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亭君 《学术月刊》2013,(1):181+179
2012年10月30日—11月29日,复旦大学举办了七场"东方讲坛·学术特别版"讲座,姜义华、彭希哲、沈丁立、郝模、石磊、肖云、钟扬等专家学者应邀作了精彩演讲。演讲人:姜义华(复旦大学教授)演讲题目:中华文明的根柢演讲时间:10月30日演讲摘要:中华文明的根柢有三个,分别是政治上大一统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12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届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思想史与现实双重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承办。此次论坛,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等嘉宾和知名学者到会发表演讲,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  相似文献   

3.
华亭君 《学术月刊》2012,(12):2+161
本刊讯2012年11月6日—28日,上海政法学院举办了十场"东方讲坛·学术特别版"讲座,吴晓明、何勤华、汪青松、马贵翔、蒋传光、贺小勇、龚正伟、牟逍媛等专家学者应邀作了精彩演讲。演讲人:吴晓明(复旦大学教授)演讲题目: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使命演讲时间:2012年11月6日演讲地点:上海政法学院庸夫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分析》编辑部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哲学分析》论坛——俞吾金学术思想全国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2401和2501会议室隆重召开。俞吾金教授是国内哲学界首位长江特聘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作为东方讲坛学术特别版之一,由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复旦大学党委学工部主办的以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为主题的系列演讲于2011年9月29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学生广场举行。演讲嘉宾分别是:姜义华、朱荫贵、马建标。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作为东方讲坛学术讲座特别版之一,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的以全球视野下的人类文明——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于2011年4月18日—5月1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苑楼人文与传播学院708室举行。5月9—19日出场的演讲嘉宾分别是张巍、陈新、向荣、沈坚。演讲人:张巍(复旦大学教授、霍普金斯大学古典学博士)演讲题目:柏拉图为何写作对话录演讲提要:古希腊大哲柏拉图终其一生用对话录的形式进行哲学的写作,为后世留下三十几篇博大精深的对话录,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为苏格拉底。不过,  相似文献   

7.
1923年4月间,李大钊同志来上海期间,曾应邀前往复旦大学作“史学与哲学”的演讲。由于学术界发现这次演讲稿较迟,目前尚未引起注意。解放以来,学术界很重视大钊同志遗著的编录工作,曾先后发表数篇大钊同志的著作年表。但在1957年以前,所有各种年表,均未提及“史学与哲学”的演讲。直到这一年《学术月刊》7月号刊出文操:“试编李大钊(守常)遗著系年目录补正”,才首次提到此次演讲,并指出由黄维荣、温崇信记录,刊1923年4月17-19日天津《新民意报》。因为  相似文献   

8.
哲学界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经济变革的深入发展,时代呼唤着哲学界在二十世纪末叶有新的崛起。哲学的改革和现代化开始提到日程上来,八五年以来,国内哲学界在探索哲学的改革和哲学现代化的一系列课题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人民日报》首先发了晨光、熊能的关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举办的“哲学与改革系列演讲”的报道,哲学界活跃起来了,《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薛德震“关于繁荣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以《我们今天为何读研究生》进行演讲: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我觉得,志向是人格挺立的关键。也许同学们会说,我们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就想做个普通人,安安稳稳过一生。这当然没错,可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因而没有志向。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12,(12):242+292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始建于1999年,是在原国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外国哲学博士点部分成员建立起来的。本中心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985国家重点创新基地",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  相似文献   

11.
我们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到,哲学与科学对待经典的态度有明显的区别,哲学不断返回经典。但"哲学""科学"这样的语词所指示的对象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因而如何刻画上述区别就成了一个问题。借助"达尔文主义空间"这个思考工具,可以对哲学与科学对待经典的态度区别作出非本质主义的刻画,并通过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对比厘清"经典"的含义。哲学返回经典的做法可归因于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的四点区别,并可以以此论证哲学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三种基本路径:经典文本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从"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在解读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存在"过度诠释"、误读的倾向;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对"批判的批判"进行"辩护"和盲目追随的嫌疑;在探索"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的实践中,不免陷入由"回到马克思"而"停留于马克思"的窠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迫切需要对现有研究路径进行反思与匡正:将文本书写逻辑前置于文本解读逻辑,以文本承载的马克思思想为文本解读的核心内容;辩证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挖掘其问题意识并透视其开放性;实现从"理解马克思"到"运用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的研究新路径,形成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困境的理论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12日,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中心联合主办的"儒家哲学的大本与达道:以《中庸》学为中心全国青壮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郭象《庄子注》在经典"阐发"过程中的哲学话语创新。经典"阐发"是创造性地朝着诠释者特定的哲学方向忠实地阐发经典的义理潜能。哲学家在阐发经典的过程中回应时代问题,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理论与现实及德性之间的互动,实现"述而作"与"作而为"的统一。在经典阐发的过程中实施哲学话语创新,旧语汇之安顿和新语汇之开发往往相辅相成;旧话语体系中的中心词可以翻转为新话语体系中的边缘词,旧话语体系中的边缘词亦可以翻转为新话语体系中的中心词;而新话语"体系"需要包含一系列相互支撑的新语汇。  相似文献   

15.
论述的方式,而非所论述的问题,是所论问题是否够哲学的条件。可根据三个特征来判断话语是否有哲学性质:提问的方法就是对问题的前提的不断追问;问答是以合乎理智的方式进行的;哲学论说所提供的是解释性或规范性的知识。不同的哲学论说又具有"深刻"、"清晰"、"系统"三种不同个性。在中国经典文本中,观念的表达同论证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论语》、《老子》有哲学观念或者信念,却少哲学论说;《孟子》、《庄子》在局部辩论中有许多自觉的逻辑推论,但总体论说还存在松散的现象;而对话体的《公孙龙子》、嵇康《声无哀乐论》则是标准的哲学论说。当代哲学研究中,由哲学史进入哲学的路径,即在于新的哲学论证与言说。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新的视阈下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是当下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要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必然涉及到下述基本问题:如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尤其是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与思格斯哲学思想的关系;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与青年时期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等等。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85工程”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大基地”)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俞吾金先生与“大小基地”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以对话形式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3日至4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党校、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和《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杂志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  相似文献   

18.
本期博士 :王金林王金林 ,男 ,1962年生 ,江苏省镇江市人。1984年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毕业 ,1990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 ;1997年考取复旦大学哲学系马克思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师从吴晓明教授 ,2000年获博士学位 ,并留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近两年 ,在《复旦学报》、《教学与研究》、《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博士论文题目 :《世界历史意义的本质道说———从海德格尔的解读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导师 :复旦大学哲学系吴晓明教授一、博士论文提要本文源于二…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24-26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是以经典诠释为基础的哲学之思,释经方法与本体追求密不可分地存在于哲人的经典诠释中。王弼为玄学之宗,其哲学语词、表述方式及思想指向,既继承又超越了两汉时期的天人相应之学,同时也为东晋时期佛教的讲论与传播提供了格义所需的思想依凭。基于经典诠释的变迁,追溯王弼哲学渊源,可以发现,王弼哲学主要通过汉末荆州学术及其经典诠释方法,同两汉思想传统历史地关联起来。当他秉持"得意忘言"的诠释理念,以"注""指略""略例"等释经方法,解读《老》《易》及《论语》时,诠释出的本体之"无"不仅贯通天道与人事,而且也启发了东晋士人对般若"空"义的解读与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