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在表现人类生命意识的过程中 ,创造了众多富有深刻意蕴的审美意象 ,“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之一。本文通过对“夸父逐日”和“白日依山尽”的比较剖析 ,试从纵向上探识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嬗变及其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生命意识作为一种主体意识,它是对人从精神生命到肉体生命的各种价值和意义的涵盖。从女性文学近百年的曲折发展证明,女性经历了由神到人至女人再到人的过程。性别和谐是男女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生命意识作为性别和谐的切入点,能更好地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墓碣文》是鲁迅生命意识的自我表现 ,他在真诚地面对社会和人生 ,孤独地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昭示了现代意义上生命意识的独特内涵 ,即真诚意识、勇敢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4.
生命哲学将生命意义的形成归于生命自身的成就,生命意义在与生命整体的关联中获得完整的内容.生命的意义虽然由生命自身决定,但其外在表现的模糊和流动性需要某种参照和约束,德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西美尔、狄尔泰从社会文化角度以及历史意识方向上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他们为生命哲学所作的贡献直接影响到伽达默尔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5.
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生命意识的歌咏 ,他的一生中始终怀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而壮志难酬和人事变迁的遭遇则使其生命意识充满了悲壮的感情色彩。虽然道家的消极思想对其生命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陆游生命意识的核心精神则基于儒家以人生建树来实现生命之不朽的观念 ,这使陆诗中出现了许多充满着积极精神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6.
周艳丽 《殷都学刊》2011,32(2):87-91
生命意识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内在生长点,女性文学以生命意识建构的形式,在寻找着合适中国特点的性别和谐发展的道路。纵观20世纪以来女性小说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女性生命意识的表达走过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女性生命意识的甄没和生命意识的张扬和理性回归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对朱熹宏大的思想体系作一整体通观,认为,朱子哲学的形上建构、现实依托和历史文化传承都以生命为核心,生命成为其哲学最本质的内在链结.在朱熹精心构筑的本体世界、现实世界和历史文化世界中,人的本体生命意识、现实生命意识和文化生命意识相互贯通、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朱子对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理性反思,对形上与形下、历史与现实的生命关切也形塑了其哲学的人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小说中充斥着生命意识的刻意书写,它们汇聚成了当代文学中壮观的生命大潮.本文对这一生命大潮凝聚成的主题群进行分析,力图剖析当代小说中人的生命意识探索的历程和特点.20世纪 80年代小说中奏响的生命旋律,加深了文学对人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返归鲁迅本体(指鲁迅及其作品,下同)是近年鲁迅研究的新动向,但主要是探讨鲁迅意识结构的自我和超我层次,面对鲁迅本体中更为活跃的本我——生命意识却不够注意。生命意识在鲁迅本体那里,既是联系其意识结构各个层次的中介,又是自我、超我的渊源,因而是揭示鲁迅深层结构的钥匙。作为一个人类奥秘的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各种本能需求——性爱的渴求、生的意志、死的痛苦、自我发展的欲望等等,这一切都源自鲁迅强烈的生命意识。由灵与肉、生与死、爱与恨、创造与毁灭等矛盾所构成的生命意识是“鲁迅”这部复调交响曲的主旋律,是鲁迅本体的深层结构。正是这生命之树开放的奇葩,使“鲁迅”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和无穷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认为生命意识是研究鲁迅本体深层结构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文学实践的生命之旅遥相呼应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也强调引进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视角 ,将文学置于生命美学的图景中进行审视和阐释 ,将对生命意识的考察上升到美学的层次 ,建构文学的生命观或生命文学观。理论和实践的共振共鸣 ,将文学活动引向深入 ,使文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美学观念犹如一道行走的风景 ,在开放、多元的发展变化中昭示着文学的行进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