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颤了中国人的心,更震碎了灾区人的美好生活。家庭破碎了、社区成了废墟、人与人的关系被割断、现在与未来不再连续,身处灾区的所有人在空前的灾难面前,陷入了空前的危机:物质的匮乏,使灾民在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地震造成的种种惨剧,则强烈地刺激着灾民的心理,使他们承受着更大的痛苦,因为受到强烈刺激形成的心理创伤很难在短期内愈合,严重的甚至在有生之年都走不出这个阴影。  相似文献   

2.
警察每天都在从事着高对抗、高危险、高应激的工作,因此,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比一般人大得多,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警察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关系到警察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文中试图从危机干预的界定、心理危机的产生因素入手,结合国内公安行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对警察进行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3.
心玲 《当代老年》2008,(10):43-43
微笑着而对灾难,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地震后家破人亡,但有些人尚能微笑面对,其实,这未必是坚强,而是心理上不能接受现实的表现。”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很多人心理严重受创,但每个人的反应都会不一样,微笑面对的未必更坚强,号啕大哭的未必更脆弱。  相似文献   

4.
艾戈 《金色年华》2011,(12):47-49
这里描述的性躁动不是心理医学上的性躁动,心理医学的性躁动是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而发生的,只有一时的性冲动,能够自我控制住,不影响学习和日常行为。我所要说的中国人的性躁动,应该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反映了现代人在一种无奈、徘徊和迷茫的状态下,靠性刺激来排解郁闷而获得片刻的安宁。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与人打交道,无法逃避必要的社交。然而,有许多人在社交中不能应付自如,总觉得有些无形的东西在阻碍着他.这些无形的东西就是心理干扰。在社交中,应克服以下四种主要的心理干扰:一、闭索。心理闭索主要的表现就是: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内心活动比较多,常常反自己,很少注意别人,心理闭素对社交是极其不利的,不利于发动与别人的社交行为;不利于接受别人发动的社交行为。造成心理闭索的原因主要有:①悲观民世,认为自己已看破“红尘”,所以不想在尘世间做周旋。这一点必须克服.没有任何人能…  相似文献   

6.
沈晓夫 《职业》2003,(5):52
跳着,跳着,就跳进了“病槽”里“应激反应综合征”是伴随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症,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日益引起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注意。国内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征”多见于企业管理人员中,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调节的人更易罹患。另外,跳槽而又不能马上融入新环境的人群也容易为“应激反应综合征”所困扰。心理学家认为,盲目跳槽使人越来越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总是以灰色的眼光看待外界一切事物,凡事总易从悲观、消极的角度去思考。目前,正蔓延在白领阶层中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7.
心理老化,是指一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与其年龄阶段特征相比,整体反应水平下降,心理机能明显退化和衰老。心理老化是一个人精神上“未老先衰”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心理病态。  相似文献   

8.
胡建英 《职业》2013,(16):42-43
每个人的成长无不受着遗传因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其实都是可以在生活的磨炼中趋于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邓秀芳 《职业》2013,(20):178-179
随着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陶艺的艺术性和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抓住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审美心理和力求创新审美体验,陶艺也在创新着。本文通过对原生态美学思想进行解构重建,提出利用原生态的意念、造型、材质对原生态进行捕捉,阐释原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心理健康是密切关联的,而心理暗示对于人们的健康则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例一,这是人们都听说过的例子,某战士在战斗中受伤了,但由于战斗还在紧张激烈地进行着,他并没有察觉自己受伤了,继续精神抖擞地战斗着,这时,他的战友发现他受伤了,并表情紧张地告诉他:“你挂彩了,  相似文献   

11.
《炎黄世界》2013,(2):80-80
21世纪,健康的主题是心理养生。因为人除了肉体疾患之外,还存在心理疾患,而心理养生是对心理疾患的治疗。 “思维体操”就是通过阅读诗文来祛除精神抑郁等心理疾病。阅读能影响人的思维能力、调整人的情绪、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支撑人们的精神、消除消极情绪、调节免疫功能、创造愉悦的心境。  相似文献   

12.
人的因素是产生交通问题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行为受到其心理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心理、行为特点,并且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文中将从中国人的心理、行为特征角度来述论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些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罗妹 《老人世界》2008,(6):46-46
心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帮助弱者,使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会涌起欣慰之感。一个人坚信自己活着,于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生活支柱,这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鼓舞,会使人轻松愉快。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必然心理稳定、平衡,神经和内分泌调节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起到防止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性疾病发生的作用,使人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4.
容小翔 《老年世界》2006,(15):31-31
高血压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国外有很多研究.其中一种是心理动力学.认为身心疾病患者具有特殊的人格.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关。美国有个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猫教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下面.平台上放着鱼。  相似文献   

15.
称呼的奥妙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称呼”具有相当微妙的意义。称呼也就是人的名字。“您怎么称呼?”也就是您的名字叫什么。人的名字就是一种符号、代号,就是用来代表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用来同别的人打交道的。简言之,就是用做交际的。然而事实上,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因不同的世事情态,不同的心理和不同的交际内涵,由名字而到称呼,不但其间发生干变万化,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含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内容。李某某;如果直呼其名,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如下关系;“这李某某是他的晚辈而此时此刻又无须表示亲近;是他的同事而又不太外道;两个熟人…  相似文献   

16.
人世间少有单一角色的人,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时兼各种角色于一身。每一个角色对人提出一种要求,而这种种要求不可避免地会时刻发生冲突。若能顺利地解决心理冲突,它可以成为人们建设性工作、甚至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但事实上,很多心理冲突却是无益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如果心理冲突持续性存在,则令人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人的需要既受道德的规范制约,又深刻影响着个体的道德发展和道德行为。特别是对正处于道德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需要的满足是其道德人格生长的重要基础,需要受挫则会阻碍其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需要心理的状态调节着人的道德行为,非理性的需要心理则是青少年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道德需要驱动着青少年对道德的主动践行,道德需要不足则会阻碍其道德实践。因此,培育青少年的良好德行,一定要注意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并关怀青少年的合理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需要、努力激发青少年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微寒 《当代老年》2013,(5):40-41
人到老年,心理会逐渐衰退,表现为喜怒无常、自我封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对新鲜事物失去好奇心。但心理衰退也有迟早之分,如果在生活中能有意识进行心理锻炼,就能有效延缓心理衰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念反对重物轻人,反对忽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强调人的存在,要求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自觉能动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和潜能的开发。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能够让师生之间互相信任、支持又相互尊重、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非常融洽,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互动互进,寻求改善有利于人性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李枭 《职业》2012,(35):38
逆反心理是一个人由少年期心理向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正常过程,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学校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