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傣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较为庞大且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集居在我国的"歌舞之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傣族舞蹈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显得非常独特,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查询了很多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对傣族舞蹈做一个初步的研究和梳理。本文分别从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三个层面对傣族最为典型的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探索了傣族舞蹈在当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和临沧地区。八十年代初,昆明火柴厂和普洱火柴厂先后生产了几套反映傣族风情的火花,在火花百花园中尤为引人注目,被誉为“一个美的民族的缩影”。 傣族人民热爱自然、能歌善舞,普遍爱好音乐,视孔雀为吉祥鸟。昆明火柴厂生产的孔雀舞火花一套四枚,以舞  相似文献   

3.
和光翰  和少英 《民族学刊》2020,11(1):66-75, 136-138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可细分为白傣、黑傣、普洱傣以及曼仗傣等四个亚族群。由于历史渊源、分布地域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等原因,其信仰文化具有与其他地区的傣族不尽相同的特征。本文在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平傣族的多重信仰文化进行初步探析,认为金平傣族的信仰文化呈现出以民间信仰和南传佛教信仰为主、兼有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信仰的多重信仰文化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多种信仰文化长期交融与变迁的结果。这一结论有助于改变以往学界对傣族似为“全民信教”(信仰佛教)或“双重信仰”(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的简单化认识。  相似文献   

4.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胡玥 《民族研究》2003,(6):64-68
文身是傣族男子中的一种传统习俗。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勐海县傣族文身习俗的调查 ,介绍了傣族文身的历史与现实个案以及文身图案与文身方法。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头部文身和红色文身的罕见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作者还对傣族文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变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傣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傣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地理环境与文化隔离、文化传承机制与习惯法、族群冲突与战争环境下人类的精神需求、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傣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山  沈海梅 《民族研究》2012,(4):49-58,108,109
东南亚山地社会中的"仪式性财富"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长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从仪式性财富的角度诠释了西双版纳傣族丧葬文化,质疑了傣族"薄葬"的传统观点,为全面理解傣族丧葬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完整的傣族丧葬应该由献祭安葬和赕佛追祭两个仪式环节组成,丧葬中的仪式性财富可主要分为亡人独有的财富,具有灵性并能在亡人与生者间交换的财富,以及赕给亡人却能为生者积累功德的财富等三类,在傣族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及勐腊县、景洪市竟有一支傣族穆斯林一一“帕西傣”。他们在固守祖宗遗训和伊斯兰传统的前提下,兼有傣族生活文化的某些特点。阿訇的言传身教,外来穆斯林的影响,尤其老人们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尊从是形成其特色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本身特有的服饰,是民族历史上的沉淀,包含了各民族的智慧结晶,还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因受到居住环境、生活习气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傣族人民在历史过程中,造就了绚丽的服饰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变更,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各地区傣族妇女的服饰内涵,了解傣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本身特有的服饰,是民族历史上的沉淀,包含了各民族的智慧结晶,还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因受到居住环境、生活习气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傣族人民在历史过程中,造就了绚丽的服饰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变更,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各地区傣族妇女的服饰内涵,了解傣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傣族舞蹈是傣族流传至今的艺术结晶,也是民族思想表达过程中最直观的艺术语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本文对当代傣族舞蹈作品中舞蹈道具的影响与应用进行研究,旨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傣族舞蹈、傣族文化,熟知舞蹈表演中应用舞蹈道具的重要性。也希望舞蹈爱好者和舞者能合理选用道具,更好地利用道具完成舞蹈作品,提高舞蹈作品的舞台感染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居住在祖国西南边疆西双版納地区的傣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傳統的民族。傣族人民智慧的祖先,曾經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在茫茫的森林里采集翠綠的椇頁,把許多民間的故事傳說刻在上面,留傳給自己民族的后代。据說,在自冶州有些佛寺里,收藏着由民間故事組成的叙事長詩有八万四千册之多。这些詩篇一般語言优美,情节动人,有的真实地反映了傣族人民的風俗習尚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胡绍华 《民族研究》2006,(4):103-104
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形成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以村社土地公有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的二重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形态。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民族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社会形态,在这些地区,村社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傣族村社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的出版,为研究村社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是提出了傣族文化的概念———“村社文化”。这一结论是作者经过长期钻研和实地调查的必然结果。作者以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是建立在农村公社基础之上的理论为出发点,进而延伸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傣族的虎图腾朱德普拙作(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冲曾这样说过:‘’以上,我们谈及的蛇、鸟、狗、象、牛、狮,在傣族图腾史上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此外,山中的虎、水中的螺等,历史上都可能曾为图腾崇拜。曾经在傣族历史上值赫一时的麓)!1思氏,其三名曰‘思翰法’,...  相似文献   

18.
傣族图腾似乎从未有过专文论述.自然,作为和人类童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文化,是难以泯没的,傣族也不例外,只不过如拨雾看花罢了,所以本文命题就是傣族图腾文化及其史影觅踪.泰族图腾文化的孑遗,看来主要有:一、蛇图腾《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有神焉,人首蛇身."蛇图腾崇拜是古越人几乎共有的,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概莫能外.傣文古史《泐西双邦》开篇就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勐神"("勐"是傣语,本意为国家或部落,现通译为地方或坝子.按:"勐神"取其本意,即国家或部落神).传说这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少数民族多达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基诺族、独龙族、怒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15种.近几年来云南因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文化产品的比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呈上升态势.可是现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太明显,其中以傣族文化及特色为元素作为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想把傣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制作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既有新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产品形式与文化内涵,并起到宣传云南傣族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少数民族多达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基诺族、独龙族、怒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15种。近几年来云南因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文化产品的比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呈上升态势。可是现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太明显,其中以傣族文化及特色为元素作为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想把傣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制作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既有新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产品形式与文化内涵,并起到宣传云南傣族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