的行政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产生以来即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与批评,对其非现实性的诘难始终是行政学成长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在准确解读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思·韦伯“理想类型”含义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政治与行政二分是行政学研究的“理想类型”,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虚构,其方法论意义在于使行政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建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处理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即生产实践;二是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准备性的活动,即科学实验;三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过去长期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我认为,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把阶级斗争说成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确切的,应改为“社会交往实践”。为什么不应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概括为“阶级斗争实践”呢?因为阶级斗争不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不具有普遍性。第一,阶级斗争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而阶级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阶段,在过去的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都没有阶级,当然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第二,在阶级社会中,虽然人们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但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除了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钟宇 《云梦学刊》2013,(5):16-18,46
管理学研究对象既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包括上层建筑,并随着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历史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其演变历程可分为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中世纪中晚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中世纪以后20世纪以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20世纪管理学诞生发展时期的管理学研究对象四个阶段。根据这个规律归纳分析,管理学研究对象呈现出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发展、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发展、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发展四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或两大历史阶段:在近代社会出现之前,人类的管理大都是依据或贯彻权力意志的管理,或者说,是一种权力决定的管理;近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管理,是理性化的管理。在近代管理理性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管理行为普遍化,从而使管理成为一门可以学习和传播的科学,也使管理活动成为一种职业化的活动。管理的理性化在现实的发展历程中表现为效率追求,然而,效率只是管理理性化的一个方面,它还需要与民主结合起来,才是理性化的完整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吴越菲  文军 《学术月刊》2022,(2):113-130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需要”概念快速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的热门话语,并引发了跨学科的持续反响,而主流社会学却在这一议题上表现出了集体失语,这深层次地提示着当前社会学在回应规范议题上正在丧失一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和理论运思方式。为“人”服务、关注人类需要的社会学亟待重新思考其规范传统的当代价值,重建“需要为本”的规范社会学传统。为此,要积极推动为了“善”和“人类进步”来应用社会学,强化事实取向与规范取向的合流来回应“好社会”的议题,并努力实现社会学研究与政治行动之间的贯通。  相似文献   

13.
人类有目的地从事认识与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两个基本原则,即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因此,价值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价值”这个词无论在西方或东方,在远古的时候就存在了。但在人类文明史上真正对价值进行系统研究而形成哲学价值论,却仅有100年左右的时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学术界才开始使用“价值学”这个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获得了迅速的进展。我国学者对价值问题的研究,则是80年代以后的事。实际上目前所谓的价值学研究基本上是价值哲学的研究。黄锦奎同志的专著《现代点石成金术——价值转化工程》综合吸取了前人与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价值学的学科体系。他认为真正意义的价值学,不仅要研究价值哲学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要研究人类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等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人类世界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走向一个共存共荣的多极世界,还是“保存、维护和复兴”帝国主义的单极世界?为了迎接这一问题的挑战,中国人必须化解心灵中“传统与现代”的纠结,这一纠结主要表现为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身份定位与人格定位之间、在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现代文明所信奉的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选择困难,并且突出体现为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个共存共荣的多极世界需要“重叠共识”为其观念基础,但是“重叠共识”的核心不能是“首要善”,只能是为各种“完备性学说”所共同关心的那些基本问题.在21世纪,哲学的第一小提琴应该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学员复习“20世纪世界文学史”,我们编写了一份思考题。基本内容是复习与思考并重。编撰时适当结合了有关主讲教师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员们学习与复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学习和复习20世纪世界文学史课时,仍应以基本教材与主讲教师的讲授为主,如有可能,主讲教师可参考此“复习思考题”另拟.或予以增补、删减。在已拟定的题目中,也可以选出一部分,作为“书面作业与练习”。根据20世纪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原则,总“绪论”应包括欧美文学绪论与亚非文学绪论两大部分,或改称为“20世纪世界文学引论”。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二十世纪人类百年,文明兴衰,霸权更替,历史自有其发展规律,这是我们阅读《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徐艳芳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的感慨。的确,正如著者所言:20世纪是人类光辉灿烂的世纪,20世纪是充满苦难与不幸的世纪,20世纪又是一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的冲突:对一种统一范式的诘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现强  王佃利 《文史哲》2005,(4):147-153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既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新的行政理论。它对当今各国政府的改革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相反它在理论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冲突。新公共管理的指导原则更多地来自于对再造政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即使其基本的改革导向,也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而且新公共管理在行政控制及维护民主责任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公共管理不会成为一种统一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文学”中人文精神缺失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寒梅 《船山学刊》2008,(2):204-207
文学是作家、读者和批评家关注人类的存在、思考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精神活动。但“十七年”的文学活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和终极价值。究其原因。“一体化”的时代政治和大一统的传统文化思想所形成的双重合力。将文学活动演变戍一种政治行为。作为文学灵魂的人文精神一步步走向“缺席”。从一个侧面揭示了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精神生活日趋委琐的本相。  相似文献   

20.
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的现代科学革命把历史引入了20世纪。这个世纪是电脑、试管婴儿、克隆羊诞生的时代,也是原子弹爆炸、人口爆炸、环境被污染的时代。这个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形成知识“爆炸”的局面;另一方面技术日益与生产相结合,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科技进步原因何在,这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知识——基础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