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清新政是晚清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一次变革,其经济政策及法制措施在清末新政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晚清政府决策过程的失误、自身政权性质的局限以及经济政策及法制措施内容本身的缺陷,最终使新政走向失败。但不可否认,这次经济变革对中国近代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法制变革是在清末立宪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清末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体系的重构、司法独立精神的彰显和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法制改革的创新。宪政的本质是法治,虽然法制改革尚不是民主宪政,但它却是宪政制度和现代民主国家建立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末法制改革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存在着监督制度的权力配置安排不合理、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监督范围过窄、监督程序缺乏应有的透明度、监督机制缺乏双向性和全面性等问题。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对策是:设立人大监察专员制度、实行司法独立、扩大监督范围、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新闻监督、建立渠道顺畅的公民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4.
清季外官改制期间,省级政权的变革表现为行政机关的机构专门化、职责制度化,司法独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以及谘议局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新管道;州县级政权的变革表现为绅权从乡村向州县级政权的扩张,地方绅士成为州县级政权体系中的权绅。晚清政府引入三权分立原则,在推进地方政治转型的同时也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绅权的转移开启了近代乡村社会控制弱化的历史进程,最终拉大了国家与民众的距离,使乡村社会陷入难于整合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贯彻这一原则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这一原则的实施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司法独立渊源于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1748年,孟德斯鸩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他所说的“以权力约束权力”,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他说:“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国时期甘肃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变革,是中国教育由古代社会旧式教育逐步演变为近现代新式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变革时间上从1902年一直到1930年代,从层级上分为省级和县级两个层级,具体的体现则主要是机构设置变动和人事变动;甘肃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变革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为甘肃当地带来了面向世界的全新视界,但限于时代局限和现实政治的巨大影响,教育行政始终未能摆脱易受行政干涉、教育政策连续受阻、长官任命没有制度保障、教育经费经常被挪用等问题,因而变革缓慢;甘肃的近代教育变革是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相似文献   

8.
晚清白话文运动是在政治危机和民族危难下兴起的语言变革运动。追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渊源,思想开明的晚清官僚认识到语言变革之必要,表现了官方对白话的认同与策略,西方传教士欧式语法、语词的输入补充了现代白话文的语言资源,晚清的农民运动用白话语言宣传革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甚至把提倡白话与反封建联系在一起。他们都为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先行作了强有力的铺垫,表现了官方立场与民间立场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合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中国纠纷解决机理发生变化,体现为成文法的完善,诉讼意识的增强,和判决力度的加大。由于外来侵略和建立近代法制的压力,清朝被迫进行司法体制变革,力图建立近代司法体制。但由于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司法体制转型先天不足,未带来纠纷解决的实质飞跃。  相似文献   

10.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