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本文依据货币需求理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为解释变量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完善了已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框架。并得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导向是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1997年中国3种主要货币流通量M0(现金)、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的实际数据,对一个简化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进行估计,获得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该模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1993-2004年的季度数据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采用Pesaran et al.(2001)提出的边限检验方法建立实际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汇率的长期稳定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对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各方面因素,确定货币需求函数,探究我国现阶段国情下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指导、推测中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货币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现有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需求模型的影响,探讨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并得出简单的结论,旨在为中国的货币需求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允许存在结构性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及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的货币需求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货币需求量、实际国民收入、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际货币需求依赖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交易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长期影响比较显著,但影响幅度较小;通货膨胀率对货币需求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过剩法度量了1994~2010年期间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结论为:以广义货币过剩指标衡量的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基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稳定的实证结论,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变化,最后结合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从过剩到短缺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研究了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结合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变化情况,利用1998-2010年的经济金融季度时序数据构建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协整模型。根据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和货币缺口的波动情况,本文还深入分析了1998年以来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原因,揭示了中国在不同阶段的货币供需状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我国现阶段宏观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这一解释变量,利用局部调整模式,建立我国现阶段的货币需求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关系的结构突变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SupF、MeanF和Lc统计量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结构变化,因而,考虑到目前的数据可得性,应该避免使用年度数据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分析,现有文献中基于年度数据得到的相关结论也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含实体与虚拟经济对货币供给影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析中国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抑或是外生的,并重点研究了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货币供给波动有较大影响,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公众预期的引导和管理,从而减弱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的效应,对于中国防范和遏制通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部门货币需求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货币需求的重要主体。文章回顾了体制变迁中我国居民部门货币需求的变化及特点,并构建了居民部门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居民部门的长期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但金融市场波动、居民收入差距变化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都会对居民部门短期货币需求的波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央行应对银行挤兑,卖出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的理论模型,提出货币国际化、金融稳定和外汇储备需求规模变动的实证检验假设,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与外汇储备的进口交易需求相比,当前金融稳定动机更能解释处于动态转变过程中的外汇储备规模需求;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出于金融稳定动机的储备规模需求越小;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储备规模在1993-2001年经历了从进口交易需求到金融稳定需求的转型;国际货币发行国储备规模则主要由金融稳定因素驱动。金融危机前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金融稳定驱动因素更加明显。因此,适度规模外汇储备有助于金融稳定,金融稳定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经济实力增长有助于顺利实施货币国际化进程。而货币高度国际化后,将会逐步减少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需求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利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与股市市值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货币需求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理想,这增加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8.
19.
一、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获得一定的发展,80年代风靡全球,形成金融创新的浪潮.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创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96~2006年间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实际货币余额M1、M2与实际GDP、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与股市市值不具有协整关系;从短期看,货币需求存在向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文章对这些结论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