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的《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清人姚文燮在《吕谷集注》卷二中说,此诗的主题思想是:“边氛未静,奇才未伸。壮士于此,不禁雄心跃跃”,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状志。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却认为,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渴望自由的诗。其说与姚说分歧的主要根据是对“何当金络脑”‘句的解释。《唐诗选》注曰:“何当,安得。络脑,指马络头。马戴着金络头,说明是被人畜养着。末两句是说,如何能使得那受人羁勒的马回到空阔的沙漠,自由奔驰呢? ”我们认为,姚说是正确的,《唐诗选》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江楼夕望招客》是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三年(八二三)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大概因为诗里有点“闲情逸致”的色调,所以一些“唐诗”选本没有选入它.有的“白居易诗选”也没有选到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下册.(1978年版)编入了此诗,我觉得编者在取舍问题上,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3.
一、“唧唧”辨正此诗首句“唧唧复唧唧”,各家解释大致有两种。一是解释为叹息声。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程千帆、沈祖棻编注的《古诗今选》,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皆主此说。二是解释为织机声,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  相似文献   

4.
一“停烛”是古代诗词中习见的一个语言现象,但在当代才在诠释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主要是由对中唐诗人朱庆余名篇《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的解释引发的。围绕“停红烛”,迄今已有好几种不同的解说:(一)释为停放、停留或保持,持此说的人较多。如:“停,停放。停红烛,意谓红烛燃点在这里。”(马茂元:《唐诗选》)“停,停放。”(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停留,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停,停留。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停”,“保持”(钱钟书:《宋诗选注》)等。(二)“停烛为唐人习语,应作点烛解。”(朱金城:《白居  相似文献   

5.
李白《蜀道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自唐以来(科学院编《唐诗选》说是“自宋以来”,似欠妥。),众说纷纭。举其要者大约五种:一是唐人范摅的罪严武危房杜说,二是宋人沈括等的刺章仇兼琼、表隐忧说,三是元人萧士赟的讽玄宗幸蜀说,四是明人胡震亨的“蜀人自为蜀咏、言其险更著其戒”说,五是近人的送友人入蜀说。前三说业经前人  相似文献   

6.
“合欢”解     
汉代的诗歌中多处用到“合欢”一词,如《古诗》中的“合欢被”、《怨歌行》的“合欢扇”、《羽林郎》的“合欢襦”等。肖统的《昭明文选》选录了《古诗》和《怨歌行》,注者对“合欢”并无解释,仅引此注彼;及到近人闻一多的《诗选与校笺》也沿袭此法,如《羽林郎》“广袖合欢襦”下注云:“《怨歌行》日‘裁为合欢扇’,《古诗》日‘裁为合欢被’”“合欢”究竟是啥,并无解释。今人则将“合欢”解为一种图案花纹,如北京大学编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在《怨歌行》一诗的注中说:“‘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用以象微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文彩双鸳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上,选进了两首李涉的诗。其中一首是很富有抒情意味的《润州听暮角》:“江城吹角水茫茫,回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而“海门”,诗选上却注为:“今江苏省海  相似文献   

8.
《含章馆唐诗选》是清康熙二年(1662)山东即墨诗人黄培所编的唐诗选本。康熙八年黄培因诗案被处以极刑,其生前著作多遭毁禁,存世罕见,这部存世的诗选具有相当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含章馆唐诗选》共选诗四百余首,以盛唐诗为主,尤其以杜甫的诗歌为多。其选诗情况反映了黄培深受明代高棅、李攀龙等人影响,继承复古思潮,坚持“诗必盛唐”的诗学主张。黄培尤其重视对安史之乱后杜甫诗歌的选录,寄托了政权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的亡国之思。另外,诗选也为研究清初山左诗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现行统编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文·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妇出门看”句的“看”字,历来版本不同,异文甚多,但不外两类: 1. 根据四部丛刊影宋本作“出门看”,如《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诗举要》(高步瀛选注本)等等,现行统编初中《语文》即是选用此本,均作起始两联,一韵通叶。其他异文,或作“出看门”,或作“出门迎”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是《史记》中写得极为精彩的一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唉!竖子不足与谋!……”此话乃范增所言.“竖子”一词是骂人的话,表示轻蔑,相当于“小子”.可是此处“竖子”所指的究竟是谁呢?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①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释为所指项庄;②郭锡良等人编写的《古代汉语》、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古文选读》、山东师院中文系编《中学古代散文注析》解释为明骂项庄,暗骂项羽;③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古代散文选》解释为明骂项伯等,暗责项羽;④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的编者只解释了“竖子”一词的字面意义,没有点明所指何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作为古典文学普及读物是值得欢迎的好选本。所选诗人范围广泛,具有代表性;诗人生平简介,重点突出,评价精当公允,一扫“四人帮”横行时期对部分诗人涂脂抹粉,捧到天上,对另一部分则狗血喷头、一棍子打死的乌烟瘴气;作品的选录,既照顾了各个时期的各种流派,又突出了久享盛誉的名家名作,同时又着意选进为一般人所不易见到的一些佳什。总之,选本对有唐一代的诗作精华,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罗致无遗,可使读者用较少时间,欣赏唐朝诗坛的百花,从而获得对唐诗概貌的完整印象。《唐诗选》的注释,整个说来也是很好的,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瑕疵,下册较多,上册极少,这大概由于分工注释而水平不一所致。现在就管见所及,提出几点以就教于专家和同  相似文献   

12.
古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对仲卿别母之后,自缢之前,有“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的描写。意思是说仲卿转脸向户里看看,一股愁绪象煎熬般涌上心头。诗中的“户里”作何解释,余冠英同志编注的《乐府诗选》认为是“顾念阿母”。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认为是“此时又转头去看户里的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长恨歌》有云: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这个“参差”,时人解说不一:新《辞源》、《辞海》释作“近似,差不多”,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均注作“仿佛”;洪静渊先生则认为“参差是”应该解作“分明是”。洪文驳难说:“‘雪肤花貌参差是’后,就接着写‘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中间并没有想象猜度的语句。”这个分析是中肯的。因此,说这个“参差”是“近似,差不多”、“仿佛”等意思,难以作为确解。但是,把“参差是”解为“分明是”,也终觉于义未洽。洪文的论据是: 元人郝天挺的《唐诗史事会编》,在第四卷中有李嘉祐的《早秋京口旅泊》和《在乱中得二弟书》,叙述 诗人“弟媳刘氏,在战乱中失散十年,衣履破敝,面目全非,仍获生还”,其弟与妻“相见之下,犹明识不  相似文献   

14.
读诗琐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是一个很好的唐诗选本。然而,白玉微瑕,其中的一些训释似乎尚可商榷,(?)琐记几条如次。1、杜甫《丽人行》中的“后来鞍马何逡巡!”原注:“逡巡”,急驰貌,形容杨国忠的骄横。按:《庄子·让王》:“子贡逡巡而有愧色。”白居易《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这两句中的“逡巡”都是却退、或欲进不进,迟疑不决之义。“逡巡”又作“逡循”、“逡遁”。《汉书·万章传》:“章逡循甚惧。”贾谊《过秦论》:  相似文献   

15.
《绵州巴歌》是一首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古代歌谣,《乐苑》、《骈字类编》、《古诗源》、《古谣谚》、《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书均载入;《五灯会元》卷十九有五祖“操蜀音唱《绵州巴歌》”,明人杨慎全文引用此歌谣写的《送余学官归罗江》一诗也收入《明诗综》、《明诗别裁》,但均无注释。近人选注此诗的,仅见余冠英先生的《乐府诗选》和《汉魏六朝诗选》。这两个选本影响较大,己翻印多次,并出了修订版。可是两书中对这首诗的注释一直未加修改。我认为余先生对这首诗的解释尚可商榷。今不揣浅陋,试作新解,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句的“连三月”,已有三种解释:一、谓“乱后两逢三月”,见《杜诗镜诠》。二、指“正月二月三月”,见《杜甫诗选注》。三、谓“直到春深三月”,见《唐宋诗词探胜》。这三种解释的共同点,是把“三月”理解为“三月份”,似都不甚妥当。我以为此句中的“三”字和对句的“万”字,都是不定的数词,应作“三五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名篇《燕歌行》(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高常诗集》卷五),今人多认为诗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为玄宗时名将张守进,所谓“征戍之事”指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张守登隐瞒部下败状,“妄奏克获之功”这件事(见《旧唐书》卷一O三“张守检传”)。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二在此诗下引《旧唐书·张守传》后即谓“此诗盖隐刺之也。”岑仲勉先生亦谓“此制张守登也。”《读全唐诗札记》朱东润先生主编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编之《唐诗选》论及此诗时亦持此看法。傅珐琅先生则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18.
“快读” ,非指阅读速度 ,而是说阅读快感。“快”乃“快意”之谓 ,是一种感受、一种心境。《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是马瑞芳教授新近面世的一部著作。全书四十七万两千余字 ,分为五编 :第一编 ,《聊斋》新论 ;第二编 ,《红楼》新论 ;第三编 ,从《聊斋》到《红楼》 ;第四编 ,《聊斋》个案析论 ;第五编 ,聊斋学、红学。书中并有插图一百零八幅。2 0 0 4年 10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与瑞芳相识 ,大约有二十年了 ,多数是在学术会议上碰面 ,聚散匆匆 ,偶有机缘同住一室 ,则往往化为闲“聊”之“斋” ,同入“红楼”之梦。在这长时期内…  相似文献   

19.
唐诗选,肇自唐始,历代不衰,但是王夫之《唐诗评选》,比起他的前代和当代这类众多的唐诗选,在突出“评”的特点上,对唐诗诗体的源流嬗变,对唐诗的风神体调与诗三百,汉魏诗,特别是南北朝诗的历史联系,对重要诗人诗作的评判,尤其对唐诗存在着的艺术美学的诸品性,有着许多的新的发掘,提出许多新的创见.因此,《唐诗评选》对唐诗学的发展是较有明显贡献的理论著作,值得我们重视,不能以一般唐诗选等闲视之。唐诗诗体的正本清流《唐诗评选》共四卷。以诗体分,一卷收乐府歌行,包括七言和杂言,二卷收五古,三卷收五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中,有很多对陆游诗歌的成就、风格以及优劣之处的精到的评价和论述,这些评价论述对学术界更加深入全面研究陆游有很多启示;钱先生在研究陆游以及其他众多诗人时,采用的都是实证的方法与比较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新异,但却得出了令人信服、出人意料的论点;钱先生在研究诗人时,时刻关注的是诗人的“作品”,是作品的“文学性”,这是以文学为本位的研究,为真正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