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各马科伦理学》作为一部经典的伦理学著作,友爱观思想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友爱观是亚里士多德根据城邦的实际情况阐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对构建和谐城邦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友爱与爱,友爱与善意,友爱与友善的关系阐述中,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友爱观,认为德性友爱观是基于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原因以及实际行动而形成,与有用、快乐的友爱观进行区分,同时得出一定的启示,试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进行注脚。  相似文献   

2.
友爱伦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在人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中展现出来的。作为最完满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要以外在的善为补充。朋友如何能够成为"另一自我":从自爱到友爱,友爱从自身的德性达到了对他人的德性;"与他人同生者",在现实共同生活中友爱使幸福更完满。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对当代的社会生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中的自爱与友爱并不矛盾。首先,真正的自爱者关注的不是外在善,而是灵魂的理性部分。他把高尚当作目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以朋友为实现自己高尚目的的手段,后者是一种利己主义动机论。这种思考有亚里士多德的功能论证的背景。其次,在"明智"(实践智慧)的意义上,好人之间的友爱是以朋友为另一个自我,这种友爱的内在属性是与好人"因为自身"的性质一致的,所以自爱到友爱的推己及人过程可以成立。其它类型的友爱因偶性地具有这种友爱的某些性质而成其为友爱,这种等级序列使友爱得以作为"一"而统一地遵从上面的过程模式。当然,这种简单的序列化处理也带来了一些现实可行性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东方和西方"轴心时代"的重要代表,在道德学说上分别提出了"志气"观和"行动主义"德性观。强烈的实践精神是其道德伦理的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朱海林 《兰州学刊》2006,(9):20-21,141
自爱是德性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利己是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人性论基础。人性自爱与人性利己的差异,预制了德性论与功利论伦理思想的迥异。可以说,德性伦理学与功利主义伦理学在道德的目的、道德原则以及道德评价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差异甚至对立,都是基于对人性问题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理论之后"的诸多误读导致人们忽视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对伊格尔顿美学体系建构的影响;在《理论之后》后四章中,伊格尔顿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实践取向和理论反思统合了起来,已经表现出从"政治"过渡到"伦理"的倾向;而在2012年出版的《文学事件》一书中,伊格尔顿旗帜鲜明地站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立场上提出:真实世界和文学之间是一种基于行动的实践关系,文学具有本体论价值,它在伦理学意义上参与了对世界的建构,文学从事的道德工作及其具备的伦理学价值在于其对专制力量的反抗。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矫正正义观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是其《尼各马科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矫正正义又是其正义理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影响至今依然彰显。本文致思于挖掘他人矫正正义观的真实内涵 ,把其重新置于当今法理视域下进行诠释 ,并指出亚氏矫正正义观在正义理论领域中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及其不足 ,为超越亚式矫正正义观 ,拓展当今正义理论提供一种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8.
何为自爱?要不要自爱?如何自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重要的道德问题。遗憾的是,长期以米自爱往往被当作自私或利己的同义语来使用,自爱之心每每被视为剥削阶级劣根性而列为禁品。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确立自爱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资产阶级自爱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把自爱作为一个道德规范提了出来,他说:“人人都爱自己,而自爱出于天赋,并不是偶发的冲动。”到了近代,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引起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强烈共鸣,无论是唯物论者,还是唯心论者,是伦理感觉主义,还是伦理理性主义,几乎都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肯定了自爱的作用,热情颂扬  相似文献   

9.
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的复兴,德性伦理学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也日渐增多,但对儒学德性理论的探讨则明显不及.以宋明理学的开创性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洛学中的伦理思想为例,其"新儒学"、"理学"与德性伦理是存在着相通契合之处的.与西方相关理论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的品格追求、道德楷模、道德根基等学说进行的比较说明,二程洛学以至儒学在德性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固有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指出了理性的无能.在他看来,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被确定为我们能够正确把握实在世界的理性洞察的能力,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思维的能力,它在具体的实践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今天,认知主义伦理学似乎还是用程序性的道德自我切断了自我与其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不可分的联系(它回避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的无能的问题),而本体论伦理学以文化-伦理具有自我解释的功能为由,整个地否定了反思性的自我的特殊性(它走向了一种彻底的还原论).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方法论上入手:一方面对道德自我的形成重新做出一种非本体论的评价,另一方面对认知主义的程序理性思维进行批判,以便对处于历史的自然秩序中的自我做出正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效果主义、义务论和契约论并非伦理学反思所仅有的形式,伦理学反思如果采取其他的形式也许会更有成效。美德伦理学有可能就是这种更有成效的理论形式。美德伦理学可以分为非道德的美德伦理学和道德的美德伦理学。前者以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为代表,其核心的美德概念和道德的规范或法则没有明显的联系。后者以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弗朗西斯·哈奇森的美德伦理学理论为代表,其美德的概念和道德上正确或错误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美德伦理学家更关注美德和行动正确性的关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更强调美德,而不是行动的效果在决定一个行动正确与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与儒家强调仁爱不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更加重视友爱。友爱作为一种德性实际上是指完善的友爱,而非因有用或快乐而生的友爱。完善的友爱作为友爱的最高形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和完善个人的德性,而且对构建理想城邦具有范式作用。亚里斯多德之所以选择完善的友爱作为理想城邦的范式,是因为完善的友爱不仅涉及爱,还能体现公正,而公正的城邦是公民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察古可以知今,鉴人可以益己。借鉴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尤其是在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方面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道","中道"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庸观中包含的社会和谐思想,从历史上看是空幻的,但也包含相当多的合理成分。借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观,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相当的借鉴启发作用。文章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观,对其对和谐社会的借鉴启发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思想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当代伦理学论坛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却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了。本文透过对当代西方伦理理论分类的分析,来挖掘其所以然的原因,并揭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独特性质以及该性质对了解儒家伦理学所可能提供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对正义的论述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不只是因为在他的伦理学代表作《尼可马克伦理学》中有专章论述正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一、他的正义学说与他的中道思想融为一体,使中道思想更加圆满系统;二、从《尼可马克伦理学》的整个体系和结构来看,他关于正义的论述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是以其著名的中道原则为特色。从总的方面来看,他的中道原则是从反对柏拉图那种以少数哲学家为核心,贵族色彩十分浓厚的伦理思想出发的。柏拉图把道德看得高不可攀,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一味强调只以少数贵人为基础的道德是无补于事的,他试图给人们描绘一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道德生活,在他看来,不偏不倚的中道就是这种道德生活的原则。他认为,  相似文献   

16.
道德责任问题是伦理道德研究中的首要问题,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文献又是思想史上研究伦理道德理论的最重要资源。有些学者批评说亚里士多德对道德责任的理论问题百出。在《尼可马可伦理学》和《修辞学》等原始文献中,亚里士多德虽然没有专门和系统化地论述道德责任,但是他通过道德行为之自愿与不自愿的考察,深入解决了评价和判断道德责任的前提根据是什么的问题;他还通过对构成道德行为之性格因素中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相互关系的辨析,深入解决了人为何要对自己的性格承担道德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应是行政人的德性及其实践和价值选择 ;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应当是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 ,而不是功利主义或其任何变种 ;行政伦理学应当抛弃“经济人”缪误 ,而以“德性行政人”为理论出发点 ;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当力避“概论化” ,加强其“哲学化”取向和理论深度 ;行政伦理学主要通过辨明行政人的各种价值与义务 ,探讨行政道德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席天扬 《东岳论丛》2006,27(5):30-43
本文分析了当代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黑尔在《道德语言》中对道德论证体系的建构。正如黑尔本人所认可的那样,由黑尔开创的伦理学方法是现代逻辑语言方法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的重新结合。本文第一部分展示了当代元伦理学发展的背景,并梳理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主要看法。第二部分由三个小节组成,分别涉及黑尔的形式化道德论证体系的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节主要阐述黑尔对规定语言的分析;第二节分析黑尔对价值语词特别是“善”(好)的理解,以及他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自然主义”的拒斥;第三节讨论黑尔如何在规定语言和实践三段论的基础上解释道德原则的生成。我们的分析将表明,由于黑尔采用了方法论的普遍主义而放弃了认识论的普遍主义,在《道德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形式化体系不能避免道德相对主义的困难。而这正是黑尔在其后的工作中着重加以弥补的。  相似文献   

19.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德性伦理学在近现代的边缘化有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性,对于德性形成的行为的道德性未加界定,德性规定的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德性伦理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境况的变迁,是造成这种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将其创建成现代德性伦理学,就必须吸收规范伦理学的优点来克服德性伦理学本身的缺陷,达到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赵海琦(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所)亚里士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存在于他的伦理学著作中。其现存伦理学著作有三种:《尼各马科伦理学》、《欧代莫伦理学》、《大伦理学》。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史家,大多认为《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