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上通过对性教育现状的描述及分析,了解了一些性教育开展的情况和性教育在基层开展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并分析其原因,性教育的必要性又向我们说明了性教育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业,为了更好地开展性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性教育的开展不仅仅只在学校进行,性教育的问题也不仅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能解决,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性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最好的成效。下面分别介绍四种性教育的方式,并分析其各自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发现 一、中国性教育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建国前 这一时期性教育的活动和特征是:“1.性教育被教育界所重视。这一时期,涉及性教育内容的教育和社会综合型刊物纷纷发行,如《教育杂志》、《东方杂志》、  相似文献   

4.
一是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谈“性”色变,似平性教育是个“雷区”,不敢触碰。二是性教育对象有局限性。性教育往往只面对青春期的学生,而实际上性教育应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伴随少年儿童的成长,并已在不同年龄阶段,性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三是性教育内容过于狭窄,主要是涉及性生理方面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性心理、性道德和法制等。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科学的解释性教育问题。在总结性教育的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科学的提出性教育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澄清其存在的误区,以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科学的性观念,正视我国当前的性教育现状,并了解性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人口结构的支撑。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失调的原因,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指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性教育该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家庭、学校、社会在性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论述 ,提出 :一、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 ;二、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三、社会是性教育的天然课堂。本文对我国性教育的目的、功能、内容及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 ,指出在我国开展及时、正确的性教育的重要性 ,探询适合我国国情的性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力流动社会经济政策演化脉络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士德 《人口学刊》2013,35(5):71-80
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所经历的劳动力流动,既是一种社会发展现象,也是一种转轨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劳动力流动本身以及相关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作用的微妙性突显了其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的差异化特征。文章区分了劳动力流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微观干预措施,侧重探究19782012年劳动力流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的演化脉络及其在每一个阶段给劳动力流动与宏观经济带来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社会经济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偏重城市与发达地区而弱化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导向。在这一政策导向下,其作用于劳动力流动应有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并不显著,从这一视角来看,甚至是延缓了城乡间与地区间差距的缩小进程以及外流劳动者微观主体福利的提升进度。  相似文献   

9.
吴帆 《人口研究》2016,(4):66-75
文章通过构建“老年人照料负担比”指数,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老年人照料资源供求关系及其变化的趋势,并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老年人照料负担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老年人照料负担仍处于较轻阶段,但分省来看,在照料负担的水平、城乡差异及差异格局上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同.从未来的变化趋势看,中国的老年人照料负担将持续提高,在2030年代进入重负阶段,2040年代进入超重负阶段,2080年可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照料负担最重的国家.在老年人照料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除了传统的非正式照料支持系统,还须建立正式的社会照料支持系统.因此,无论是社会民众还是政府都需有长远的目光,社会发展也需要更为适应老龄社会的长远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对计划生育的影响评估与管理新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人口流动对计划生育产生的影响。微观上主要考察流动变迁对妇女生育率带来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估;宏观上主要考察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乃至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包括管理质量和工作量两个方面。最后就目前计划生育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有所不同,性教育的普及率也是不平衡的。1“据1989年我国进行的性文明调查,几个地区中学青春期性教育的普及率是:上海:78.8%,成都:73.0%,北京:66.2%,锦州:33.6%。明显表现为大城市普及率较高,而边远中小城市较低。”我们对不同性质学校的访谈中发现,重点中学比较重视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口经济学,尤其是以贝克尔(Garys·becker)为代表的新家庭经济学,已经从微观角度,广泛地研究了家庭、人口问题,取得了丰富成果。本文试图以其生育理论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家庭生育和社会福利关系,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来论述:政府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无论在计划经济中,还是在市场经济中,都是社会福利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得以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一、人口生产的家庭最优决策人口经济学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生育的决策权在于家庭(尤其是妇女),家庭能根据其家庭资源有限性的约束条件,以理性计量做出符合…  相似文献   

13.
同春芬  汪连杰 《西北人口》2015,(1):73-78,84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本文构建一个以家庭、社区、国家和社会为主体的居家养老的四维责任框架。从自身属性和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政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存在着四种模式,即"依托第三方组织"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社区主导"模式和"家庭主导"模式,不同的服务模式,政府的责任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文章最后构建出我国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责任体系,主要包括总体责任和政策制定、监督管理、资金投入、政策实施四个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正规的性教育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在中学以前,性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城市中学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在初中开设生理卫生课,上课的方式以老师教授和看录像为主,但在个案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中学老师并没有讲授这一部分内容,而是让同学自学。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可以从家庭 (微观 )和社会 (宏观 )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最早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进行研究的是法国的兰德里 (A Landry) ,他于2 0世纪 30年代提出了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三个序列理论。在兰德里之后 ,诺特斯坦(F W Notestein)、布莱克 (C P Blacker)、寇尔 (Coale)等人从同一角度针对这一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从家庭角度上对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进行研究长期以来则基本一直为人们所忽视。这是否意味着从这个角度上进行的研究毫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远 《人口研究》2008,32(2):16-24
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政府目前大力倡导的养老方式.对于这种养老方式,目前研究主要从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需求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居家养老的提出具有宏观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体系的有机构成.只有从这个角度认识居家养老,我们的工作才能更自觉,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本文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本文认为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得出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临安市的生育文化变迁作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临安生育文化变迁的现象进行了描述,然后,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对临安生育文化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最后,我们从社会保障、独生子女优惠措施的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对临安生育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计划生育与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计划生育与性教育的关系,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性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题内应有之意计划生育与性教育这两个概念不是硬捏合在一起的,这两者有天然的联系。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开展性教育,不是额外附加之举,而是题内应有之意。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往往忽略了性教育。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本来应该深入到性这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口迁移包括迁移方向、迁移距离、迁移规模、迁移目的地和迁移动因、迁移时间、迁移后果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单从某一角度研究会感到力不从心或力所不及,这就产生了从不同角度研究人口迁移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宏观、微观理论研究的视野与内涵彼此不同而又不可分割。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