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的《人才开发》我期期、篇篇文章都过目,日子久了,我与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了一些文章,被杂志刊用。我把这几年《人才开发》刊用的文章给在空军、海军做政工、科技工作的侄子复印带回部队存阅。在机关、基层,接触不少读者、作者,大家对《人才开发》有较高的评价,感到可读可信,在人才竞争的年代里,刊用的文章适用范围广,颇有指导价值。 一是新。标题新、角度新、观点新,不老套套,每篇文章或消息都给人们一点新意。如就业竞争,没有“女  相似文献   

2.
《人才开发》哺育了我,也在一定程度内指导了我所在单位的工作。 我离休已十多年了,由于离开工作岗位加上身体不好不接触社会,不参加会议、听不到上级报告和读不到有关文件,所以思想总是仃滞在离休前的状态,或者说是“僵化”的。但我却能“永葆青春”。分析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与我读了《人才开发》每期的每一篇文章有很大关系。读到《人才开发》,我才知道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边缘又兴起了一门《人才学》。我体会:站在《人才学》的角度看教育改革问题,会更深刻、更心明眼亮和更具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3.
卷首絮语     
这是一个崇尚标新立异的世界,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世界。如同商界竞争一样,《人才开发》要让生活如同“这高”节奏的读者在浩瀚的书刊报海中,欣欣然打开这扇“窗口”,唯有不断求“新”,唯有不断求“异”,才能使她永葆青春,领先一步。 年前,我们的口号是“更贴近读者一些”,而今,1995年已近过半,翻阅这6期杂志,编辑部同仁仍感不满足,心头不禁沉甸甸……  相似文献   

4.
当;二是可读性与理论性结合得较好;三是热点问题与冷门话题相互兼容。人才学是门边缘新学科,人才学杂志同样应该办出一定的“边缘”风格。这“边缘”的意思就是:门外的看了想进门参观,门内的读了可以借梯上楼领略更漂亮的风景。 话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但《人才开发》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我有两点建议,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大的:一定要加强对社会的干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丰收季节,恰逢《人才开发》杂志创刊10周年华诞,作为该刊的一名老读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同志说过:“你不奉献,他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他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至理名言真实地体现了徐虎奉献精神的实质,这个精神使徐虎10年如一日,正是“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从自己的耳闻目睹中,使我联想到《人才开发》杂志这10年来从创业的艰辛逐步走向辉煌的历程,这不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在老干部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常有机会与老同志们探讨学术理论和社会发展等问题。一次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多么需要人才时,一位老同志向我推荐了上海《人才开发》杂志,他说:“新时期要有所为,不可不读上海《人才开发》”。他并送给我两期《人才开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仅这两期《人才开发》,就使我头脑豁然清新,获益匪浅。两期中的篇篇文章都激起了我思想的波浪。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的新著《人才开发的新世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是一本真正的关于人类自己本身的哲学书。人才学,当然应该是关于人类自身的才能、潜能、智慧以及对这种才能开发与利用的哲学与科学。《人才开发的新世纪》以其广阔的视野和细腻的文笔,以大量的事例为基础,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人才学思想。 1.人才事业是充满诗意的朝阳事业 《人才开发的新世纪》开篇有一段启人心智、充满诗意的话:“人才开发,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当前人们还  相似文献   

8.
工商以“顾客至上”为管理目标;那么,《人才开发》杂志当然就应该把读者作为自己的“上帝”。读者至上,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满足读者之所需、之所求,一切为读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样的杂志自然也就成为与读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刊物了。 《人才开发》杂志的确在全国同类人才期刊中为佼佼者,但,如果深入探索它的读者对象,由于以往它的理论性太“强”,有些文章太“深奥”、太“古板”,所以读者面不宽,复盖面不广。 现在,《人才杂志》正适应着当今时势的需要,它的读者和复盖面应该是十分宽广的。假如贵刊以  相似文献   

9.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 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我国结束了几十年的半封闭状态,国际交往的扩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给我国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也就在这万象更新、百舸争流的年代,《人才开发》杂志像一朵绽开的鲜花,奉献给了读者。 改革开放,说说容易,做起来却是一个新课题。有许许多多新问题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实施。 譬如说“语言”,官话、空话、大话,假话、套话是不能再说下去了,这些,不仅外国读者不愿听,连中国读者也听腻了。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讲真话,干实事。这在当时还要有点勇气,虽说不一定担心老婆离婚,但至少要不怕抓辫子、打棍子。1986年10月《人才开发》创刊号上,就有论述人才市场的文章,然而,五年以后,在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不少地方的代表还心有余悸,讳谈“人才市场”。如此看来,《人才开发》,至少开了风气之先,为人事管理机制改革、为人才流动起了促进作用,至于更新观念方面所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开发》已经弹指十年了。 我研究人才学十余年,创立特殊人才学也有十年了。我看《人才开发》杂志,因为我搞人才学。从这一点出发,我说《人才开发》可能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偏好,但同时也正由于这一点,我说《人才开发》可能因了解而言之有据,不易偏颇。 在我所接触的国内近十种人才报刊中,《人才开发》是办得最好的。一是选题的广泛性与深度结合得适  相似文献   

12.
鸡年春节,利用长假,集中拜读了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司前司长胡又牧同志送我的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新作《国际人才竞争》。 胡又牧同志长期在引智战线工作,曾任中央引智办专家组组长,是我十分尊敬的师长,虽已年逾70,但精神矍铄,思想活跃,勤于笔耕。本书是他继出版《人才大视野》一书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本力作。 人才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从现代历史的发展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成功超越英国;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日本追赶美国;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韩国成功追赶西欧国家;三次追赶都伴随着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和人…  相似文献   

13.
建议与呼声     
本刊今年第11期发表了“让《人才开发》更贴近读者”一文后,已陆续收到读者对本刊的“建议与呼声”。现择要刊登如下,谨请你们继续指出我们的问题,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年的贺礼     
光阴荏苒,转瞬之间又是一年。伴随着新年元旦零点钟声的响起,《人才开发》迈入第十九个不平凡的年头。坚持“两为”方向,贴近市场,关注人才,一直是本刊坚定的办刊宗旨。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乃至今日的科学发展观,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刊紧扣人才开发这根弦,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创新理论指导人才开发,以人才开发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人才开发》始终保持较高的品位和格调,得到领导、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期刊发展离不开创新。去年以来,本刊大力贯彻中央人才强国战略,深入进行全国新闻…  相似文献   

15.
Y在18岁那年偶然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名叫《人生的智慧》的书,作者是叔本华。Y读完这本书后,突然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若能早点读到这本书,人生就会大不一样。Y很想拜访这个叫叔本华的家伙,可他已经死了100多年,Y只好感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的书房里很明显的位置摆放着一本《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顾教授告诉笔者:“从开始收集资料、着手写这本书,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认为这是一本很工整的书。”现年69岁,享誉海内外的教育专家顾明远,被同行们称为“多产”的学者,著书立说几十种,逾百万字,为什么他对自己早年的一本书如此珍爱?“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有二十多年是从事教育工作,他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顾教授的这本书饱含着对鲁迅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人才开发》编辑部: 我是贵刊众多忠诚的读者之一对于贵刊,我期期必看,篇篇必读,深感贵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充分体现了“新、活、深、博”的办刊宗旨,不失为一本值得看的好刊物。然而“金无足赤”,作为一本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刊物,贵刊美中不足的是文字校对不够严谨,错别字较多,有时甚至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在此特就1994年第11期举偶如下(略—编者),希望贵刊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此类现象,使刊物办得更好、更精彩. 编者按:这位读者的来信说得很好,指出了本刊的不足之处,为提高校对质黄,逐步消灭差铸,我们书米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编样、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让《人才开发》更贴近读者”这句话是我们《人才开发》编者的愿望,恐怕也是本刊国内外广大作者、读者的心声。 值此蝙辑今年本刊最后两期和迎接1995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渴望听到你们对办好本刊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办好一本刊物不容易,但如果我们编者、作者、读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事情就好办多了。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对本刊的赞誉和好评声较多,批评和意见以及建议之声较少,感到是个缺欠。 为此,我们热望本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给我们提出中肯的意见,指出存在问题,以及各种合  相似文献   

19.
财富与负担     
每次出差,我都会在行李包里塞上厚厚一本书。这本书我:只读过两三页,我怀疑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将它读完。书是我买来的,只在书店里匆匆翻了翻,便再也没有仔细读过——它实在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买它时我认为自己能够像蚂蚁啃骨头般将它啃完,然而每一次读它,却都没有足够的兴趣与耐心。特别是当它立在书架之上,和众多我爱不释手的书们挤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写在卷首     
新春伊始,先向读者、作者朋友们拜个早年,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新年新动作,新春新打算,本期首页有我社社长叶尚志先生的《新年寄语》,请您一读。 眼下,时空轮转,社会繁荣,跳槽也随之盛行。作者王宝发先生通过三个“跳槽”者的自述,折射出他们的心态,叙述了“跳槽”的甘苦,欲知详情,请看《频频跳槽为哪般》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