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与《呼啸山庄》中主仆恋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与《呼啸山庄》都描写了发生在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差别。由于中国与西方社会现实内容的不同,这两段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存在差异。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家长制、礼教和奴化教育造成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悲剧;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产关系和价值观念不仅造成了卡瑟琳与希克厉的爱情悲剧,而且扭曲了希克厉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潮音》序     
拜伦和雪莱,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中的两人。他们都以创造和爱情的崇高感情作为诗情表现的主题。不过,他们虽然大抵都写爱情、恋人们及其命运,但表现方式却截然相反。拜伦生长、教养于奢华、富裕和自由的环境里。他是一个热烈的、真诚的为自由而献身的人,不论在大事和小事上,也不论在社会的或政治的每件事情上,都敢于要求自由。他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无论做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3.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同的创作主题、风格和艺术手法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很多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战后一代人的迷惘与困惑;也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态度和追求,指出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也无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相似文献   

4.
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及有关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在剧中既描写李杨爱情带给社会的政治恶果,又同情爱情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歌颂他们的爱情生活,这本身就构成了作品主题的严重的混乱和矛盾,这种混乱和矛盾正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和思想局限。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这种定论,笔者以为很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和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在各自的代表作《呼啸山庄》和《红字》里都使用象征手法来烘托爱情主题,尤其在景物象征上,两位作家都分别赋予了自然现象和植物以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就这两个方面的景物象征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对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爱情主题的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6.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和《圣经》中的《雅歌》,作为东西方爱情诗歌的源头,有很多可比之处,通过对《诗经》和《雅歌》爱情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初民的爱情观和爱情的本质,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对爱情的影响制约,指出人类最纯最真的感情都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由于作者本身世界观和当时社会的局限,以及唐玄宗本身历史功过给人留下的印象,造成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复杂性,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这篇长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行径,揭露了中唐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只是稍有同情态度.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之作,但笔者却认为:这是一曲回旋曲折、宛转动人、哀怨缠绵的恋歌.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狂放不羁的深沉的爱与强烈的恨展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艾米莉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性格,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群活灵活现的人物.描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人类最崇高的爱情与人性.在众多人物当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性格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李庆信 《天府新论》2005,9(1):132-137
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而一定的婚姻形式和婚姻制度,一旦成为社会有形无形的文化强制,它便会以难以抗拒的力量,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的性爱、婚姻关系,并潜移默化深层次地影响到他(她)们的爱情观念、爱情意识和爱情心态.长期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妻妾制度,在<红楼梦>有关性爱、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描写中,得到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真实反映;尤其是这一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强制,对被称为封建叛逆的宝黛二人爱情的制约和影响,更加发人深思--这种制约和影响表现为在爱情的排他性和专一性方面,与现代爱情形态相比,宝黛爱情都各自先天性地存在某种病态或缺失.  相似文献   

10.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提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婚恋观: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因情而生爱,因爱而结为婚姻。提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高于现实之上的纯真爱情的基础,反对"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狂放不羁的深沉的爱与强烈的恨展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艾米莉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性格,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群活灵活现的人物,描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人类最崇高的爱情与人性。在众多人物当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性格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爱情所寄寓的思想"和"悲剧的结局"三个方面比较了《边城》和《小城三月》中悲凉爱情的各自不同的况味,试图通过这种比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沈从文和萧红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杨槟 《南方论刊》2009,(8):89-91,93
不满文明社会对人的禁锢,劳伦斯和渡边淳一两位作家都惯常写性爱,企图构建男女和谐快乐的伊甸园,以此作为对抗文明和死亡的方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失乐园》就是这种主题的代表作。作品中主人公婚姻的破裂,都源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和危害;他们对婚外恋的热烈追求,反映了现代人在伤痛后的爱情幢憬;他们的爱情悲剧,昭示着人性的脆弱与迷失,喻示着伊句园的虚幻与失落。  相似文献   

14.
李进超 《兰州学刊》2011,(8):139-144
王海鸽的《新结婚时代》与《大校的女儿》真实记录了新时期爱情与婚姻观念的困境。《新结婚时代》讲述了三对错位的婚姻,城乡婚姻,姐弟婚姻,老少婚姻,而在错位的婚姻中,爱情却是平衡的。《大校的女儿》中,或者是在平衡的婚姻中爱情缺位,或者在爱情产生的时候却无法进入婚姻,也注定了爱情的错位成为必然。这两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婚姻与爱情之间的错位与平衡,是新时期婚姻爱情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5.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的文化情调和诗意美,成为始终贯穿孙、田爱情历程的主线,爱情叙事与文化叙事融为一体,这是当代以农民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爱情主题上的新开掘和新探索.超越出身局限的理想追求与超越阶层结构的爱情形态,构成了某种深层的呼应.但路遥让这份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刻戛然而止,既保持了爱情的纯美,又因爱情叙事的终止、定型而省略了爱情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其实过程比完成更具有艺术的余味,未完成式比完成武更具有一种蒹葭苍苍的原型美.  相似文献   

16.
爱情在隔膜中消逝——重读《伤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抓住"隔膜"二字论述了鲁迅小说《伤逝》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认为缺乏充分深入的了解、存在沟通交流的障碍、不能不愿相互理解等因素造成的心灵的隔膜,最终导致了两人爱情的破灭。  相似文献   

17.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说过:“对于一个为空幻症所缠绕的人来说,当他享受了原来可望不可及的豪华生活之后,除了固执己见地去探究他所热切希望得到的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再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所可疗治的。”《远大前程》就是这样一种探究性的作品。它把一种孤独意识弄进一系列人际关系之中,而又把每一种人际关系集中于他们所受到的种种教育上。虽然这本书作为狄更斯喜剧精神的始衰终兴而受到欢迎,但是,他初期小说中的质朴、欢快的乐观主义早已荡然无存了。于是,他便转向于描写扭曲和倍受折磨的爱情的一系列探索之中。当然,这些畸型的爱情普遍存在于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上。诸如《荒凉山庄》是一个由迷雾和毛絮包裹的世界;《艰难时世》是由冰冷恬静的星空所伪装的混乱世界,而《小杜丽》则是描述一个监狱如林的世界,一个是非颠倒和黑白混淆的世界,一个充满着颓唐、荒诞的梦幻,而理应受到极度鞭挞的世界。喜剧的火花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法国华人作家在世界文坛取得的成绩逐渐引起关注,他们用法文书写中国故事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或怀乡或批判或夸大异国情调,但不可否认他们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拓展了空间。本文主要以法国华人女作家山飒的小说《围棋少女》为个案,分析了它的文本特征和文化内涵:以围棋隐喻战争和爱情、以小说和传记的文类越界来构写历史。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法国华人文学做一个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唐赋》《神女赋》的神女形象和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特定的宗教民俗文化背景出发,分析高唐神女神话的文化观念意蕴,辨析《高唐赋》和《神女赋》所写的神女不是一个神女,而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神女,因此《高唐赋》主要展示了神女所化的云雨的形象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表达了通过与神女相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福祉的祈盼。从直接的意义上可以把《神女赋》理解为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表现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爱情追求中的感情经历和心理变化;从形象象征的意义上,可以把它的主题思想理解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以后的痛苦和悲伤,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20.
1899年林译《茶花女》存在着大量的删节和改写,法国故事的中国化改造经由这种翻译过程而实现.林纾在翻译时以中国传统范畴重新构筑了法国爱情小说《茶花女》.原作《茶花女》的核心词汇是爱情,林译《茶花女》的核心词汇却是忠贞.1907年,钟心青创作的《新茶花》再次重新改写法国小说《茶花女》.表面上看,《新茶花》对《茶花女》亦步亦趋,实际上有些不同.《茶花女》中的爱情在《新茶花》指向改良社会和爱国主义.个人主义的爱情在晚清中国被改写和肢解的命运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