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句骊国是两汉至唐王朝时期我国东北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个别学者一直把高句骊看成是独立于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之外的政权,把高句骊和我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纳入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范围之内,甚至近期出版的一些书仍然沿用这种观点,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从两汉至唐王朝时期各王朝对高句骊管理的角度,依据史书,包括朝鲜的汉文史书的记载,并结合一些考古资料,对高句骊和各王朝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探讨。认为高句骊国是西汉王朝时期高句骊县境内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西汉王朝玄苑郡和高句骊县直接管理。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各王朝分立,高句骊一度称雄东北边疆,但和各王朝仍然保持着臣属关系。至唐王朝高宗时期,高句骊又重新回到中央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由安东都护府管理。因此我们可以说,高句骊自始至终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和“中韩关系史”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在我国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的高句骊族,主要来源于貊族东迁的后裔高夷、夫余、沃沮、小水貊、等。首先使用高句骊称号的是高夷人,构成高句骊族主体的是夫余人;在高句骊族发展壮大过程中,沃沮、小水貊、等先后被兼并,与高句骊凝聚为一族。同时,在高句骊崛起后,也有非貊族系的古代朝鲜人后裔、汉、鲜卑、肃慎、契丹、百济等族人,被其俘掠或投奔、陷没后融入高句骊族,前三种人人数众多。高句骊族在解体、消失过程中,凡15万户约七八十万人流向有四:迁居中原各地近30万人,投入新罗约10万人,亡归鞘(渤海)的10万人以上,散入突厥万余人,共50余万人。其余20余万人,多半死于战乱,余散居在辽河以东、渤海国以南、大同江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理、翻译、出版《格萨尔王传》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有关省区出版社已出版发行《格萨尔王传》分部本达60余部。(其中含汉译本20余部)。可见,其数量之多,是十分可观的。 然而,《格萨尔王传》搜集、整理,尤其是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某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仅就《格萨尔王传》有关名词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西夏志略》一书,见于近人编的几种西夏书目。如清道光中瞿世瑛撰《清吟阁书目》,载有《西夏志略》,但不记卷数,亦不著作者名氏。孙殿起《贩书偶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部卷五载:“《西夏志略》四卷,载记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旧钞本,后有何元锡印梦华馆印各一方。”在邓衍林编的《中国边疆图籍录》中,有与《贩书偶记》大体相同的记载。今所见《西夏志略》皆为传抄本,国内如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族文化宫、南京大学等图书馆都藏有传抄本,其所分卷者与各书目所载  相似文献   

5.
存在动词是汉藏系语言动词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它具有某些特殊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弄清存在动词的语义来源,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轨迹。一、“有”和jod汉语存在动词“有”的上古音属匣母之部,读作”①。上古汉语中“有”与“惟”音同,可借“惟”为之。王引之《给传释词》云:“薛综注《东京赋》曰:‘惟,有也。’《书·酒浩》曰:‘我闻惟日’,‘我闻亦惟曰’皆言我闻有此语也。《诗·六月》曰:‘比物四骊,闲之维则。’言闲之有法也。””惟”上古音属余母微部,读”据此,“有”当读作“,否则“有”和“惟…  相似文献   

6.
过去历朝历代的新朝君主,罕有褒奖旧朝死难之臣的,而《明史》则为一些忠明反清臣子如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作传并弘扬其忠义精神。以《史可法传》为例,清修《明史》列《忠义传》以及对忠明反清人物的叙述包含其政治宣传需要,从其叙述手法、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可看出清修《明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新唐书》皆有“吐蕃传”。其他如《通典》、《唐会要》、《册府元龟》、《通志》及《太平环宇记》等史、地名著,也都有专记唐代吐蕃情俗的专篇。历史事实,已多有人考订。惟独地名,几乎无人考订。但如地名不能落实到地图上来,则历史事实也成了悬空飘渺的故事,不可能收古为今用之效。我们综合参验上列各书,与近世实测地图,考订传文中的地名,只是初步工作。希望从此开始,引出多种见解不同的讨论,去粗取精求得一是。  相似文献   

8.
浅谈《格萨尔王传》中“宗”的内涵高宁《格萨尔王传》中称,主人公格萨尔一生曾降伏“十八大宗”、“十八小宗”以及不计其数的微小“宗”。同时,《格萨尔王传》的许多分部本都以“征服XX宗”或“夺取XX宗”等命名。那么,这里的“宗”(孪’)的确切含意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的编排和风格周燮藩经文的编排原则奥斯曼定本的《古兰经》共计114章,每章又划分为若干节。每章的长短从3节到286节不等。由于经文的分节不完全依据意思的完整,有些按照吟诵时的句读,有些又以句尾出现词性相同、音律和谐的词作为划分的标准,所以各节...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五史》中最芜杂、错误最多的一部书,其《吐蕃传》部分的某些记载也难免有误。《宋史·吐蕃传》是研究宋代吐蕃的基本史料。为了在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宋史·吐蕃传》,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历史以真实,有必要对其作一定的考证。  相似文献   

11.
””…期数一…总期}页码云┌─────────────┬───┐│在调整中前进的我国畜牧业 │蔡子伟│├─────────────┼───┤│英俄对藏经济侵略的历史考察│黄万纶│├─────────────┼───┤│西藏的盐粮交换 │安新固│└─────────────┴───┘毛各6蔽一百一…作者1期数陌扁际霄西藏古代史的两点简短注释《颇罗墉传》中的历史资料选译吐蕃治下的汉人达赖五世朝清考仓央嘉措生平疏议藏族族源探索古代藏族卜辞关于吐蕃、各王的生卒年代的探讨《吐蕃传》地名考释(一)论象雄((吐蕃传》…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二一年伯希和在《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吐谷浑与苏毗的札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据《唐书·西域传》:“苏毗,……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得出结论:孙波即松巴的音译,义为松巴部落。在这篇文章的诸多论点中,只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慨然接受的,而其余的则尚须进一步加以研究。照伯希和的说法,苏毗是羌语,孙波是吐蕃语,两者系指同一事物。然而《唐书》载:“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只有将这句释为:苏毗隶属于吐蕃之后,  相似文献   

13.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断言中国没有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的出现,不仅说明黑格尔的过于自信,更填补了我国史诗的空白.《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对《格萨尔王传》的研究笔触由初期的研究延伸到有关宗教、民俗、军事组织制度,甚至具体到神灵系统、数字等更为广泛而又细致的研究领域.本文所涉禁忌,属于宗教民俗范畴,作者拟就《格萨尔王传》中禁忌民俗事象,略述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作为《米拉日巴传》姊妹篇的《玛尔巴传》,是藏族伟大作家桑吉坚赞(1452——1507)奉献给藏族文坛的又一部杰作。同《米拉日巴传》一样,这部著作不仅在藏族文学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研究藏族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方面的宣传,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已被世人所知,并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它是一部说唱史诗。长一百万行,约一千万字。它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包罗万象。它的诗行比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印  相似文献   

16.
去年(指1986年,——译者),公开刊行了三册部头相当大的藏学研究专门著作,其中可以说是纯粹西藏史的成果的不多。首先,山口瑞风编的《西藏的佛教与社会》是现在日本二十七名核心的西藏学学者的论文集。每一篇论文的质和量都可说是越世界水平。其中佛学理论性的研究十八篇,语言、历史关系四篇,可分类为含有佛教史在内的历史学论文有欧洲文字两篇和日文三篇。如果与历史、民族、语言研究和宗教、哲学研究几乎各占半数的各外国的藏学论文集比较,其不平衡是很明显的。在展示了日本的西藏佛教研究质量之高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历史研究的贫乏。而且,日文三篇中,宫协淳子的《卫拉特高僧咱雅班第达传》约略地介绍了用托忒文卫拉特语写成的17世纪蒙古卫  相似文献   

17.
骆和黎族,不少学者根据《史记》和《汉书》认为二者有族源关系,说黎族祖源于骆。本文持不同看法,认为《史记》所指的“骆”并不包括海南岛;《汉书·贾捐之传》以“骆越”称海南岛的珠崖之民是误称。骆越是泛称,不是一个族名,骆非黎族先民。兹略陈管见就教于专家。一、骆非珠崖之民骆,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史记·南越尉佗传》。该书有“(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太史公曰:‘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此清楚地表明闽越、西瓯、骆,是各在不同地域,各自有王,各自为国三个,是和南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周穆王西游     
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瑶池相会,这是许多人所知道的。而详尽记载这一故事的,就是《穆天子传》这部书。因此,在讲穆王西游之前,先要介绍一下这部书。《穆天子传》也叫《周王游记》、《周王传》、《穆王传》或《周穆王传》等,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西周穆王西行的一部游记。成书后长期埋于地下,直到公元278年(西晋咸宁四年)才从今天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魏襄王墓)中发现。这部书内容丰富,情节动人,后人辗转传抄,争相研读,啧啧称道。东晋著名大诗人陶渊明赋诗  相似文献   

19.
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我们曾把它分为分章本与分部本两种,就到现在各地广为搜集的情况来看,这种分法,可以成立。现在分部本最多,已可达200部左右,分章本却依然没有新的发现。据我们所知,有藏文的贵德分章本、拉达克本、达维德·尼尔的十三章本、藏文北京本、苏联收藏的稿本л 6,木里地区的《吕格萨尔》;蒙文的有《岭格萨尔》、北京本蒙文格萨尔、土族的《格萨尔传》、裕固族的《格萨尔传》、祝夏文本的《格萨尔王传等等。  相似文献   

20.
《明史》的编修,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诏修明史开始,到乾隆四年(1739年)刊行,经历了近一百年的时间。其中编纂、修订、改编、定稿,就花了五十多年。编撰时间如此之长,参加人手又多,几经修改抄录,其中错漏在所难免。自《明史》刊印以来,已有不少人作过校勘补正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明史》考证质疑,增补整理的著作已有王颂蔚:《明史考证攈逸》(42卷),王季烈:《明史考证攈逸补遗》(1卷),丁谦:《明史西域传地理考证》(1卷),《外国传地理考证》(1卷)等不下二十余种。现在,中华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