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汉超  赵虹  谭劲松 《理论界》2009,(8):186-187
本文对后现代科学观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在科学教育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出一个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时空的实践本性的揭示建构起了一种新科学观--实践科学观.实践科学观否定了传统科学先天的确定性与必然性,揭示了在确定性与必然性后面的生活实践基础;实践科学观仍具有生活实践的确定性、必然性;实践科学观是一种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3.
科学统战观是科学发展现在党的统一战线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是党的统一战线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结合.从科学发展观到科学统战观、科学统战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统战观应该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观、科学统战观必须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发展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华 《兰州学刊》2008,(6):127-131
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奎刚 《兰州学刊》2004,1(5):58-61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 ,实践概念是其核心概念 ,实践的观点是其基本观点 .实践具有创新性、自然界定性、社会界定性及其辩证统一性。与之相应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体现为实践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科学观主要特征为创新性、整体性、有机性。从这种角度审视科学观 ,突破了传统科学观面临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的困境 ,有利于人们超越现代“二元论”的科学与社会观 ,对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着积极的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在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实践问题的讨论 ,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超越论”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不乏深刻与睿智 ,但也不难看出以往对实践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因为这些观点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传统实践观的基础上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归结为生产实践 ,而没有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实践观变革的内容 ,没有说明马克思实践观同传统实践观的原则区别。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实践观 ,是对道德实践观与生产实践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告别人本主义——马克思科学人学观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人学观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语境。这种人学观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必将导致它被马克思的科学人学观所替代,正确地认识这一点,既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人学观底蕴的需要,同时也为理论上澄清马克思人学观的真实面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哲学的维也纳学派应该称之为逻辑经验主义,而不是逻辑实证主义.从该学派诞生的时间顺序、资源条件以及主要代表人物所接受的教育与他们当时面临的科学发展状况来看,它既与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同时,又是经典实在论与实证论、经验主义等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卡尔纳普作为这个学派的关键性代表人物之一,他阐述的科学理论的层次结构模式与区分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的工具主义的科学理论观,第一次明确与突出了科学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对象域;为科学哲学的历史演进提供了批判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科学哲学的发展方向.但是,它蕴含的二值逻辑的思维模式,并没有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而消失,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从历史、实践、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视角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管理中的公正观对科学发展观具有借鉴意义。泰罗科学管理蕴涵着两种公正观:分享利润公正观和程序本位主义公正观,其中前者包含效率主义功过型和分享盈余需要型两类公正观。不同种类的公正观在不同时代所表现的强弱程度不一,但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相互作用。省思泰罗公正观,对如何分享改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利育实践     
从道德心理的视角探讨我国当前利育实践 ,即利欲观教育的现实开展问题 ,笔者主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维度着手有分工、成体系地具体展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高校德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进德育创新,才能永葆高校德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德育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因此,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更新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途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萍 《北方论丛》2005,(2):115-118
亨普尔的科学观是以逻辑经验主义为其基本立场,以数理逻辑为其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科学的结构与功能、科学的形成过程及其合理性、进步性的根据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达到进一步改进科学,为科学的发展服务的目的。他的科学观指引他对科学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逻辑严密的研究,其所有作都是围绕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展开的。他放宽了经验主义认识观的范围,指出在方法论中对科学目标的解释存在一个从语义的本体论到认识论地相对化的转向,逻辑经验主义认识意义标准具有整体论的倾向;在关于科学合理性问题上他试图融合历史的和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理工类大学生作为推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感将直接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方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对理工类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他们的情操,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践观的变迁与哲学的实践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实践观,其间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以及在这种理解中所做的本体论预设。在第一种实践观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只有一种外在的关联,即实践只是获取感性材料和验证认识真理性的手段。而在后两种实践观之中,这一关系则是内在的,但在第二种实践观中,实践实际上已经被理论化了,成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奠基性要素,而在第三种实践观中,理论活动则被视为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理论被还原为了一种特别的实践活动。三种实践观对应着三种哲学思维范式:第一种对应于实体性哲学,第二种对应于主体性哲学,而只有第三种实践观才构成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哲学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7.
孙宇  张园 《学术界》2012,(5):134-142,287,288
在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行动中,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是两条主线,现代化的传媒工具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共同合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剖析了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理论演进,以及科学传播的机制模式会"倒逼"促使正规学校的科学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协同一致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应通过变革教育理念、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营造人文氛围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