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年来,乡镇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许多农民失去了生活的屏障土地。土地是资源,是资产,农民集体土地一旦转为国有,其价格成几何级数飞涨。政府低征高售,获利不少,但农民蒙受巨大损失,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失地中逐渐萎缩。因土地被征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无”人员。吃饭与建设两条线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土地一直是我国农民生活和养老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土地失去原有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变化。我国农村农民以地养老的传统做法,在有些地区已面临着挑战。在新的条件下,农民以地养老出现的新问题,应引起我们关注。本文试就福建省泉州市农民以地养老出现的新情况,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康岚 《社会学》2009,(3):41-4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变身为“城市居民”。对于这一作法,广大失地农民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是否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出让土地?到底有哪些因素最终会影响其出让土地的意愿?本文利用2008年夏天对上海、河南、辽宁、广东四地失地农民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征地补偿、抗风险能力、社会保障水平、可持续发展机会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其中抗风险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中的上海与河南农民是典型例证),而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将对农民出让土地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效应(本研究中的广东农民是典型例证)。因此,仅仅依靠给予单纯的经济补偿并非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温馨     
大城市的人认为小城市的人是农民,小城市的人认为小县城的人是农民,小县城的人就无法“认为”了,因为他们面对的已是真正的农民和土地。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带有一丝鄙视,一丝不屑。他们似乎忘了,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和土地上朴素的农民养育了我们,养育了所有城市的人们,养育了中华民族。这真是人类最大的悲哀,恰恰是于我们最重要的农民和土地,却往往被我们所遗忘,所忽视,所鄙薄。我们惯于忽视生活中那些细微而又平凡的细节,忽视美好而又真实存在的一切,也惯于忽视我们自己,任意犹害我们美丽动人的生命。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  相似文献   

5.
被征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了土地,但仍然保持着农民身份,并未转化为完全的城市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农民.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被征收后,土地原所有者可获得的、与土地价值相等的国家补偿,需遵循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该制度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然而,现实中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诸多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既得不到足额补偿金,也不能与城市居民身份接轨,群众矛盾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不稳定均严重阻碍中国梦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究其内在原因,是由于我国土地征收的制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市场经济规律而导致的。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土地征收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以及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改革和创新土地征收制度,来保障社会民生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耕地被征收或征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世代依靠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和发展基础的农民失去了部分或全部土地。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2000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其土地权益保障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人勤春来早,春来正是农忙时.春节刚过,田间地头逐渐呈现一片忙碌的春耕景象.然而,对于45岁的赵芬来说却是翘首企盼土地的尴尬时期.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之本.20多年的诉讼路让赵芬从懵懂的青年步入中年,10几份判决书,一次又一次的上访、申诉,耗费了她小半辈子的时间,却仍难讨回失去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贯彻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近5年来,达州市积极实施四川省政府提出的以专项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本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换貌"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共整理土地37.57万亩,新增耕地4.62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7万余亩.通过实施"金土地工程",提高了土地整理区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这是中国的老话,意旨农民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然而在广西贺州信都,达5000人之多的农民却因为政府对同一片林地的两次行政确权而失去土地,至今,20年的维权仍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农民没有经济来源,粮食不够就只能以粥度日。  相似文献   

11.
法国经济学家波斯纳认为:"财产权的不确定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倒退."[1]我国作为一个拥有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耕地总数却已不足18.26亿亩,人多地少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在这样的国情下,完善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不仅关系着我国众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物权法》对土地经营权制度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处处凸显出对农民的人文关怀,很好地实现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就业权利受到了严重威胁,而目前的安置模式普遍存在补偿数额低、风险不确定等因素,不能很好的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才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这是中国的老话,意旨农民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然而在广西贺州信都,达5000人之多的农民却因为政府对同一片林地的两次行政确权而失去土地,至今,20年的维权仍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农民没有经济来源,粮食不够就只能以粥度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广西省龙州县上龙乡针对农业土地粗放型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成功推行了耕地"小块并大块"集约化调整,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全乡11个村屯6000多人进行了土地集约化调整,共优化调整耕地面积3300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1%,为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地震重灾区,土地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据统计,仅北川县就因地震及次生灾害造成耕地损毁超过14万亩,灭失耕地5.12万亩,全县耕地损毁率达60%,擂鼓、曲山、陈家坝等乡镇土地损毁尤为严重,部分极重灾区人均耕地甚至不足0.2亩。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不能因为受灾放松对耕地的保护,这是四川省国土资源部门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以前我们镇的土地1万元一亩都没得人要,通过科学规划、基础先行、净地出让办法,新区土地出让价格最高达到了每亩138万元."1月7日,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党委书记杨斌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该镇按照基础先行、打造环境、提升地价的思路,筹资200万完成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变生地为熟地,引来众多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和农民入镇居住,19.26亩土地实现土地出让金1826万,其中近日拍卖的7.5亩3号4号地块获土地出让金1050万元,亩均价达138万.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们镇的土地1万元一亩都没得人要,通过科学规划、基础先行、净地出让办法,新区土地出让价格最高达到了每亩138万元."1月7日,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党委书记杨斌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去年该镇按照基础先行、打造环境、提升地价的思路,筹资200万完成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变生地为熟地,引来众多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和农民入镇居住,19.26亩土地实现土地出让金1826万,其中近日拍卖的7.5亩3号4号地块获土地出让金1050万元,亩均价达138万.  相似文献   

18.
整理土地10.88万亩 新增耕地1.68万亩 金堂作为千里沱江之源和天府花园水城,地处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接地带,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比较大.从2005年开始,为了实施好"金土地"工程,该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统筹实施"的原则,编制申报土地整理项目25个,涉及全县18个乡镇.目前,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12个项目,整理土地14.55万亩,从已实施的10个项目看,整理土地10.88万亩,新增耕地1.68万亩,建中心村14个,聚居点35个,集中农户3691户17954人.福兴、栖贤、又新、赵镇、官仓、赵家、三溪、竹篙、淮口、高板10个项目中,福兴、又新、赵镇、官仓、赵家的中心村和聚居点已全部建设完毕.新落实的农民新居整齐统一,道路、水电、基础设施和绿化配套,漂亮整洁的小二楼"洋房"比城里人居住条件还好,被当地人称为"农民别墅".  相似文献   

19.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0):F0002-F0002
一、17个土地整理项目顺利验收 17个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总面积18.19万亩,项目自2007年3月初动工,至11月底全部顺利通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实现新增耕地3.1万亩,完成投资约8.7亿元,新建、整治沟渠约404公里,农村道路约286公里;新建中心村、聚居点48个,促进3925户、13845人集中居住,拉动农民建房投入约2.4亿元,全面推进了邛崃市地方新农村建设,为成都市提供占补平衡指标约3.2万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扶贫》2016,(20):28-29
贫穷不可怕 就怕没志气 赛尔克甫村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东北方,距离镇政府12公里,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总户数1416户,人口6006人,耕地面积4432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葡萄.农牧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劳动力转移难,农民依附于土地增收致富难.该村贫困家庭542户2040人,劳动力1271人,富余劳动力41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