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西方法治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法治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一直倍受关注,然而,究其原因却意见纷呈。西方法治的深层根源虽然在于西欧中世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独特社会架构——“市民社会”,但是,市民社会又是个文化范畴,它必然要受到一些“历史观念”的影响,如法律至上、自然法、人性恶、所有权等,而这些恰恰又是西方法治产生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法治思想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所以难以如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法治进程,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看,其原因在于中西方法治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社会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等是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法治产生于近现代,但是法治思想和观念发端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长期的酝酿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本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出发点即基础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西方的法治理论合理性结构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西方法治理论建构的基础,即人性的预设,保证了法治理论本身的合理化,西方法治理论的基础为二元:即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西方在地理位置、经济政策、社会结构以及思想基础等方面风格迥异,由此,在法律文化方面也存在差别。中国古代影响最深的治国方略是人治,而西方的则是法治观念的影响更深远。通过对中西方人治与法治的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二者法治理念的异同之处予以梳理、阐释,并从各自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进一步剖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走向的产生缘由.认为是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古代法治理论的源流来看 ,希腊人把法治从“尚法”观念演绎成“良法之治”,罗马人则把法治从希腊人的“良法之治”推进到“制约权力”,而近代西方法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渊源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智慧。因而 ,如果说古希腊是西方法治思想和理论的源头 ,那么古罗马则架起了古代西方法治理论与近代法治理论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宪法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西方市民社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演进而自然产生的,为西方宪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宪法自产生起始,社会基础先天不足,改革开放实现了市民社会从无到有自弱渐强的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人权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通过中西方宪法社会基础的比较分析,得出的启示是,宪法要真正发挥根本大法的作用,其关键在于不断充实和完善宪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6年完成的伟著《政治学》中完整的阐释了实现法治的具体路径,他强调依法治国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提倡法律的神圣权威以及法治优于人治的社会观念对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亚氏法治思想体系的解读,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中培育市民社会是实现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础,而良法的确立也必须是在本土资源自然演进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务员的法治观念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法治观念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内涵的分析,阐述了西方公务员法治观念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我国公务员整体法治观念存在的误区,即"人治"意识依然存在,法律工具主义意识浓厚,由制度和监管的缺欠导致法治观念的扭曲.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公务员法治观念构建的主要内容,即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并加强对其自身的法律知识的考核,吸纳法律人进入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但其实现道路漫长而艰难,法治观念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法治观念始于梭伦变法,兴盛于近代,以英国的法治理论和德国的法治国理论为代表。法治观念在中国出现于清末,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全面启动法治建设。但同时,中国在法治观念方面存在着法治观念形成趋势、法治全面西化、法治与德治和法治本土化与变法等困惑,对我国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困惑,试图理出解决思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自然法思想是资产阶级的自然法思想。其核心为提倡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制衡和法治。这一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神权专制的法律理论武器,推动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法治化建设。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资产阶级确立政权制度的指导思想,主权在民论开创了西方政治民主制的先河,三权分立制衡是其政权结构的根本原则,法治则成为最高治国原则。这些法思想的推行一定程度有利于西方社会朝民主、文明、进步方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呼声中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但由于我国传统和现实的因素制约,在建设法治类型上产生了分歧。在借鉴西方法治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兼顾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目标,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培育法制观念相对于整个法制工程而言是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西方法治思想源远流长,而中国人治思想极为丰富。当前中国官方和民间存在着法制观念的诸多障碍:官方视法律为管制民众的工具,持片面的"秩序观",对法制采取"机会主义"和"便利"态度,盛行官场"潜规则";民间"情"重于"法",迷信"关系",缺乏权利观念和争讼意识。官方和民间的观念障碍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培育法制观念既是渐进的,又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4.
法治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地方性。对源自西方的法治概念作中国情势解读,它在组成形态上包含私法之治、私法的公法之治、公法之治三部分。法治视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使命,实质上就是要在行政领域实现行政法治;作为互动的另一面,行政体制改革应当从观念变革和法律制度完善两个方面对法治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今日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一件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工作是:把传统思想放在今日法治建设的视野内,以法治为基点挖掘、分析那些蕴涵着法治建设精神营养和文化资源的思想遗产,诸如早期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庄子哲学中的自由主义与人本思想、早期儒家中的人本和民本思想、中国古代有关义与利的基本理论以及调和、折中、互补的争端解决思想;清理那些来源于传统思想的、阻碍中国今日法治实践的认识误区,例如,工具主义法治观和政治权威与精神权威的同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 ,世界各国都经过了从“德治—德法共治—人治—法治”的发展轨迹。但随着纯粹法治的推行 ,却带来了“社会乏力症”的弊端 ,并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而我国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代法治国家“社会乏力症”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论证了新层次的“德法共治”是解决当代各国“社会乏力症”的有效办法 ,并提出了落实“德法共治”主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法治资源问题的探讨,必然需要以人作为评价主体进行价值判断,由是形成法的价值位阶的争论。价值位阶的讨论旨在权衡各种价值之高低,进而作取舍。此过程中,一些分配理念被触及,由此产生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的争论。以此两对价值的冲突大略可窥知法治资源的取舍用殊,从而得法治资源体用之真意,破斥法治本土资源论者的诡辩。  相似文献   

18.
自然法理念根源于古希腊思想文化,对西方现代法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学者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受到自然法理念的冲击和启蒙,对如何认识和建构法治提出了种种观点;在政治层面,自然法理念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它对我国当代法治精神的建构仍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胸怀“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阐述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文章从权与法、人与法、德与法等方面来论述其法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