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 文对 美国 房地 产 投资 基 金的 历史 发展 进 行了 回 顾,并 在这 一基 础上 ,探 讨了 美国 房地 产 投资 基 金的 历史发 展 对我 国房 地产 金 融的 借 鉴意 义。 本文 的 分析 表 明,美 国房 地产 投资 基 金的 历 史性 契机 ,来自 于 房地 产间接 融 资体 系全 面向 房 地产 直 接融 资体 系的 转 变。从这 一角 度 看,房 地 产投 资 基金 在我 国的 创 新和 发 展存 在其客 观 的必 然性 。而 从目 前 的情 况看 ,以 法律 的 形式 明 确房 地产 投资 基 金的 运 作必 须以 资产 经 营型 模 式为 基本模 式 ,这是 推 动我 国房 地 产投 资基 金 创新 和发 展 的关 键所 在 。  相似文献   

2.
南宋川陕抗金军政建设中腐败与积弊严重,具体表现为军队虚籍与冗员、武将额外开支较多、武将营利与私役军士等.腐败与弊政的出现,影响到川陕驻军战略防御作用的发挥,为此南宋朝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革弊措施.腐败与弊政现象,是认识南宋川陕抗金战争与军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杨廷理的诗作,高度评价其开发噶玛兰的历史功绩,并指出其诗作艺术上之得失  相似文献   

4.
创行于我国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轩辕握机阵,经历了由六营环列到九营布列的发展演变。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九营中的内一营逐步变为中枢指挥机构,而四周环列的外八营则在方位意识明确之后,渐能按四面八方布成四正四偏阵势,从而完成了由圆阵到方阵的过渡。这一历史发展轨迹,既可在零散的文献记载中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更可在史前房屋、城垣等建筑遗址中得到有力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宁调元自幼学习屈原的诗作,以屈原精神砥励志节,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通过化用、比拟、模仿、引注等方式,传承屈原精神,并将其与反清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结合,志在将屈原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新诗诞生不久,辑录新诗作品的选本就出现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不同类型的选本以自己的方式推进了新诗发展,参与了新诗历史的建构,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未受到重视。本文认为,选本与新诗发展关系研究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统计研究不同时期的选本辑录诗人诗作的情况,二是分析不同选本引领新诗历史走向之特征,三是考察研究选本如何参与塑造经典诗人、诗作的情况。通过选本与新诗历史关系的研究,可以推进对新诗发展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虚实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辩证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史记>历史叙事中就有虚实艺术技法的大量运用,并且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写设置的多样性:通过旁人叙述、议论表现人物或事物而形成的虚写,运用概括叙述所形成的虚写,采用合理想象而形成的虚写等;二是运用虚实结合方法的多样性: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相间,虚实互见等.<史记>历史叙事虚实艺术技法的运用和创新,直到今天都还是空前的,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贺敬之成为我国当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是在建国以后。但在建国前,他却有十余年的诗歌创作的历史。建国后,诗人曾将他建国前的诗作编集出版了《并没有冬天》(收入1940年诗作)、《乡村的夜》(收入1941年至1947年诗作)和《朝阳花开》(收入1942年至1942年诗作,初版时名《笑》)。还有一部分作品没有收入这些诗集,例如抒情长诗《我走在早晨的大路上》和著名歌词《南泥湾》等。诗人建国前诗歌创作的数量比建国后的要多,也写得很有特色.它们是诗人创作成熟前的准备时期的作品,是一位“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诗人在长期诗歌创作实践中留下的一串踏实有力的脚印,有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朝鲜半岛,女性创作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徐居正在《东人诗话》中就记录了一些关于女性的诗作与逸事。他在朝鲜文学史上首次对女子作诗这一现象给予关注,并做了系统整理和点评。此外,徐居正还赞叹女性的气节与美德,关心她们的疾苦。通过徐居正的《东人诗话》,结合他在《东文选》里对女性诗作的选编及徐居正自身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女性文学观是矛盾对立的。尽管徐居正的女性文学观没有完全摆脱封建色彩,但仍然值得赞许,对朝鲜后世女性文学的整理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邹祖尧 《学术界》2012,(5):162-169,288
朱元璋的诗歌创作可以登基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诗作,粗豪霸气,威风凛凛,直有干云之势;后期诗作,雍容雅致,功利实用,几无风格可言。在朱元璋看来,大明诗歌应该成为与大明开国气象相契合的粉饰太平的工具。为达到这一目的,朱元璋身体力行、垂范作则,大量雍雅、实用之作在朱元璋的后期诗作中接踵涌现。这些诗作,不仅直接左右和控制了明初及明朝前期诗坛,也影响乃至笼罩了整个明朝诗坛。  相似文献   

11.
纵观苏金伞数十年来的农村诗作,笔者以为它有这样几个显著特色: 一、真实、细腻、形象地描摹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是苏金伞农村诗作的第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2.
《渔阳曲》是闻一多的一首未入集长诗,大约作于1924年下半年.诗作借用汉魏名士祢衡以一阕鼓曲《渔阳掺挝》击鼓骂曹(操)的历史故事,抒写了诗人自己的一腔愤懑.这是一首刊发后作者几乎没有再提及,后来的学者们也很少关注的诗作.分析评介这首诗的专文似未见,提及、论及这首诗的文章,自20年代以来,亦不过寥寥数篇.冷落当然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如果从诗歌艺术美的角度着眼,这首多少显得有些冗长与沉滞的诗作,或许难以列入以严谨、精炼,讲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闻一多新诗代表作之中——虽然在闻一多的格律诗艺术发展历程中,这首诗自然有其独特的地位(这一问题若展开分析需较多篇幅,兹不详述);但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从了解一位活跃于“五四”时期和20年代的著名诗人心灵奥秘着眼,那么,《渔阳曲》却是一首十分重要的诗作.对于这首诗作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识,可能会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以及与他有着相似阅历的同时代诗人作家的文化心态,提供一个独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刘蔚 《东岳论丛》2012,33(10):57-61
陆游的田园诗中频繁出现"太平"一词。称颂时世太平气象,展现诗人的太平心境,构成了其田园诗两种重要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他齐家治国、修身养性的最高理想。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的中兴是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时代背景;儒家"美政"的诗学传统、宋以前陶渊明等人诗歌对"心太平"境界的塑造,成为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艺术渊源;而邵雍大量吟咏太平的诗作更为陆诗提供了最直接的范本。陆游田园诗的太平书写有其历史和艺术的合理性,但也有客气假象、虚矫作态之嫌,"太平"实质上成为了一种带有浓厚理想化色彩的文学性书写。  相似文献   

14.
山西历史战争景观诗歌及诗人空间分布及形成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诗人笔下的以人类战争活动为题材的诗歌及战争诗作者本身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诗作的内容风格、作者籍贯的地理空间分布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山西作为我国历史战争的重要策源地,出现过数量众多的战争诗人,他们的籍贯往往集中分布在特定的地域、甚至家族之间;而诗作内容所依托的城市、河流、山脉等地理景观,则更为集中,形成了“诗城”、“诗河”、“诗山”等战争文化地理景观。这种空闻分布形成的动力机制不仅是区域历史战争的反映,同时也受着地域政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青马湖》是作家王鸿达最新创作的一部抗战历史长篇小说,时间跨度长,故事脉络清晰,场面恢宏,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在阅读中强烈感受到作者在书中用灵与肉和血与火营造的看点,尤其是对大青马的塑造和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尽管他在书中更多的章节没有直接描写大青马,但作家运用了以虚写实、以实写虚的手法,使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使大青马在若隐若现中贯穿了全书始终,可以说,大青马是整个小说的魂。正是这种简约而空灵的写作手法,赋予了全书较高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6.
金亡前后,有些文人流落南宋,境遇各异,多数文人后来重返北方,少数文人滞留南宋.其诗作多忧念时局,期盼和平,感慨身世,悲苦无奈.他们的入宋经历影响了各自的人生走向和文学创作,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舒婷大海组诗的思想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舒婷早期的诗作中,以大海为描写对象的三首诗作最为撼人心弦。在思想内涵上,“大海组诗”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控诉,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艺术风格上,“大海组诗”体现为浪漫主义的基调兼具现代派诗的韵味,诗人把强烈的抒情性与表意的含蓄美融合在一起,意象类型多样化,诗作具有一定的音律美。  相似文献   

18.
禅意与自然观:田园诗人王维与华兹华斯诗风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王维与华兹华斯都是田园诗人的著名代表,都主张以田舍园林风光和农村耕作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田园的生活和恬淡的心境,但两位诗人诗歌作品的风格却相异,王维的诗受佛教的影响,强调万事的“静”“虚”,诗歌表现出来的特点则是意境悠远恬静、诗风闲淡,表现出作者空幻、平正和虚静的心境;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对其诗作影响深厚,在自然与上帝、自然与童年的关系上,他用诗歌表达了一整套新颖独特的哲理,他赞美自然的美、赞美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的美,也窥视天人合一的美,其诗风清淡朴素、含义隽永。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不仅关注自然,更倾心于历史,这点深刻影响到他的诗文。在诸多为陶渊明输送养料的历史人物中,二疏(疏广、疏受)的地位不可替代。陶渊明田园诗中描述饮酒的习惯用语及其蕴含的历史深意,是受到"二疏散金"一事所体现的"放意余年"与"有子不留金"精神的影响。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与表达回归主题的田园诗所开创与定型的"归去来"人生主题,也得益于他对二疏在辞官返乡中"知止"精神的提炼与升华。  相似文献   

20.
张腾辉 《学术月刊》2012,(2):115-125
《周礼.冬官.考工》中所记载的"营国制度"是关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文献。长期以来,学术界将"营国制度"文献中的"面朝背市"理解为建筑方位上的"南朝北市",这就和中国古代都城"北朝南市"的实际空间格局相背离。将"营国制度"文献原文及其注释还原到其应有的历史原境以后,发现"营国制度"原文及其注释经历了一个从人(君臣)到物(建筑)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又与中国中古时期"天下一家"政治理念的生成与发展相契合。"营国制度"也由此成为"天下一家"意象空间创设的指导性文本与理想图式。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及其空间图式,"营国制度"文献本身的意义不但获得更加深入的剖析,同时营国制度空间图式与现实都城空间形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