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历史上,在一些云南的盐矿产区兴起了一系列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在这些市镇的形成过程中,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大批前来从事采矿的外省移民的涌入是其成因的两大主导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影响此类市镇的布局和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到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及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盐梅”、“盐车”意象看唐诗中的盐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梅”与“盐车”是《全唐诗》中所辑录的含“盐”诗歌中,使用度最高的两个词汇。文学话语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并与社会权利关系密切关联。由此,从文本所使用的语汇所表述的意象来认识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刻内涵,然而人类文化的传承、传播,是以意识与潜意识方式并存的。所以,“盐梅”与“盐车”两个意象上附带着封建政治领袖渴望贤臣良将的心态;粘连着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努力跻身于政务高位,并由此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的内在驱动力。从意象角度出发看唐诗中的盐文化,也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明初,泉州盐课为本色盐,作为盐课缴纳盐场的食盐主要借助“开中法”,由盐商运销,但因官盐运销成本高、利润低,盐商不愿报中,导致泉州盐课积压严重。福建相关官员为了避免盐课亏折阻滞仕途,于正统三年制定了让盐商在福建境内各盐场搭配支取盐引的政策。不过,新法不仅没有解决泉州食盐运销的实际问题,而且加重盐商运盐成本,难以真正缓解食盐积压现象。正统八年,在福建沿海卫所粮仓管理体制改变、卫所缺粮的情况下,新获得管理权的福建布政司官员奏准了浔美、〖HT5,6K〗氵〖KG-*2〗丙〖HT5K〗州、浯州三场盐课折米,盐折米充当卫所官兵的月粮。该法一箭双雕,既为地方卫所军饷提供稳定来源,又消除了官员盐课考核之困扰。正统年间泉州盐课折米涉及盐商利益与官员仕途,是开中法实际运行状况、地方军政演变和官员考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江淮运盐河始建于汉代,唐代以后,江淮运盐河一头联系盐场,一头联系运河,在运盐和漕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依监察区建行盐区,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等长江流域的漕船载淮盐以归创造了条件.刘晏榷盐,扩大了淮盐行销的范围.设巡院缉私盐虽涉及不同区域,但以缉查淮盐为主.宋代,淮盐的行销区与唐代大体一致,兴修运河与兴修运盐河拧结在一起,重建了淮盐销往长江流域的通道.元代将江淮运盐河纳入江淮运河之中,揭开了兴修江淮运河的新篇章.明代,盐税占到国家财赋收入的一半,淮盐税收占到全部盐税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以淮盐供朝廷祭祀为先导,出现了为百官、卫所等配给淮盐的情况.清代进行土地赋税制度改革后,盐税在国家财赋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淮盐依旧是重点征榷的对象.晚清创"盐厘"制度并重点征榷淮盐,盐税始占清王朝财赋收入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侯海洋 《西域研究》2012,(2):104-111,144
中古西域地区(尤指中亚、南亚)药用盐的东渐,是中古社会丝绸之路医药文化交流的一个代表。通过考察药用盐在汉唐之间,乃至宋元时期的中西交流活动,可以发现,至晚到南北朝时期,各种矿物盐,由于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或被作为贡品,或经由贸易通道流入中原,进入医家、旅行家、统治者的视野中。从汉到宋代及其以后,药用盐的东渐活动,大体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汉代西域开始进贡药用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增多,再到隋唐时期社会需求达到峰值,宋元以后,由于传统商路的改变,"西盐东渐"日趋式微。中古药用盐对中原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仅使中古本草书中进口盐与本地盐存在贵贱之分,而且还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盐的药用功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清代粤盐销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云南由于盐产地分布不均、移民人口增加及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食盐产不敷销,于是借销邻盐,粤盐即其中一种。清代,粤盐在滇省的行销可谓贯穿始终,其运销方式、运销量及运销区域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期间,更是出现了近乎以货易货贸易形式的铜盐互易。粤盐销滇,尤其"铜盐互易"在滇、粤两省的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缓解了滇东南食盐不足以及广东余盐积压问题,加强了云南与两广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沿途地区城镇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刘鹗被清政府逮捕流放的原因 ,长期以来先后有庚子年私售太仓粟、争浦口地产、借外债开矿筑路诸说 ,然而按诸史料 ,皆不足信。其实 ,刘鹗伙同日本人在吉林与韩国边界走私贩盐 ,特别是在韩国发起成立盐运会社一事 ,才是其致祸的直接和真正原因。清政府鉴于该事件触犯法令、损害国家权益 ,导致外交纠纷 ,妨害华商权益等 ,密令将其逮捕 ,旋即流放新疆。另外 ,刘鹗于 190 6年两次东渡日本并到韩国 ,及其合伙人高子衡等同遭流放 ,均与盐运会社事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风  石头 《中文信息》2005,(5):26-34
黑井.这个位于云南中部偏北位置大山群中的一个小镇.曾经一度不为人们所知,随着光阴的流逝.历史老人像在睡梦中飘出了一句梦呓,渐渐地吹开了尘土在它身上的久远历史,让这个曾经在云南历史上的辉煌了几个朝代的千年古镇,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后期福建盐运司所辖的盐区弊端百出。官、商、民、匪均参与舞弊,导致盐务部门无法正常运行。盐官贪欲大张,盐商多心存苦衷,沿海灶民等下层人民视制盐、贩私为谋生之道,亦屈就腐败的官场,盐的专卖制度则无法推行。  相似文献   

10.
男人有了外遇,感觉对不起女人,每次回到家,就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抢着做家务。以前,男人是不做家务的,什么都是女人干。现在不同了,既然做错了事,就要想办法弥补过错,男人就主动去做饭。这让女人吃惊不小。其实男人也做过饭,那是他们结婚前。婚后,男人就不再做饭了,这些活女人全揽了。男人说,很久没下厨房了,想找回以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父亲给我儿时留下的最深刻记忆是手持扫帚、脚穿拖鞋,在家属院窄窄的通道上"追杀"我的场景.由于我对此早有防备,很小就苦练长跑,从7岁起他就很难追上我了.但作为有威严的一家之主,他不会轻易言败,所以他最后一个动作是在被拉开一段距离后,将扫帚狠狠掷向我的后背,而且每次均能准确命中目标.太神了!  相似文献   

12.
鼻头上的黑头粉刺很不雅观,用手去挤又常会留下痕迹,其实可以在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摩擦,然后用清水冲净,黑头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孔也会变小。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两淮岁课在全国课税收入当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但这种比重具体大到什么程度.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并没有明确的量化统计;而在含混不清的定性研究当中,学界较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本文在通过合理的量化分析后发现,该看法其实是很不确切的。有清一代,无论是清初、清中叶还是清末,都不曾出现过“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的客观事实;即便是全国所有的盐课。也从未达到过占全国租庸之半的盛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清代两淮岁课占全国盐业岁课的一半甚至更多,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09,(5):F0002-F0002
材料: 四季豆1把,橄榄菜2汤匙,大蒜3瓣,盐、味精少许。  相似文献   

15.
王小妮的诗歌创作可以纳入一种家庭诗学的视野加以阅读和研究。这一诗学体系由米和盐两种日常物质所标的,并构成家庭诗学的两极:在高纬度上,家庭诗学抵达了生活之甜,它是诗歌的梦想原则,展示为忧郁问题,关注室内价值和写作自身;在低纬度上,世界之咸表达了家庭诗学的现实原则,它呈现为焦虑问题,诉诸室外价值和写作的介入性。组诗《重新做一个诗人》既表明了王小妮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写作态度的转型,也为读者探索家庭诗学的物性结构及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标识性文本。  相似文献   

16.
盐课在清代的赋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盐课征收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清代山东的盐课,包括正课、杂课和其他商课三个方面。正课征收包括票课、灶课、加课三类,各项盐课款目的征收数额均有很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生活常识     
1.吃了辣的东西,感觉辣得受不了,就往嘴里放点盐,含一下,再漱漱口,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国之一,需要利用知识产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以法律的手段设立合理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享和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知识产权的融合性,它在保护传统、信息本质等方面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许多契合之处,对其加强基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综合手段保护模式并辅以适当的行政保护手段,便有可能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晚清福建票盐改革时,盐务课厘总局及其附属机构在保障、提高盐课收入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治六年,台湾道吴大廷在台设立盐务总局,希冀改革台湾盐政,并为闽省财政筹集税源。台湾盐务总局的设立,长期以来被视为台湾盐专卖制度由商运商销转为官运官销的分水岭。事实上,该机构的设立并未改变台湾盐务的运销方式。对清季台湾盐务总局的评价,应当从缉私、抽厘等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其与地方州县的博弈,从晚清财政转型和东南海疆防务构建的大历史背景中多元化地认识该机构的运作与局限。  相似文献   

20.
材料:红枣、黑枣各10颗,莲藕2节(约600克),排骨250克,盐2小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