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华 《江淮论坛》2007,(3):102-107
知识精英与佛教的关系在近代社会巨变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沟通了近代佛学与西学的联系,使得反映中国社会巨变的种种文化思想和佛教哲学相应谐变;他们“以己意进退佛说”,将佛教改造成以入世救世为特征,以挽回国运、启蒙救亡为内容的近代新佛教;他们用充满时代精神的话语会通儒学与佛学。这样,他们使封建时代的佛教得到革新,将传统佛学注入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精神,掀起了近代中国佛教由复兴而革新的运动,使中国佛教从“变局”一跃而进入“创局”.跨讲了现代社会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第一、今天人们在评价“五四”以后的中国资产阶级哲学时,往往注意到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在回答中国向何处去问题方面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歧,而忽略了他们的哲学理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封建意义。只要我们突破政治斗争的狭隘眼界,就不难承认:从总体上看,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都是作为封建主义哲学的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2 1世纪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正在呼唤“当代中国哲学”的创生 ,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已成为今日我国哲学工作者充分自觉的使命和雄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推出“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这一专栏。本期约请国内哲学界几位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在当今西方话语权力的普遍宰制下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否可能 ;如果可能 ,应选择何种思想起点 ,并如何培育本土哲学流派 ;“马、中、西”三方能否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实现思想创新功能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2 1世纪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正在呼唤“当代中国哲学”的创生 ,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已成为今日我国哲学工作者充分自觉的使命和雄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推出“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这一专栏。本期约请国内哲学界几位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在当今西方话语权力的普遍宰制下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否可能 ;如果可能 ,应选择何种思想起点 ,并如何培育本土哲学流派 ;“马、中、西”三方能否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实现思想创新功能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2 1世纪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正在呼唤“当代中国哲学”的创生 ,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已成为今日我国哲学工作者充分自觉的使命和雄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推出“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这一专栏。本期约请国内哲学界几位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在当今西方话语权力的普遍宰制下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否可能 ;如果可能 ,应选择何种思想起点 ,并如何培育本土哲学流派 ;“马、中、西”三方能否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实现思想创新功能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科自觉和理论志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2 1世纪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正在呼唤“当代中国哲学”的创生 ,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已成为今日我国哲学工作者充分自觉的使命和雄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推出“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这一专栏。本期约请国内哲学界几位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在当今西方话语权力的普遍宰制下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否可能 ;如果可能 ,应选择何种思想起点 ,并如何培育本土哲学流派 ;“马、中、西”三方能否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实现思想创新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哲学界自新时期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关键时期。通观今日国内哲坛 ,“马哲”由其热点问题引导的原有研究范式正变得走向不明 ,众多贫乏空洞的理论言说流于“假问题”而受到冷落 ;80年代的“国学热”和 90年代后期以来的“西学热”似亦难免自说自话的弱点 ,对文本的“过度诠释”因缺乏思想灵性而显得平庸琐碎。然而 ,此种看似消极的局面其实正孕育着中国哲学发展的转机 ,因为新时期以来 ,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 ,对现代西方哲学话语全面深入的引进以及中国传统哲学资源的重新发掘等准备性工作之后 ,中国哲学界的学术品味已变得更加高雅 ,学术心态也更加成熟坚毅。进入 2 1世纪 ,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正在呼唤“当代中国哲学”的创生 ,探索和创造真正具有中国气质并能自立于世界哲坛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已成为今日我国哲学工作者充分自觉的使命和雄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本刊推出“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这一专栏。本期约请国内哲学界几位知名学者撰文 ,探讨在当今西方话语权力的普遍宰制下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否可能 ;如果可能 ,应选择何种思想起点 ,并如何培育本土哲学流派 ;“马、中、西”三方能否在这一共同主题下实现思想创新功能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传统思想与近代西学的双重制约下曲折演进的,这种制约具体地表现为中西古今之争。作为中国近代哲学重要分支的方法论,同样既渊源于传统思想。又受到近代西学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中西古今之争的角度,对中国近代方法论思想的演变,作一粗略的历史考察。一在中国近代,严复第一次比较自觉地将西方近代科学方法作为富国强兵的手段而加以突出。当康有为热衷于把西方的声光电化知识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元”等概念加以揉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降,中国学术大面积地受到了西方强势学术话语的“殖民”控制.但是,唯有中国佛学却有着非常坚固的刚性边界,西方话语难以侵入。这是为什么呢?个中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佛学研究者一直有“佛学异于西学”和“佛学高于西学”的优越感,认为佛学与西学是“不相应”的,西学是“不究竟”的。总之。中国佛学至今依然还是一个不依附于西学的独立自主的学术王国,尽管也有些许“异动”。  相似文献   

10.
所谓“西学中源”是指西学源自中国,西方文化,中国“古已有之”。这种说法在中国近代十分流行,成为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对此,近代有识之士曾做过批评与反思。其中,严复表现得最为典型,剖析得最为深刻。下面我们依次做一论述。不管是“西学中源”说,还是“古已有之”说,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一种国民心态的折射反映。魏晋时期,佛道之争甚为激烈,道家为反对和压制外来的佛学,提出“老子化胡说”认为道家祖师老子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先师。这可以说是近代“西学中源”说理论  相似文献   

11.
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重估,使诸子学在清末成为真正独立的学术存在。诸子学被认为与西学相通,是承接近代西学的一座桥梁;西学中源说亦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诸子学的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日本的学术资源的双重价值,也促进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的建构。日本学者对中国学术缺乏“系统”、“组织”、“体系”的评论,和对论理学(即逻辑学)作为哲学不可或缺特征之一的推崇,深刻地影响了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胡适等一代学者,使他们脱离无批判地吸收外来知识资源的被动状态,开始用新的知识典范来定下中国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2.
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所涉及境域较为广泛,本文只就《易》哲学、儒家哲学、老庄哲学、哲学范畴四个方面,对严复关于中国传统哲学认知的情形予以讨论。这种讨论所传达的信息是:第一,“西学”是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有利武器”,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第二,“西学”引为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哲学,这种伤害包括化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消解中国传统哲学意义的丰厚性和肢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第三,准确把握“中学”、“西学”的内涵,是避免误读中国传统哲学,从而使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获得积极意义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史革新 《河北学刊》2004,24(5):146-154
作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太炎不仅积极赞助民族民主革命 ,提倡国学 ,而且还有不凡的习佛经历。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内容丰富 ,影响广泛。他不仅把佛学思想作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为“作民声”而“作佛声” ,而且还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 ,评判中国佛教流派 ,考辨佛教历史 ,呼吁佛教改革 ,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而奔走呼号。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始终与他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交织在一起 ,是近代中国宗教思想与社会思想互动离合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术界,佛学的伏流扬波而起,当时学界、僧界弥漫着佛教义理探究的热烈气氛,或穷究三藏,作哲学沉思;或进退佛说,为经世武器。哲学和应用,分两途并进,形成了近代佛学主流中的两条支脉。杨度,由一个以“帝师王佐”自居,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纵横捭阖的政治人物,一变而为谈禅说偈、学佛论佛的“虎头陀”、“虎禅师”,在流浪挂单和寓公清客的生活中,利用佛经平衡由于政治地位的落差所造成的不平衡心理,表现了与近代佛学主流完全不同的色调。鉴于多力面考察近代佛学的需要,对杨度学佛的心理变化和佛学特征进行探讨,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陈焱 《船山学刊》2023,(1):34-47
晚清以来,在中国哲学界有一场船山升格运动。自1865年金陵本《船山遗书》刊刻始,至1982年方克立提出“船山学”概念止,共历117年。在这段时间内,王船山由寂寂无闻升格为中国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各思想流派,不论其秉持何种立场,皆持续推动王船山在中国哲学上的升格。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船山哲学同时兼容并回应了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界在重立道统、应对西学与接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需求。船山升格运动揭示了近现代以来并且迄今仍在形成中的未来中国哲学大传统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以其“理事圆融”的本体论和“内具圣德”的人性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家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是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他肯定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他更多地作出论述的,是中国大乘佛学在其形成阶段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当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正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思想复兴时期,因此外来的佛学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而形成高度哲学智慧的。这种对于儒家与道家在魏晋思想界不同地位的看法,再次表明了方东美在学术文化上反对卫儒家之“道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有一个光辉传统,即建立在专业良知基础上的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哲学主体性的执着持守,其建树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论证并确认了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二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哲学在立千古人极、明万有相通、尽中庸精微、审言意之辨、通古今之变等方面的理论创造;三是论证并确认了中国自身能够孕育出近代哲学启蒙,融会中西而自创新说。文章还对海外学界以所谓“意识形态化”来全盘否定我国老一辈学者的哲学史研究、以所谓“唐宋变革论”来取代“早期启蒙说”的观点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在其所著《瑜伽师地论叙》、《杂集论述记叙》、《瑜伽真实品叙》等著作中,判法相、唯识为二宗,为是时惊世之论。认“法相与法性为一种学”,“法相与唯识是两种学”,并条分缕析,详加论列。兹依所论归纳为四,疏作解读:一、缘起与线生;二、平等与疏胜;三、根本智与后得智;四、能变与所变。欧阳所依为印度佛学原始,并非标新杜撰。如果对判法相与唯识为二作哲学的诠解,乃大师追求终极本体与认知方法的不同。中国近代哲学如果缺少了博深的佛学的一面,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日本哲学会继2002年5月举行“日本传统哲学与21世纪的日本哲学”学术年会后,于今年的8月6日至7日在延边大学举行“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转型”中日韩国际学术会议。中华日本哲学会是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该学会成立20多年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大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文化研究。学术会议开幕式在延边大学综合楼隆重举行。中华日本哲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徐水生教授主持会议,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延边大学潘畅和教授致开幕辞,延边大学校长金柄珉教授致欢迎辞,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小河内敏朗总领事致祝辞。…  相似文献   

20.
盛邦和 《中州学刊》2003,(6):133-137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 ,时至今日 ,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 ,成功于朱、王 ,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 ,社会新阶层迭出 ,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 ,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结合西学 ,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 ,必须依靠西学 ,否则徒劳无功 ,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 ,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 ,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 ,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 ,大关头” ,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