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金题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雨果说得好,是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撤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2.
在人的所有素质中,善良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图画,那么,善良就是人生这幅图画最靓丽的底色。——你可得给你自己、特别是给你孩子的人生图画抹上一层靓丽的底色,不能抹灰色的,更不能抹黑色的;孩子们的心灵犹如白绢,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不可不  相似文献   

3.
民间剪纸是最朴素、最自由和最有生命力的艺术之一。它流露了中国农民善良、健康与愉快的情感,我们的新艺术必须深入了解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大力发扬这种情感。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着美的旋律与乐章 ,泼洒出奇异绚丽的光辉 ,人类在不断地寻求生命的纯洁与高尚 ,而艺术的熏陶 ,为塑造真挚、善良的美好心灵提供了一片天空。艺术人生是值得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心灵的“门户”。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如何写好人物语言我给大家支个“三要”的招。  相似文献   

6.
革步壮语民歌是广西壮族民谣中的一种,是以吟唱、快板以及壮剧等为主的特定叙述形式。其语言表述采用了叠行、比兴、借喻等修饰手法。革步壮语民歌内容反映了当地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以及社会变化。通过革步壮语民歌描述,语言表述的艺术特色以及其文化蕴涵进行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革步民间文化交流的意识,对进一步了解革步壮族地区民间文化以及传承传统的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为学者们提供研究祖国边陲壮族淳朴善良心灵和行为的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7.
语言发生学分析是探讨心灵本质和起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朱利安.杰恩斯通过追溯心理语言的起源,得出了如下结论:心理语言是借助于隐喻、类比从物理语言中转化产生的;心灵是真实世界的类似物;心理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认为,物理语言以及类比、隐喻不是心理语言产生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有表达真实存在的内部过程的需要。揭示心灵的本质和起源,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心理观念和心理实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My Blog  Story 《21世纪》2009,(1):36-36
风是一种语言,只是我们还有些听不懂。 语言学家们说,如果某种语言听不懂,那就无异于噪音,需要你痛苦地耐受。风可不是这样,只要你用心灵去听。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作品以优美、幽默、精练的文字,表现儿童真挚感情世界中的人和事物,重现意象的浮现,造成音韵、图画美感的意境,具有明快趣味的特点。它轻松地表现深刻,快乐地表现苦难,喜悦地表现死亡,高尚地表现人性,使儿童乐于阅读,并得以正面成长。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母语干扰研究是国内外迁移研究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组成部分。作者提出应多层面、多角度看待母语干扰现象。从语言层面看 ,存在着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的对立 :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种习惯形成 ,有些干扰是显性的 ,也有些是隐性的 ;心灵主义则把语言习得看成是一个假设检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目标语知识体系 ,他在目标语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完成交际任务 ;从非语言层面看 ,由于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在母语思维与目标语思维趋异时 ,母语干扰就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指代理论代表了中世纪逻辑理论的最高水平。奥卡姆把心灵语言的指代作为语义分析的首要对象,并试图把自然语言的指代规则应用于心灵语言。考察奥卡姆关于心灵语言的指代理论,并试图解决其中所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永不放弃爱     
语文十一册第三单元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善良;《别饿坏了那匹马》讴歌了一位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则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人生幸福,莫过于内心淳朴。淳朴是心灵深谷的幽兰,是生命世界的暖春,是人生慈悲的情怀。淳,就是真实、自然、纯洁、善良;朴,就是淡雅、质朴、素简、平和。淳朴,就是清清的心灵,淡淡的喜乐,怀抱着对生活的热爱,任凭俗尘纷扰,我自清风朗月,以生命本来的样子呈现于世,安之若素,不浮不躁,多美好的意境啊。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以形象反映生活的语言艺术。语言的艺术要用艺术的语言。不掌握艺术的语言,文学创作就不能“刻画入微”;文学欣赏就不能“体会入微”;文学批评就不能“分析入微”。文学的语言通过心灵的桥梁、艺术的形象把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因此,研究文学必须研究作家的语言技巧及其艺  相似文献   

16.
我手塑我心     
命题分析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一古老的追问自古至今聚讼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讨论性善性恶的初衷,都是为了追求心灵的真善美。无论是原本就邪恶的心还是原本就善良的心,要达到美或者臻于至美,都需要人们对心灵进行塑造,也就是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那么,在追求心灵完美的过程中有哪些途径,这又是人们长期探讨的问题。“我手塑我心”这一命题,其实是提出了一种途径或者说方法。“心”这里指的是人们的心灵,广泛的说,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相似文献   

18.
对《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中畸人形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张爱玲苍凉的笔下,丑陋身体的刻画揭示的是那个吞没了人类正常感情的社会,但面对传统生存的苍凉与悲哀,她以守望为写作的基本语言态势以期人生的安稳与和谐;奥康纳对身体丑陋的意象书写则更像宗教启示录,以文学的形式揭开人类心灵那块神秘面纱下的罪与恶,她以疗救为创作根柢以期为人类指出一条通往宁静祥和的"彼岸"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作家寄语     
读了"金豆苗文学社"小作者们的文章,我感受到了他们诚实善良的心地,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大胆地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敞开自己的心灵,这很不容易,《想起这件事,我  相似文献   

20.
语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