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最近几次的统计资料表明,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既有象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等人口在千百万以上的大民族,也有象涅吉达尔、犹加吉尔等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民族。苏联以民族为标准,建立了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区和10个自治州、这些地区包括了世居苏联的大部分民族。  相似文献   

2.
<正> 苏联地域辽阔,国土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而人口只有2.76亿(1985年)。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分布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形成这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造成地区间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一、苏联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苏联是一个人口分布极其不均的国家。从整体看,其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面积不到全苏的一半,却集中了80%的人口;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尽管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这里的人口却不到全苏人口的20%。从人口的垂直分布看,苏联习惯地把欧洲部分称为西部,把西伯利亚和远东称为东  相似文献   

3.
<正> 孤寡老人、残废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在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就非常关心和重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人口学界的注意。人到了晚年,靠谁来养活呢?当然,除了自己的子女以外,主要是靠国家和集体。国家强盛了,集体富裕了,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兴办敬老院,改善生活,发展老年医疗事业,等等。有经济做后盾,养老才有可靠的保证。去年年末,苏联社会保障部委员会调查、分析了布里亚特和北奥谢蒂亚两个苏联自治共和国及伊万诺夫、古比雪夫、斯维尔德诺夫、彼尔姆、乌里扬诺夫斯克五个地区按居住地点为老年人和残废人实行家庭寄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苏联中亚地区的人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该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和原因,由此产生的后果,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提出浮浅的看法。管见所及,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不当之处,企求赐教。一目前,苏联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约相当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50%。根据1980~1985年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8‰,同期苏联人口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5.
西西伯利亚油气综合体的发展以二战后苏联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大开发为背景。通过油气开发,西西伯利亚不仅在苏联油气工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苏联东部地区的社会发展。西西伯利亚北部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受惠于油气开发。西西伯利亚油气开发是为了满足苏联冷战的需要,军事、民用部门的发展存在着"反差",劳动力迁移受到生活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对外经济联系逐步开展起来。除在规模上逐步扩大以外,在地区结构上和方位布局上也不断趋于合理。近年来偏重于东南亚、欧美、港澳的状况有所改变。同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已逐渐增多,而且有成为重点方向之趋势。在同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同苏联远东地区的联系进展相对较快,尤其是劳务输出增长势头迅猛,成效显著,令人鼓舞。目前世界各国在远东的劳动人员有10多万人,而据苏联有关部门资料,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缺少8000多万劳动力,供求缺口很大。我国劳动力资源雄厚,专业和技术结构符合苏方要求,发展对苏劳务出口前景广阔,而吉林省与苏联远东毗邻,占有一定地利,应是对苏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年1月全苏总人口已达到28671.7万人,仅次于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三位。而其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2.8人;较1940年的每平方公里7.7人增加了4.1人,较1959年的每平方公里9.3人增加了3.5人。随着全苏总人口的增加,人口分布密度在缓慢提高。但是各年份的人口分布,不仅存在着极大的地域差异,而且各经济区、加盟共和国及各州区的人口分布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也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探讨苏联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和时间变化,进而研究其制约因素,不仅有助于了解苏联人口分布的特点和问题,而且有助于认识苏联人口分布变迁的趋势和规律,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瓦吉姆.维亚切斯拉渥维奇.波克希舍夫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和人口地理学家。一生著作丰富。早在战前年代,他就以研究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工业地理和城市地理闻名。战后,随着经济地理学在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在该学科体系内出现了一系列专门学科,人口地理学便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的一个突出例证。波克希舍夫斯基在这一方面创建尤多。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它是苏联最大的政治、工业、行政、科学、教育、文化和交通中心。莫斯科市的面积为878.7平方公里,人口811.1万(1981年)。该市共分成三十一个行政区和一个直属市政府领导的卫星城(泽列诺斯克)。 莫斯科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它的高速度发展还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尤其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在莫斯科兴建了一批行政和社会机构、民用住宅以及城市福利设施,莫斯科市区的面积与人口也随之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是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人口大国,其城市化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的经验,对于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 一、城市化进程 在展开分析之前,需要指出两点。第一,苏联的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和城市型集镇中的全部人口;第二,苏联至今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划分城市和城市型集镇的标准,居民点的性质完全根据所在加盟共和国的有关法规来确定,即一般都把居民人数和居民就业类型(即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作为确定城市居民点的基础。确定为城市的最低标准为5000—12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不得少于2/3;构成城市型集镇的最低标准为2000—3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不得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苏联国内的人口迁移活动乃是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社会过程之一。自50年代起,由于苏联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开发东部地区的步伐,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便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仅造成农村青壮年人口和技术力量的严重缺乏,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而且由于农民迁居城市后很快地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育观念,使对生育率的下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苏联的人口学家们忧心重重地指出:“苏联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农村,而农村人口由于大量外流,使苏联人口增长的源泉正在枯竭。”近几十年来,农村人口锐减一直是困挠苏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006)对我国未来计划生育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全国部分地区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基本经验。然而,对长效工作机制中的“村民自治”,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了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偏差。本文拟就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意见。1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计…  相似文献   

14.
<正> 黑河地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苏联有355公里的边界接壤线。全区现有人口151万,人口密度为22入/平方公里。地旷人稀,资源丰富,是一个刚刚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新时期的边境地区。但是,从1984年开始,这个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全区人口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1983年的1,549,228人下降到1987年初的1,510,346人。这种由于外流造成的人口总量减少的趋势,对于调整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巩固边疆和该地区的全面开发建设无疑将产生极消极的作用和影响(见黑河地区人口总量变化图)。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人口学的研究,苏联和我国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放在统计学里,当作人口统计学来展开的。直到60年代,苏联才第一次跳出纯人口学框框,走上用综合观点研究人口问题和人口发展的道路,即开创人口学科的道路。下面,我只把苏联人口学界关于建立《经济人口学》的设想及其若干问题的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人口密度的变化与都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引起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密度的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为了估计人口密度所要发生的变化,联合国的专家们曾在1966年对世界各个地区分门别类地进行过一次预测。他们把全世界分成以下四类地区;一、低密度的发达地区(苏联、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二、高密度的发达地区(除苏联之外的全部欧洲地区及日本)。三、低密度的发展中地区(南亚的西部、整个非洲、南美的热带地区和大洋洲地区)。四、高密度的发展中地区(南亚的东部地区、南亚的中部地区,东亚和加勒比地区)。  相似文献   

17.
围绕西部开发,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人口文化素质是西部经济起飞和“追赶”东部的决定性因素;西部地区现有的人口文化素质状况严重地阻滞着该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西部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人口难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出生率过低,导致自然增长逐年下降,造成劳动力的严重短缺。苏联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自然增长率显著下降(见联合国1979年《人口年鉴》)。据统计,1962-1978年的16年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了6.3%;整个八十年代苏联的劳动适龄人口一共只能增加550万人①,还不到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1976-1980年)所需增加的人口的一半。第二、各民族的出生率极不平衡。一方面,苏联欧洲部分的主要民族,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出生率很低,其自然增长率低于整个国家的平均水平;另方面,该国中亚、外高加索和哈萨克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特点是低死亡,高出生,造成人口增长加速,其自然增长率要比整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的新形势,给计划生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人口控制指标的实现,推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这标志着乡镇计生工作者的任务更为艰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根据计划生育“县领导、乡负责、村自治、组监督、户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贯彻村民自治的精神。一方面要全面认识村民自治的内涵,不仅在政治生活方面要适应这个要求,在人口控制方面也要体现这一精神。一方面,又要认识党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地位。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党,落实人口政策同样需要党的领导,尤其是在广大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七十年代后期打破人口科学禁区以来,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现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正等待着人口地理工作者去研究,这里提出一个人口地理学中被忽视的领域问题,与大家讨论。 一种偏见 建国以来,我国地理学界深受苏联地理学某些思想的影响,其中包括人口地理学思想在内。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的地位,把人口与居民点地理作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一些著名的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