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莱布尼茨是德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几乎在机械论确立的同时就指出了其主要问题,并构建了自己的有机论自然观,即单子论。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组成世界的终极的有机实体,无数彼此独立的单子,遵循前定和谐法则相互协调,构成和谐有机的世界。单子论由于其基本观点与现代生态学相关理论非常契合,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德国的文化精神结构呈现祛魅化态势,启示神学式微,理性神学兴起。在理性神学语境下,莱布尼茨最完美国家的道德世界即是在“神学信仰”与“哲学理性”的双重向度上建构的。同时,“预定和谐”体系是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建构的理论基石。在《形而上学序论》中,莱布尼茨最早提出了“道德世界”概念,建构了“道德世界”的“草图”。随着“实体论”向“单子论”过渡,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细致地描画了单子与上帝单子之间的道德关系,与此同时,在单子精神自由状态基础上,他建构了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哲学的“个体性原则”——“单子论”从总体上说是唯心主义的,但对哲学上强调人的个体性和能动性、政治上重视人的自由、经济上认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等,都不乏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近代机械论的冲击,莱布尼茨试图和解机械论和目的论,用这两种方式来解释自然。从这两种解释方式出发,他把自然界划分为形体和灵魂、现象和实在这样两个王国,并用前定和谐来解释它们的关系。康德立足于主体主义,批判并超越了莱布尼茨。他在消极意义上划分开了现象和本体,仅把目的论用来解释现象界的有机物,宇宙也只是先验和谐的。康德之后的德国古典哲学致力于重构被康德分裂开来的世界的统一。而莱布尼茨自然哲学在今天仍有可供我们吸取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的"单子"、朱熹的"理"分别是各自哲学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莱布尼茨以自成体系的单子论阐述朱熹理学,妄图要论证理学与其单子论是一致的,开启了西方以理性精神研究儒家之先河.但"单子"与"理"还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西方主流学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偏执,李约瑟毅然提出,朱熹理学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播而激发了莱布尼茨独特的有机论哲学,进而影响到以马克思、怀特海为代表的现代有机论世界观。尽管这一设想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理解和历史考证等),但李约瑟深刻地洞察到中国古典自然观与西方现代有机论哲学之间存在着令人惊讶的契合,这无疑对我们反思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具有重大启发。  相似文献   

7.
莱布尼茨在经院哲学声名狼籍的氛围中公开声称自己的单子实体是经院哲学“实体形式”的复活。他说:“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把目前身价大落的‘实体形式’重新召回,并且使它恢复名誉”。从现象看,莱布尼茨此举是有悖于近代哲学精神的。但实质上,莱布尼茨正是借助于“实体形式”概念表达了一系列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从而使自己的实体理论在诸多方面超越了笛卡尔、斯宾诺莎的实体理论,无论对实体理论还是对整个哲学的发展都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柏拉图理念的本质论超越方式到黑格尔绝对理念的概念论超越方式,以及到马克思的实践论超越方式的发展,表明哲学重新整合了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二元对立,并在现实的此岸世界确立人的超越主体地位,表达哲学对人的超越本性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表征哲学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时代反思和自由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从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和《单子论》中梳理其认识论思想,尤其是他对认识主体的看法。莱布尼茨把一种精神客体———单子作为认识的主体,意在说明和强调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和认识的辨证发展性质,但这种唯心主义的解决方式必然引申出天赋观念而最终走向先验论。尽管如此,莱布尼茨对认识主体的探究对于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积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也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主义是莱布尼茨哲学的根本原则。从上帝的概念出发,他不仅对上帝进行了理性的界定和"本体论证明",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自由和善原则的上帝"创世说"的理性神学版本:上帝从无限多个由可能个体构成的可能世界中,自由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可能世界,并用神性的数学、机械论的方法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把它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受生成语境、传播范围、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唐宋词表现出鲜明的叙事性风貌。因而,叙事性也是词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