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傩"文化的潜在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认为傩文化是先民遗存的活态文化基因,其包含着人类自身丰富的潜性思维方式及原始宗教与乐舞艺术.因此,它对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对三秦大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傩是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形态,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具有全民性,其普及程度是任何别的文化形态都无法与之比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宗教的影响,傩也在缓慢地起着变化,由傩仪而傩舞,由傩舞而傩戏,最终衍变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色彩和宗教迷信色彩的文化形态,形成精华与糟粕杂糅的混沌状态。解放以来,由于破除封建迷  相似文献   

3.
鼓与傩     
鼓在行傩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着驱鬼逐疠、祀神迎神、送魂灵上天等功能。巫巫见在行傩时所唱的鼓歌,对鼓予以赞美,或述说鼓的历史,或借助赞颂鼓的歌唱,融入一些布道性的内容,目的是强化鼓的功能,达到巫巫见们行傩的目的。该文对巫巫见赋予鼓许多重要功能作了如下的文化诠释:一是表现了初民对鼓的宏大声音的崇拜。二是鼓由祭祀时盛牺牲的木槽演化而来,与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在初民意识中,鼓与雷同,故能驱邪疫、克阴物。四是鼓有攻击之意,在战斗中,激发士兵胜敌的勇气,初民则将此移位到驱鬼中来  相似文献   

4.
摩与傩     
摩教作为布依族的传统宗教,与以驱邪纳祥为主要内容的傩仪既有一定的共同性,但又有明显差别。在部分地区摩教仪式活动中,也有傩仪表演。这些傩仪有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两种。原生形态傩仪除出现时间较早这个因素外,其基本内涵与摩教教义完全吻合。次生形态是引入的文化因素。无论属于原生形态还是次生形态,这些傩文化因素都被纳入了摩教信仰系统,成了摩教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鸡与傩     
鸡与傩朱恒夫行傩活动,在中国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不仅渗透在上古生活和人们信仰的各个方面,即在今日之城乡,仍或显或隐地顽强地表现着。而这一活动,又多数与鸡发生着联系,鸡以及它的首、血、卵、毛、骨等等成了行傩的重要工具。毋庸置疑,鸡在巫傩活动中显示着...  相似文献   

6.
傩舞具有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整个表演过程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傩舞和中华武术的拳术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它们有许多相同特性,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系列傩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傩舞具有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自始至终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就傩舞和健美操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具有十分相近似的属性。把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具有现代气息而又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系列傩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古傩具有悠久的历史.商周傩仪是傩的早期形态,土家族虎图腾之傩公、傩娘与商周傩仪之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一脉相承,表现出土家傩祭演唱的作用.王母、梅常、巴虎同样以罗神娘娘、罗神公公出现于傩祭之中,其巴虎则为於菟,汉时,虎危害生灵,"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之事".巴虎、楚乌同引为傩祭演唱中的面具,以黄金四目之虎的形象和虎座飞鸟表现出土家族傩祭演唱的神密,致使虎图腾一辈辈衍展.  相似文献   

9.
论流坑傩     
流坑傩包括行靖与傩戏两部分,其内容和演习风格反映宋明时期宫廷与军队傩祭的风貌.是抚州傩又一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0.
位于湘西北和黔、鄂边境的武陵山区,山岭奇秀,溪河纵横。居住在这里、历史上曾被侮称为“武陵蛮”、“溇中蛮”、“澧中蛮”的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生息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傩文化”。“傩”,是古代武陵人用于祀神的一种宗教仪式。武陵的“傩祭”(包括后来的傩舞、  相似文献   

11.
赣傩韩国行     
2006年5月29日至6月3日,应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及江陵市政府邀请,由江西省文联、省民协和萍乡市安源区新华傩舞队组成的中国江西傩舞代表团,前往韩国江陵市参加"韩中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研讨会暨江陵端午祭"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和傩舞展演。短短6天,我们的赣傩倾倒了韩国朋友,韩国人民的热情和真诚也感动了我们。  相似文献   

12.
13.
傩公傩母是我国南方众多民族傩坛中供奉的主神,傩公傩母神话则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各民族中的一则洪水神话,它与傩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以桑植土家族还傩愿为例,试图通过分析当地流传的傩公傩母神话,探讨出其折射出的傩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傩舞是传统的民间宗教祭祀舞,积沉着深邃的历史丈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不断淡化,由古代的专门祭祀逐渐演变成既娱神又娱人,有的地方还衍变成娱人为主、娱神为辅的民间艺术。傩舞中具有强烈的祭祀宗教成份,倘若抽去这些成份因子,展现出来的是完全具有娱乐游戏功能的傩舞。文章纵观游戏论的各种观点,阐述了游戏的本义与傩舞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一致的,并通过对傩舞的特征、傩戏的演变以及傩戏时所营造的场面、气氛的分析,得出傩之游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傩祭神会因面具、魁头的使用而特色鲜明,苏南及南京地区是其重要的传承地,花台会、辚辚车、东平王会、大王会、祠山会、东岳会等,不一而足。傩祭神会具有文化乡土化、信仰民俗化、手段艺术化、遗产特色化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傩舞作为我国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上古氏族的图腾信仰与外在展示,作为一种原始文化信仰的传承,广泛流传在我国的江西等地.傩舞在动作结构与音乐使用方面,与健美操等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将傩舞改编成傩操形成区域性地方课程,对于传承傩舞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宁化夏坊"游傩"是古代傩文化的一种遗存,是珍贵的原生态文化,也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夏坊"游傩"无论傩神、面具、法器、道具、仪式还是禳神,处处显示出它的古朴神奇,其文化内涵的魅力体现在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傩祭与庙会相结合,原始宗教与民俗节庆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作为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夏坊"游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川傩舞种类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川傩文化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南丰的文傩与乐安的武傩是临川傩文化二在太要形式。从众多的起源传说资料中分析,临川傩文化起至少可追溯到南宋时期。  相似文献   

19.
傩与道教在信仰、思想、文化形态等渊源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相互融合、同步成长的历史。千百年来,道教始终不失巫傩之本色,傩坛也不断从道教中汲取养料,这种互融互补的现象不仅在史籍中有所记载,而且在近代的各地傩事活动中也多有遗存。尽管如此,傩毕竟不是道教,它在宗教形态上同道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这种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异同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因此,研究中国道教文化,切不可对傩文化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20.
木华 《百姓生活》2013,(2):46-47
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鞭炮震耳,旗伞如林。每到新春时节,在安徽池州市许多山村,都能观赏到古老而又神奇的傩(nu6)艺表演。村民们戴上木制彩绘面具。举行庄重的傩仪,跳起粗犷的傩舞,演着精彩的傩戏,以此寄托老百姓对吉祥安康的美好祝愿。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池州市贵池区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