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藏族丧葬文化青海藏族以天葬为主,多种葬式(如火葬、土葬、水葬及塔菲等)并存。分述如次:天葬又称“鸟葬”、“野葬”、“风葬”。这是青海藏族特别是牧区藏族最常见的葬式。当病人弥留咽气后,趁其尸尚未完全僵硬之前,脱去所有衣服,用其腰带(或白布条或绳索)...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饮食文化正如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离不开畜牧业一样,从事畜牧业的民族的食物构成亦离不开肉乳,青海蒙古族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周围藏汉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饮食文化。《西唾要略》载:“不习耕作,...  相似文献   

3.
藏戏最初是在西藏、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等藏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保重了卫藏地区的“阿姐拉姆”剧,安多地区的“南木特儿”剧和康巴、安多交接地区及果洛地区的“格萨尔”剧,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在印度、不丹等多个国家,藏族聚居的地区也有藏戏在不断流传,人们将青海地区的藏戏称之为“南木特儿”剧中,在藏语的翻译中,表达的是传记、故事等含义。藏戏在我国的青海、甘肃等地区,受到百姓的欢迎有着较大的发展,现今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族婚俗文化青海藏族不论贫富,都实行血缘外婚制。父系亲族间严禁通婚。母系亲族间,有些地方也禁止通婚,但有些地区在经过几代之后允许通婚。这与有些兄弟民族的“姑妈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叫”(舅父有绝对优先权娶甥女为儿媳)等的姑(姨)表婚俗完全...  相似文献   

5.
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编者按:“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长期以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兄弟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勤奋开拓。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五彩纷呈的青海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我刊决定从本期起,新设“民族民俗文化之苑”栏目,...  相似文献   

6.
青海回族饮食文化青海回族由于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饮食一般以小麦、青稞、豆类等面食为主,以各种蔬菜和牛肉、羊肉等为副食。主食馍馍的制作方法有蒸、烧、、烙、炸五种。蒸制的有馒头、龙卷、“砖包城”(亦叫“金银卷”,用一层小麦面、一层青稞面蒸...  相似文献   

7.
藏汉双语教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语教学是提高藏族儿童文化素质,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青海藏族教育的实际,建立“口语优先发展”的模式,对藏族学生的语言运用、理解、表达、写作等能力乃至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意义、模式、现状和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比较全面、基本可靠地反映青海藏族人口的文献记载始于清王朝雍正三年,即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平定之后,青海藏族完全纳入清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之时。然而,当时青海藏族居地辽阔,归辖不一,族口之载,零乱错讹。鉴于今日研史修志者不便利用,故撰文考察,以明详实。 一、沿革与分布 今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藏族,在雍正三年被分别划定在四大地块内,历史文献称之为“西宁番族”,“河南番族”、“塞外贡马番族”和“郭罗克番族”。  相似文献   

9.
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青海藏族共有91.1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0.45%,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此外在西宁及海东各县亦有部分藏族居住。1958年民主改革前夕,青海藏族基本上由各部落管辖,其中牧区部落主要有玉树二十五族、三果洛八族、环湖八族、同仁十二族等。青海  相似文献   

10.
“撒”者,傣语的原意为“生食”或“凉拌”之意。由于历史、传统、地理气候等原因,长期以来,“金撒”(即生食)形成了傣族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傣族“撒”的种类很多,其中以“撒大鲁”和“撒苤”最为有名。“撒大鲁”即生猪肉食品。其做法为,把猪脊肉或瘦肉剁细(有的还加猪肝),加上米醋和盐浸泡,直至肉变白,然后加入切细的茴香、青辣椒、生姜、大蒜泥等佑料搅拌,再加入用油炸过的猪皮、肉、莴笋丝、粉丝等混合而食。其味鲜美独特是傣家待客的佳肴之一。“撒苤”即生牛肉食品。为傣味中的又一名菜。其做法是,把牛里脊肉剔筋去脂…  相似文献   

11.
青海汪什代海部落变迁史调查何玲青海湖西部及南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支地域辽阔、势力强盛的游牧部落,这就是著名的藏族汪什代海部落。几经历史变迁,这一藏族游牧部落现已分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竣县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笔者近年沿着历史的痕迹,就...  相似文献   

12.
藏族是我国分布地域较广的一个民族,除西藏自治区外,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藏族在保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鲜明共性的同时,又在:具体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这些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地方特色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对于藏族历史的研究,除了从通史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研究外,从各个藏族区域甚至各个藏族部落的角度进行分区分层研究也非常重要。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国内藏学研究界推出了《中国藏族部落》、《青海藏族史》、《甘肃藏族史》、《甘肃藏族通史》、《甘肃藏族部落社会与历史研究》等一批藏族区域史、部落史专题研究成果,大大地将藏族历史研究引向纵深,  相似文献   

13.
“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21世纪 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藏区是由卫藏(西藏自治区)、康巴(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等)和安多(青海藏区、甘肃藏区和四川阿坝州等)三大藏语方言区构成的。安多藏区是中国藏  相似文献   

14.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居住环境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长期融化积淀而形成的 ,青海藏族服饰也不例外。青海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 ,透过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的表象 ,我们可以窥见青海藏族居住区域之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该民族的历史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一系列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青海藏族人口状况简析杨多才旦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青海藏族人口数为911860,占全省总人口的20.47%,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48.75%,居住在以六个自治州为主的占全省面积97...  相似文献   

16.
青海“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它集中体现了藏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同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一样多姿多彩。不久前,我慕名访问了早已驰名的海内外“热贡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7.
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青海蒙古族在丧葬方面有些习俗与青海藏族完全相同,或者相近。当病人垂危、弥留之际,有可能的亲人朋友都要尽快前来,与将要离世之人遇活面诀别,而聆听遗嘱;人亡后要及时将亡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及亡故时辰等报告给寺院,并请占卜滨葬时日及...  相似文献   

18.
藏族爱喝茶,吃饭伴以茶,待客光端茶,喜庆节日聘礼赠馈甚至宗教活动,都离不开茶。其喝茶方式和习俗与内地大不相同。独特的藏族茶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国是茶的故乡,先秦时即以之为药品和饮料,西汉士大夫已将饮茶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隋唐时饮茶更形成风尚。藏族何时开始饮茶,难以追寻。从中国最早栽培而且大量出产茶叶的四川与藏区接近的情况推测,藏族饮茶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的。《唐国史补》卷下载,唐德宗时,常鲁公出使吐着,闲时在帐房中煮茶。吐着资普有意问他:“此为何物?”鲁公答:“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相似文献   

19.
藏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徐世和,李加才旦,钟玉藏族是我国一个富有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少数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藏族所处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虽然远离战区,处在大后方,但是仍然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这一伟大的爱国斗争。藏族的这种参与是多方面的,它既有...  相似文献   

20.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