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是当时最新颖的思想。他的教育价值观包括外在价值观、身体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观。外在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生活态度和志向上。身体价值观就是重视体育,并且将锻炼身体与对身体欲望和行为的节制与自制品质的培养联系起来。内在价值观即精神价值或灵魂价值。他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灵魂的最大改善。在苏格拉底的精神性灵魂中,有更深层次的理性内容,这就是理性灵魂能获得真理。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对于中国喜剧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全面深入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笑的传统,不仅在于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个笑的巨匠,而且在于他那独特的用笑去摧毁旧世界的艺术开辟了中国现代喜剧创作的新的源流,推动了现代喜剧艺术的发展成熟,并在创作上影响了整整几代作家。即使到今天人们还继续从鲁迅小说中获得有益的启迪。鲁迅小说那种以公心讽世的美学原则,强烈而深邃的憎爱感情,那种对旧社会无情的鞭挞和对国民灵魂剔肤见骨的解剖,那种从可笑中掘出可悲,于不动声色之中挑破虚伪的艺术手腕。那种深沉含蓄而又尖刻冷峻的笑声,无不给现代作家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余华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其强烈的作家。新近的长篇小说《兄弟(上)》是他以往文学结构的延伸和变化。《兄弟(上)》一方面继续使用人与世界尖锐对立的现代主义结构,以文革悲剧象征人的存在悲剧;一方面对人的欲望进行了多重叙述,人的欲望本能作为一种人格动力,转化为多种图案,包含着对人的复杂而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生存小说"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作家对人性、生存本相的洞穿和把握,同时,也表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精神气度和清醒坚持;余华的生存小说不仅是叙述过程,而且是灵魂、精神的诗性表达,它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灵魂的提升与净化。  相似文献   

5.
陈鸿雁 《兰州学刊》2009,(10):191-193
中国西部,作为一批作家充盈内部生命的自然品质,亦作为阐释人类生存活动的飞跃形式和广阔的写作空间,一直存在着超越地域之上的文学魅力,并无私地赋予作家既柔顺又暴力的尺度。西部少数民族散文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白玛娜珍的散文创作立足本土,辐射大千世界,以或轻灵舒展,或凝重深邃的笔调,传达出她们对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内涵及独特感知,繁衍出坚韧而厚重的生命力量,展示了哈萨克及藏族人民生命的激情和努力,发掘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性格的灵魂。通过对人性及生命的叩问,生存的终极关怀与形而上的思辨,力图在不同文明的参差对照中反思民族文化心理基石并进而张扬主体精神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6.
纯粹认识或世界之眼--论叔本华美学中的天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惠敏 《人文杂志》2002,(2):99-104
天才是西方哲学史及美学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叔本华将天才界定为一种纯粹的认识 ,他形象地喻为世界之眼。在他看来 ,天才是认识性 ,而非创造性的。作为一种认识 ,其特殊性在于 :不依据根据律 ,对欲望的弃绝 ,以永恒理念为对象。作为认识主体 ,他与科学家绝缘 ,与普通人相对立。这种对天才的描画可能与我们今日的天才形象相距甚远 ,但肯定会给予我们一些在其他理论中所找不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姜异新 《东岳论丛》2003,24(1):133-136
邱华栋是“新生代”作家中最执着地追求意义的一个 ,他用自己的文本勾画了一个群体欲望狂欢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 ,个体因肉身与灵魂的双重沉重而死亡 ,经验因灵魂状态的趋同而只属于公众 ,创作面貌也因此类化 ,作者不自觉地进行着个人向宏大的叙事预演 ,使写作中的重复与模式化倾向构成了对“新生代”个人主体性追求的强烈反讽。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了他的老师柏拉图所主张的“理念”以后,提出了“形式”概念。在对“形式”概念的诸种规定中,集中体现了他对个别——一般关系的把握。柏拉图提出“理念”,与他企图把握世界各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统一亦即共通本质有关。他在“对事物试作说明时,从事物越入理念”(《形而上学》990b;以下凡引本书只注页码),即在具体事物之外设定作为其本质而存在的理念,由此来“以一统多”。柏拉图理念论的困难在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两相分离,因而在两者的连结上难以给予园满的说明。亚里士多德正是抓住这一要害,批判和否认了普遍的理念对于具体事物的独立存在和作为它们的本原。他提出了“实体是个体”的思想,认为只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普通读者作为"疗愈"的故事热读,日本学界则对该作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在于作品的主题。作者在充满无数的悖谬和荒诞情节中,驾驭着复杂的二元结构,以及对形而上学的绝对注意力,用寓言式的故事和象征逻辑,表现他消除罪与责任负担的方法是集体的忘却和埋葬记忆这一主题理念。《海边的卡夫卡》热读的背后,是日本集体无意识的欲望与作家主题理念相吻合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刘亮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乡村文化的真正代言者,他对边缘角色虚假的自我认同与夸张演绎仅仅是他谋取现代性合法身份的一种叙述模式和写作策略。他的灵魂在符号化的农村中,肉体却在欲望的城市里。刘亮程的逃遁意识和偏执心理暴露了他人文精神的阳痿和文化选择的迷惘。  相似文献   

11.
苏凤 《理论界》2012,(2):110-112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唐利维的小说《姜人》以"愤怒的青年"的书写方式突破其一贯的创作风格而转向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回归,塑造出一系列挣扎在尘世与灵魂、爱情与欲望之间的人物形象。唐利维通过"愤怒"的书写、边缘人的身份和信仰上的流浪汉三个方面表达了其创作的艺术观和深刻的社会关注,体现了作为一名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2.
杨霓 《学术探索》2006,(5):112-114
文学界一般都称王尔德是一位唯美主义文学家。笔者认为,他同时还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本文分析了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灵魂》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刘亮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乡村文化的真正代言者,他对边缘角色虚假的自我认同与夸张演绎仅仅是他谋取现代性合法身份的一种叙述模式和写作策略.他的灵魂在符号化的农村中,肉体却在欲望的城市里.刘亮程的逃遁意识和偏执心理暴露了他人文精神的阳痿和文化选择的迷惘.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在统一的历史时间大背景下改写历史,它对历史的诉求不在于描述真实的历史,而在于创造了一个新的叙述的世界,以表现作家对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传统的怀恋,以及个人主观意志与欲望的重述。它创造的是一个将历史的实在与历史理解的实在糅合并物化为一个新的世界,体现着作家的主观性历史思维和历史体悟。这就形成了新历史小说的一个鲜明且重要的特点———主观意志下的历史的有序与无序。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德性伦理传统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德性系统经典的阐释者,为当代的德性伦理学方案提供了可直接借用的资源。总结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特征,在于他力图在理性与经验、理性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个体与整体之间寻求和保持平衡。与他的老师柏拉图相比,这种"中道"平衡的原理使其更能如实地理解人的德性实践,因而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运动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王充闾 《云梦学刊》2002,23(3):64-65
文学作品之有别于事件和知识的单纯传述 ,就在于作家是在一种灵感迸发的创作状态中 ,把现实的体验提炼为意识的逻辑 ,并以情感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作家、叙述对象和读者共同组成一副人事、景物、情理的关系链。林非先生既倡扬血性文字 ,他在文化历史散文《询问司马迁》一文中就正是以生命叩问和灵魂对接的方式 ,同司马氏探讨着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待苦难、如何坚守“史德”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倾听着人类历史上思想者的澎湃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为文坛贡献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赢得了一个时代的青年们的共鸣。历来,人们多是用颓废一词来形容郁达夫的风格。论文通过分析他独特的言说方式——身体言说,从疾病、性和死亡三个方面来说明:郁达夫的言说方式在风格上成就了他的沉沦和颓废,但在本质上完成了他的反叛。他在对自我欲望的真实而大胆的剖白中完成一个失望苦闷的时代青年对祖国沉沦的反抗诉求。  相似文献   

18.
邱华栋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出现的所谓“晚生代”小说成为“后新时期”文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作为这一作家群的代表 ,邱华栋在其大量作品中倾尽全力地表现人的欲望和梦幻 ,表现欲望在现实、在现代城市中的极度膨胀和消长 ,并通过对欲望的展示 ,表现当下的生活与时代的本性。在表现形式上也不追求新颖的语言世界 ,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对应的关系 ,呈现出容易让人理喻 ,没有符号化的欲望表象化书写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然主义所倡导者的左拉,他的名字往往和这一流派捆在一起,而由于自然主义在我国曾长期受贬抑,所以左拉也总是得不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那样的礼遇.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纷纷为他打抱不平,写了些“翻案”文章,以图扭转这种局面,给左拉和自然主义以应有的地位,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综观以往的研究,贬抑者认为,自然主义偏离了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它的出现标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欧洲的衰落;左拉作为自然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成就不在于自然主义本身,而在于他的创作实践突破了理论的束缚后走向了现实主义,不过,自然主义的倾向在左拉的创作中仍然是存在的,是他的创作的“局限性”,因而他与正宗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相比还略逊一筹.翻案者认为,左拉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  相似文献   

20.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小说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文论中表达的小说史理论,主要观点如下一、昆德拉认为,近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史经历了类似干足球赛的上下半时,上半时的小说以想象力的创造为特征,下半时的小说以真实性的追求为特征;二、以卡夫卡、穆齐尔、布罗赫、贡布罗维茨等20世纪小说家开创的"第三时"小说美学,既对下半时的小说美学产生了反拨,又是对上半时小说美学传统的呼唤、回归和超越;三、昆德拉严格界定了真正的现代主义与形形式式"伪现代主义"的区别,强调前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而且对既成思想有一种批判性的变革欲望;"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由此成为昆德拉小说创作的自觉追求.作者指出昆德拉的小说史论,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