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政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涵着丰富的原始风险意识.而从认识灾害的规律、以平籴法应对灾荒,到设常平仓自觉地转移、分摊灾荒风险,再到仓储的多元化、养恤的互保化和救灾的预案化,中国古代荒政逐渐成熟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到底是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对此存在广泛争论。将中国和OECD国家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样本,对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自然灾害不一定阻碍了经济增长;在中国,气象灾害仅通过增加实物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地质灾害对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说明灾后的实物资本重建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在OECD国家,气象灾害能够通过实物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两个途径促进经济增长,说明灾后的经济复苏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灾后重建不应仅局限于实物资本的恢复与重建,还要逐渐将投资的重点转向人力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古代人口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古代人口的增减,对当时社会的兴衰关系极大。本文以充分的资料论述了中国古代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发展变动的规律,并指出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失度,就会延缓或阻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远古史上的一桩疑案和基诺族提供的新材料不久前,中国的两位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先后撰文,就食人之风问题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展开了争鸣。首先发表文章的是贾兰坡先生,他主张人类的食人之俗者是“距今几十万年的老祖先”,美国人魏敦瑞四十年前发表的关于“北京人”有食人俗之说,就是一个例证。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技与官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为何没能产生近代科学革命?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李约瑟本人曾把中国古代官僚政治视为阻碍中国产生科学革命的重要因素。他的这个观点也影响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李约瑟之谜”的探讨。本文认为,如果说存在着阻碍中国产生科学革命的因素,那么它只能存在于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之中。就官僚政治制度而言,它只是反映着这种复杂性的一个方面。通过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分析,我们可以解释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却不能从中推出它是阻碍科学革命产生的原因。因为通过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官僚政治制度本身就是这种历史和社会复杂性的产物,尽管它也因此而成为这种复杂性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食人主义产生于巴西,起初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后来对巴西的各个领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翻译领域也不例外,一些巴西学者在翻译实践中以食人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塑造巴西的文化身份为旨归,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不仅如此,巴西的食人主义的发生对我国的翻译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四伍 《兰州学刊》2007,(8):157-160
文章立足灾害与社会的独特灾荒视野,以中国古代荒政书为中心,探析中国古代人民有关人与自然的若干思考,认为他们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方面作出有益探索的同时,也锢于自身知识、观察手段、认识习惯等局限,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存在某些偏差;这些认识的复杂面相更多源于人们实践本身的复杂;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中国古代人民关于人与自然认识的诸多独特思考,以此警示人们不应简单化古人的认识,而应吸取其宝贵经验,服务现实.  相似文献   

8.
古代北方草原自然灾害与减灾梁景之一、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点自然灾害,顾名思义,即由于自然界变异等自然因素对人类所构成的危害,是人与自然界矛盾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反映。广义的自然灾害包括突发性灾害与缓变性灾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缓变性自然灾...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9):99-103
巴西食人主义翻译观主张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创造性地翻译,进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现代作家张爱玲的翻译作品《老人与海》中也存在越界性创造和叛逆的"食人式"翻译行为,与食人主义理论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10.
卣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通常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其中也有不少动物形或人形卣,虎食人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虎食人卣全器纹饰繁缛,集多种动物形象于一身,神秘怪异,是商代晚期流行的风格。此卣意蕴颇深,张光直先生认为它展示了巫师和他的法物,怪兽长大的口展示了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的划分:李学勤先生认为这种雕刻属“他我”类型,即设想他物转变为另一自我,人能守被兽吞食便取得了该动物的保护,吞食象征自我与具有神性动物的合一。撰文/杨薇长江流域上古美术欣赏(五)@杨薇  相似文献   

11.
廖可斌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2-23,72,156
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既有种种现实原因,也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传统有关。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体系诞生于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上,依附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政治体制,形成了从属于政府、集权管理、实用主义等显著特征。近代以来,蔡元培、梁启超等教育家经过不断探索,借鉴西方大学的经验,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痼疾,基本确立了中国大学文化的理念。但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大学文化以新的形式向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传统回归。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中国大学文化并未发生根本变化,阻碍了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在大学理念和制度设计上实现彻底变革,实现中国大学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张颖华 《船山学刊》2004,(1):150-151
在历史上,湖南省出现过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普遍性给湖南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湖湘社会文化中也有所体现.本文以古代的诗篇为楔入点,研究水、旱灾害对湖南民众生活的影响及人们抗击灾荒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许外芳 《学术探索》2007,(5):102-106
类比推理是一种与归纳推理不同的逻辑方式,《易经》的思维方式是类比而不是归纳。类比思维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类比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遗留。  相似文献   

14.
杨鹏程 《阴山学刊》2003,16(4):70-74
中国古代每遇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为维护政权长治久安,不能不对灾民加以赈济安抚。古代赈灾类型从灾因上分为水灾赈济、旱灾赈济、虫灾赈济、疫灾赈济;从赈源上分为朝赈、官赈、民赈;从施赈方式上分为急赈、蠲缓、平粜、工赈。尽管各种赈济方式均存在弊端,但对救民于垂危还是颇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灾害志的演变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灾害志 ,如正史《五行志》 ,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第一 ,《汉书·五行志》具有开创中国古代灾害志之功。唐宋时期思想家的灾异观发生变化 ,认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对自然的破坏 ,并且带来灾害 ,《新唐书·五行志》树立“著其灾异而削其事应”的原则 ,使后来《五行志》保持“记异而说不书”的面貌。第二 ,史家编纂《五行志》 ,不能说明其史识低下 ,而是国家执行灾害物异雨泽奏报的社会职能的反映 ,史家不过是执行了记事修史的职守。第三 ,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五行志》及其它史料 ,研究自然灾害发展规律 ,为长时段自然灾害预报 ,提供宝贵的历史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6.
贾兰坡、吴汝康两先生,据他们对人类化石博大精深的研究和文明时代的文字记录,撰文谈食人之风,分别发表于《化石》一九七九年’一期和三期。对此,杜玉亭先生提出了“另一类新史料。”即基诺族食人者(基诺语为“特缺”)传说,并引出新的见解,撰文《从“特缺”传说谈食人之风》,载《社会  相似文献   

17.
宗族是中国古代农村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安义县两大传承久远且完整的大宗族的个案研究认为江西古代农村社会是在宗族的形成、扩展过程中开发出来的,而江西宗族的形成和北人迁赣又是紧紧相连的;宗族以其金字塔式的结构特点,以其族产、族祠、族谱形成的凝聚机制,以其家法族规形成的约束机制及宗族的教育塑造机制,维系着中国农村社会超稳定发展;而光宗耀祖的宗族观念严重阻碍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小农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固着农村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先秦史原始社会人际关系是否平等一种意见认为,现有充分材料证明,原始社会人与人关系是不平等的.第一,原始艺术的广泛发现,说明至少在四万六千年前,原始社会已经出现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了生产活动。第二,考古发现表明,远在一百七十五万年前的猿人阶段,就存在广泛的食人习俗。毫无疑问,食人者和被人食者是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救灾度荒历来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捐赈是民间捐助国家进行赈灾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以《余姚捐赈事宜》为中心,通过对清代乾隆末期浙江余姚的一次灾荒后捐赈的解读,探讨中国古代捐赈组织、实施及成效,政府、地方士绅在捐赈实施中的作用,他们为何支持捐赈。  相似文献   

20.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征之一。它实行世袭制和内婚制,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不但奴役、残害了广大劳动者,剥夺了他们做人的权利,而且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古代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两相对比中可以了解阻碍印度社会进步的部分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