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傅玄始祖为殷商傅说。其远祖为西汉名将傅介子,因刺杀末代楼兰王而封侯,东汉傅育亦可能是其先祖。其祖父为汉末傅燮,北地灵州人,以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而知名,为汉阳太守,战死。其父傅干,曾为曹操参军,扶风太守。对傅玄上述先祖的事迹、可查考的世系进行了考证,并对傅玄本人的历任官职、经历、著作概况及其为人特征进行了考述,重点对其掌谏职期间的重要奏疏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
西汉实行“更戍”之法,以征兵制作为主要集兵制度。西汉征兵制的基本内容,见之于《续汉书·百官志》注引《汉官仪》: 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八月, 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会都试,课殿最。水家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材 官、楼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以征发民众的方式集兵自古有之,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西汉征兵制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制度的规范化上。西汉王朝正是依靠这种稳定、规范的集兵制度,组建并维持了一支强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西汉末年,刘歆被任命为河内太守,遭到儒林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宗室不宜典三河"。这个理由并非汉家旧制,而是政论中的一个主张。不过,在西汉前期封建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三河地区因地位特殊,实际上从未封予宗室,此惯例在制度上也由汉武帝加以明确。西汉晚期,皇权继承身份的正当性屡受质疑,与此相应,对宗室的防范细则愈发繁琐。这种政治氛围对步入仕途的宗室成员极为不利。为对抗外戚、宦官,宗室与儒林曾有结盟互助的经历,然而,随着刘歆积极配合汉哀帝的意识形态建构,儒林的既得利益格局被触动,"宗室不宜典三河"的论调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西汉前期,河东地区酷吏辈出。汉武帝以后,河东酷吏开始发生历史转型,河东区域文化中的法家底色逐渐淡化。在这样的时代大势中,西汉晚期的河东太守儒学背景渐浓,河东也拥有了本地的经学大师。东汉王朝继续选拔儒者治理河东,甚至出现了河东人对经学大师的顶礼膜拜。正是在文教日渐兴盛的背景下,河东裴氏参与了士林与宦官的斗争,社会地位得以提升。经过汉末裴茂的谨慎持家,裴氏终成魏晋时期的大族。  相似文献   

5.
历代治黎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了儋耳珠崖二郡,开始了对海南岛的统治。这个统治一开始就表现为沉重的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的民族斗争。请看: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7年)“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幸子豹合率善人还攻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豹遗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蛮”(黎族的先人)的反抗斗争,说明西汉对海南岛的统治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据《汉书·贾捐之传》:从元封元年设郡开始至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二十余年间,黎人反抗斗争有六次之多。因此,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取消儋耳郡,以其地并入珠崖郡。但是,从二郡省为一郡,黎族先人的反抗斗争并未自此缓和。再请看:  相似文献   

6.
大军 《社区》2012,(8):44-45
西汉的郅都,后人对其评价不错:刚正不阿、不畏权威、忠心耿耿……翻翻史书,这确实不是虚誉。那时,豪强地主横行,一个个飞扬跋扈,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比如济南的大宗族瞩氏,几任太守都惩治不了。郅都一到任,二话不说.挥刀砍掉了首恶的脑袋。首恶被杀,瞩氏三百多户安分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提要]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广立官学,蜀地因而文教大盛,相继产生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史称“文翁化蜀”。这一使得蜀地确立华夏文化正统身份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带有强烈的儒学教化色彩,而且对早期西南丝绸之路开拓具有重要影响。司马相如及其副使“通西南夷”事业的成功,又是以“文翁化蜀”后相对普及的文化条件为基础的。在早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进程中,由当地少数民族担任向导和翻译的情形可能较为普遍。史籍所见“九译”“重译”记录,也可以理解为华夏文化扩张达到空前规模所产生的一种文化自信现象。  相似文献   

8.
高昌国郡县城镇的建置及其地望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原是车师王国前部的疆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不久,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又在车师王国前部的高昌壁设立戊己校尉,驻兵屯田,与西域都护府互为犄角。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晋朝在高昌建郡,下设田地县,这是西域实行郡县制的开始。张轨、吕光、沮渠蒙逊前后割据河西时,都向高昌郡派置太守。北凉为北魏所灭,高昌太守阚爽自立为城主。不久,北凉残众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西进鄯善,北袭高昌,阚爽逃奔柔然汗国,沮渠无讳在高昌重建北凉政权。无讳死,其弟安周立。北魏大明四年(公元460年)柔然袭破高昌,杀死沮渠安周,北凉灭亡。柔然另立阚伯周为王,这是高昌王国之始。太和十五年  相似文献   

9.
文翁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建设的贡献王鑫义文翁,西汉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少好学,通(春秋)”,[1]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文翁治蜀的突出贡献是,“教民读书法令”,[2]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文翁的办学措施,不但促进了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在蜀地的广...  相似文献   

10.
更始帝延续新莽制度,以州牧行大将军事,但并没有赋予其统御一州地方军队的绝对军权。光武帝从建国伊始便重新确立了以郡为重心的地方军制,在重兵所向之州郡,以将军领太守事,或太守赐将军号、行将军事,即以太守作为征伐和屯戍的地方官统帅,而州牧退居边缘。州牧军权非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晚至建武十八年复刺史才被削夺,两汉之际州不能将属郡兵统合为“州兵”,州牧亦不曾真正成为一州军事统帅。建武十八年复刺史,保留了其督察属郡军事的合法权力,为和帝以后刺史大规模介入地方军事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自沉对西汉士人心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以纵向为经,动态地描述屈原自杀对汉代士人文化心理塑造和嬗变过程;以横向为纬,结构性地描述特定时期特定的思想文化资源。为集中主题,我们选取贾谊、司马迁、扬雄这三位分别代表西汉初、中、后期的文化巨人为参照,多方位地表现西汉士人对屈原自沉意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2.
琅玡山魂     
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有一个倒霉的京官,从当时的首都汴梁城贬谪到滁州来当州官。这位太守在公事之余,常到琅玡山漫步,和开化律寺(今日的琅玡寺)主持僧智仙交上了朋友。琅玡山的美景美酒欢迎这位刚直不阿、降谪失意的太守到来。从此,这位太守深深爱上了琅砑山。悟性很高的智仙和尚便在琅玡山“峰回路转”的“让泉”西坳建立一个山亭,请那位太守好友为该亭作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这位太守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作者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篇《醉翁亭记》,竟然成了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烽堠有其悠久历史,早在西周已有烽燧,到西汉已形成制度。汉代烽燧的管理系统,从汉简见管理边郡的烽燧记载颇详,如居延的情况是:边郡太守——都尉(太守下专佐武职的官员,开府辟曹)——候官——候长——士吏——燧长——燧卒。①可是唐代却不然,唐有关烽铺的管理,②史所不详。《唐六典》卷五兵部职方郎中员外郎条:  相似文献   

14.
<新学伪经考>的所谓考辨"伪经",是以"西汉之说"为判定标准的.但是,从史学的立场分析,康有为的以纬书出于西汉之前,归为西汉之学,并将<史记>中与其结论不合的史料说成是刘歆的作伪,都是难以成立的,而且康有为的说法本身就存在自相矛盾.所以,康有为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以西汉之说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汪耀明 《南都学坛》2011,31(1):74-77
西汉文学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其一,反映现实生活和展现时代风貌是西汉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主要特点。其二,强调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因素是西汉文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其三,辩证总结艺术规律和作家创作是西汉文学批评的值得注意之处。其四,初步区分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是西汉文学观念演进的显著标志。其五,主张文艺革新和批评贵古贱今是西汉文学见解的可贵之处。其六,以儒家经典为标准来立论是西汉文学观点的突出方面。  相似文献   

16.
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7.
尹湾出土的西汉东海郡《集簿》、《吏员簿》表明,内郡郡级机构吏员为太守、都尉、丞、年史、属、书佐、啬夫。丞以上为长吏,年史以下为少吏。其中卒史与属为秩百石。书佐、啬夫不及百石。县级长吏为令(长、相)、丞、尉,其余为少吏。官有秩、乡有秩以及侯国的侯家仆、行人、门大大为百石吏。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与游徼为“斗食”。牢监、尉史、官佐、邮佐、乡佐,通称为“佐使”。佐使与亭长皆低于斗食。乡、里为同一系统。邮、亭为独立于乡里之夕卜的另一系统。邮亭机构规模比乡大,但其吏员数却比乡级机构少。乡有秩(或乡啬夫)时或缺置,游徽、啬夫常缺置,亭长则罕见缺置者。乡辖里,“大率十里一乡”。亭只设于交通线上,成点、线分布,负责维持治安,“率十里一亭”。郡县少吏多选用本那人,然太守文学年史则多选用他郡人。时有长吏不在一那久任之惯例。  相似文献   

18.
《南柯太守传》是唐人传奇中的佼佼者,又是产生得较早的“传”类作品,因此对它的研究无疑是唐代文学研究中较重要的课题之一。1984年第1期《文学遗产》所载路工先生《<南柯>与<南柯太守传>》一文(以下简称路文),对《南柯太守传》的题材来源提出了新解,认为它是以“六朝志怪小说《灵怪集》中一篇《南柯》”为底本敷演而成的,并以此作为鲁迅先生所言“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的证明。此外,路文还涉及了《南柯太守传》的主题思想等问题。本文拟对路文的发现和论断提出不同看法,同时对《南柯太守传》的主题思想作一番探讨研究。笔者学识谫陋,谨以此就教于路工先生及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20.
西汉初期以黄老思想为统治思想,由于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从汉文帝后期开始,西汉统治者即逐步改弦易辙,以主张积极有为的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明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