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雕塑具有自己的多种语言,其中语言就是一种分类,每一件雕塑作品都包含有这两种语言,只是分量不同.当人们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时,就依据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所占的比重来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地域,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有不同的抽象雕塑,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可能偏重具象语言,也可能偏重抽象语言.具象是第一位的,抽象是第二位的,先有具象的认识,再有抽象的认识,具象是基础,抽象是升华.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抽象和具象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抽象融合具象,抽象和具象相互包容、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2.
刘瑛 《理论界》2010,(8):132-134
在岩画艺术形态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的背后所体现的形式下,岩画在"以线带面,线面结合"的过程中对自然物象、精神宗教崇拜等形象进行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的建构,在无意、有意、再造到创造想象的过程中表现着物象的"力"的部位的夸张强调,将对象从对称、渐变、节奏的形式转换中达到一种艺术的"美"的形式,同时在形式的背后也表现着古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精神内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谱写了原始人类生命赞歌的无尽吟唱。  相似文献   

3.
长生久视本来是想使生命在时间上无限地延长 ,先秦两汉诗骚作品在表现这一主题时 ,却是采用了空间拓展的方式 ,通过在仙境、神境、道境中神游及其对所见到的不同景观的描写 ,展示了生命在不同层面的状态 ,使得抽象的时间在具象的三维空间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可以追溯到《远游》这一作品中。分析具体作品中空间超越的文化内涵 ,对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这些作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觉敏 《云梦学刊》2005,26(4):42-45
屈子文学有相当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与楚艺术的滋养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楚艺术品的创作技巧影响到屈原的艺术手法,屈原的作品和楚艺术品一样,表现出具有装饰美、色彩美、曲线美及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特点。二是楚艺术的精神影响到屈原,其生命力量影响了屈原作品的精神格调,使屈作表现出昂扬的生命力;其创新精神影响了屈原的创作,屈原也善于立足于楚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受蒙古族民间美术民间剪纸造型语言的影响,内蒙古草原画派在构图、空间、形体比例等造型形式语言的表现上具有饱满均衡、平面剪影化、稚拙夸张的装饰性、程式化特征,蒙古族对青、白、红、金银等色的传统爱好习俗,致使内蒙古草原画派在油画色彩形式语言的运用上,常以强烈的青、白、红、金银等色抒情表意,蒙古族民间美术中古代寺庙壁画古朴斑驳的画面肌理构造,使草原画派在油画肌理形式语言的制作上,呈现出较为粗犷厚重、近于浮雕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题材的自然属性对一般虚构性作品具有同样对应式的潜在影响,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世界模式化的表现,它是一个特定生活题材抽象而又具象的存在形态。历史文学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它对历史原型有某种特定的指谓性,有一种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不能象虚构性作品那样将原生对象完全撇置一边不管。历史文学的题材对象是一个优势和局  相似文献   

7.
汉民族传统文化结构的逻辑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具象与抽象二律背反的张力结构笔者曾为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问题所困扰:一为书与画的矛盾,并循此而发展出“书法”这一独特艺术,绘画该是具象的,可中国的写意画却“游于相外”,三笔二笔,甚至只需泼墨,就创出一幅丰富优美的意境,令人遐想不止。不仅如此,而且古代画家把“气韵生动”看作最高的艺术标准。①抽象的文字具象化了,书画甚至一回事,融化一体。这很难用某些人的“文化心理的具象特征”来阐释。另一困惑是中西医的矛盾,医学靠解剖分析和实证,应当是十分具象的,难以抽象得来。传统中医,固然重具象,但这具象并非人体本…  相似文献   

8.
《船山学刊》2009,(3):F0003-F0003
湖南长沙人,从事艺术创作工作达三十多年,本人擅长油画、水粉、雕塑。名字已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近年来创作多幅具有湖南风情的油画风景,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其中作品:《村落边的小溪》编人《中国风景油画》大型画册,并人选《中国风景油画展》,该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中予以报道。多幅作品曾先后在各种展览会上获奖。  相似文献   

9.
李军 《阴山学刊》2007,20(2):50-57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它的表现力特点是使作品具有个性及时代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触作为油画艺术中的重要表现语言,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变更,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流派和艺术家那里各有表现特色,不同艺术家以其自身的艺术才质和内心情感体验赋予了笔触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韵味,这也决定了它在油画艺术领域中必然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笔触的审美内涵被赋予了特有的民族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其艺术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内心审美需求,使笔触的审美功能得以进一步地拓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形象、想象、幻境是诗,乃至一切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说,离开了形象、具象,文学也就丧失了生动性和生命力,实际上也就取消了文学。而抽象恰恰与形象、具象相对待。那么,本文所谓的“审美抽象”,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回顾农民题材绘画发展,油画形式是表现农民题材绘画主要形式被广泛运用在作品中,其中原因有三点:塑造感强;画面厚重感吻合农民性格,表现农民朴素感;西方绘画中经典范例具有导向作用。除此之外,时代因素、作者身份艺术家个性、油画特性都成为农民题材绘画油画形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朝向图像诗体学的建立"图像诗"又称"具象诗"、"具体诗",指的是"利用汉字的图像基因与建筑特性,将文字加以排列,以达到图形写貌的具象作用,或借此进行暗示、象征的诗学活动的诗"[1],其所运用的写作技巧称为"图像技巧"。图像诗可以分为两类:狭义的图像诗指的是整首诗或诗的主体是以图像技巧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中西绘画美学趋向之不同主要体现在:西洋油画重写实,作品以追求幻真和再现自然为其最高境界.所采用的焦点透视符合科学和数理,有助于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形似逼真,色彩浓丽,是西洋油画的特色.中国画运用笔墨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的核心,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不重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运用,摆脱了焦点透视物理和生理上的局限,增加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艺术个性.通过中西绘画美学对比,达到了解、认知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本文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阮梅 《中州学刊》2023,(8):160-164
吴冠中和朱德群是我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将中国传统山水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实现了东方山水意趣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巧妙融合。他们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源泉,在不同的艺术表现中传递出一致的山水精神。吴冠中强调写生的实景画面构图与山水油画的诗意表现,善于运用圆点作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景色画面的组合和突破中,通过静态的诗意境界展现中国山水精神的内在含义,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山水精神意境表达。朱德群更强调对山水意蕴和精神的自我感悟,追求神似的抽象表现形式,以大小不同的色块点作为构图要素,通过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法则的体察和想象,在朦胧和抽象的画面中展现山水精神和景色气韵,在对山水精神的表现中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油画创作,集中出现了一批以表现我国民间风俗为绘画对象及内容的极有影响的油画作品,中国油画家在以西方造型体系为主的油画创作的观念和方法中,融汇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理念,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油画这种来自西方的绘画艺术形式表现中国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民俗文化,无疑是一种体现油画本土化的重要创作道路.而且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提到乡村或农村,人们往往把这个词和很具象的感觉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这种简单和粗浅的认识,是不应该的,其实乡村更是一个很抽象的组织实体,只是它的结构比较特殊.本文从组织视角来重新关注乡村这个词,展现它的组织本质和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17.
北京作曲家王立平的大型中乐作品《红楼梦组曲》的内容与小说《红楼梦》相比是一种非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从音乐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出发,作者对音乐如何移植小说《红楼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即设想《红楼梦组曲》应主要表现以下内容:太虚幻境、黛玉葬花、大出殯、元妃省亲、黛玉焚稿、宝玉哭灵和宝玉出走。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俄罗斯风景画艺术,是俄罗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们以一种乐观向上、浪漫抒情的胸怀,崇尚人性为本的文化思想,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方法,诗意般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众多的油画风景艺术家和他们经典的油画风景作品为油画史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剧美学的圆形思维姚文放虽然就思维水平而言,中国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整体思维、具象思维存在着抽象思辨不足、逻辑论理不力的欠缺,但是对此又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戏剧美学的思维方式仍然不乏思辨的成分、逻辑的因素,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现出较强的思辨色彩和逻辑力...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理想的特征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核心的审美范畴,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具象性形式存在的、体现着抽象概括性的理想的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具有导引和规范作用,并因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