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社会权力结构变迁的过程,基本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农村社会的异质分化,改变了农村社会管理格局、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结构和基本特征。在农村社会转型与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管理与服务制度和体制,达到调整农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规范农村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方式,调适农村主体的价值取向,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阶层结构变迁是当代社会转型的明显标志,针对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急速变迁,社会学家从不同视野出发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结论。从地位一致性和阶层结构化的关系出发,依据东北地区调查资料可以获得上层定型化、中层碎片化、下层凝固化的理论观点,地位维度的变化体现了阶层结构变迁的深层机制,体现了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转型的非均衡性和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因此,应当从不同阶层成员的具体利益出发,通过合理社会流动机制的建构,形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公正、合理、开放的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获取合法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考量平台。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一个利益格局先破后立的过程,转型期呈现出社会结构和阶层多元化、利益关系与利益格局复杂化、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碎片化的特征。可以说,社会转型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认同困境问题,其中,利益分化与分配失衡是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诱因,经过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感两个心理变量,加之公民利益表达的不顺畅和受阻,最终导致公民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马奔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151-15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旧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心理及价值信仰的崩溃、变动与调整,从而产生了种种冲突。这些冲突给政治发展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使冲突得到有效化解的根本制度,它们在民主政治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已成严重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四个主要原因:社会分化与相对剥夺心理加剧、社会失范与价值多元心理迷惘困境、社会变革与冷漠无助心理现象凸现、传统社会支持弱化与心理疏通渠道瓦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建立以情绪宣泄机制、心理支持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机制.最后文章分析了心理疏导机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完善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已成严重社会问题,亟待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为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四个主要原因:社会分化与相对剥夺心理加剧、社会失范与价值多元心理迷惘困境、社会变革与冷漠无助心理现象凸现、传统社会支持弱化与心理疏通渠道瓦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建立以情绪宣泄机制、心理支持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心理疏导机制。最后文章分析了心理疏导机制自身的局限性,指出实现社会公正、完善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纷繁而至。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科学运用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具有自身独特的含义与特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要注意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坚持心理疏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理论灌输和情感互动相结合;要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苏州大学心理学系田晓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苏南地区失业人员心理问题研究”之最终成果《失业心理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值得向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同志推荐。其创新之处在于:1.失业心理研究:迈向转型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不仅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社会,也使我们遭遇严峻的挑战。在…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显文 《北方论丛》2005,(2):145-14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型.大量新的利益群体出现,利益要求多样,利益分化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鉴于社会分层结构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社会分层结构为维度考察中国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社会分层结构在渐进式市场转型的背景下,以政府和市场为运行的双重动力机制,通过利益群体的博弈和竞争,使得阶层分化呈现出阶层化与碎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社会转型具有社会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等三种主要意义。中国社会转型是多向度的,主要表现为四种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转型是浓缩的、急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包含失业、社会分化、犯罪、社会不安、公害等社会代价。本文提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指标体系、社会转型代价与预警指标体系,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正处在现代转型过程中,这个过程包含着制度体系、经济发展模式、思想文化、社会方式、社会结构等等的变迁,也就是社会环境的变迁。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中会出现诸多转型风险与制度缺陷,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大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和认知困难。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正视这个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的非和谐测点及对策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社会管理凸显复杂与多样,社会问题多层次展现,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面对这种状况,善于观察和发现社会管理的非和谐测点,并对社会管理进行优化选择是做好社会管理的捷径与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特定层次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社会交往的动机极为强烈和复杂,主要表现为物质利益与生存竞争动机、情感与归属动机、人格价值动机和社会化动机,那么针对大学生社会交往中的障碍,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交往动机,对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上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在政府责任、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民间组织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而在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中要抓住建设的主要矛盾,积极探索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及社会养老结构、促进民间养老组织发展、培养老年服务人才等途径,全面构建老有所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约束因素及其对策(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历史、国际经验、理论史和人类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加剧,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和公正,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不恰当的市场运作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公正。政府公共服务是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类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全社会参与,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差距的基本手段,任何单一的行动都不足以应对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也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是衡量和评判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当前最大的不公正是机会的不平等.只有把社会公正作为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体系的法制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机会公平;另一方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才能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工程学视角出发,可将我国社会建设视为一项重要且具有社会性的社会工程。以社会工程学的核心环节“制度设计”为分析基础,对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制度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制度设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加以深入探讨,继而结合社会学社会结构的建构主义,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建设中制度设计的机制和途径: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制度建构和制度创新,实现制度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约束因素及其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和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历史、国际经验、理论史和人类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社会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在加剧,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和公正,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不恰当的市场运作将加剧社会不公平和社会不公正。政府公共服务是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社会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完善市场体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推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社会事务是人类应对不平等加剧的最佳选择之一。规范市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全社会参与,是消除社会不平等差距的基本手段,任何单一的行动都不足以应对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也都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对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可以概括为社会心理的涵义与特征、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建设的基本途径五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问题的考察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及其整个学科体系的合理建构 ,必须以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前提。重视社会心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是对这种研究成果的分析要上升到理论层次 ,不能停留在用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水平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